飱、饭第八十六 第2节原文解释
耗折粟米(使极精白)的方法: 取一石香美好谷子的脱壳粟米,不要有碎米杂米。 放在木槽里,用热水淘洗,又用脚踏;倒掉米泔水,加热水再踏;这样反复洗踏十遍,大约还有七斗米剩着,便停止。捞出来,晒干。炊饭前,再淘洗洁净(,炊作饭)。把
饭下在大盆里的时候,盆中要多放冷水,务必要使米心冷透。用手揉搓
饭,停放着的时间要久些。因为这精米米粒坚实,还必须再蒸软熟,如果不多停留些时间,饭就会太硬。 投饭和调浆的方法,都跟上面说的一样。饭粒像青玉的颜色,溜滑而且味道美。又很坚实,吃了整天不会饿。蒸软熟后作成酪粥,比粳米还要好。
作寒食浆的方法: 在三月里清明节之前,夜里炊饭,到鸡快叫时,把熟热的饭下到瓮里,到快满瓮为止(,灌下水)。过几天便酸了,可以(喝)了。家里日常炊饭的时候,每隔三四天就投下一碗新蒸熟的饭。每次舀浆出来,看舀出多少,随即添进多少新汲的冷水。直到夏天,这调和飱饭的酸浆也不会坏,而且常常是满的,所以显得奇异。二升酸浆,可以兑进一升水来稀释,清凉轻俊,和一般的浆大不相同。
使夏天饭瓮和井口旁边没有虫的方法: 在清明节前两天的夜里,鸡叫时蒸熟黍饭,拿蒸锅里的热汤把井口和饭瓮旁边的地统统洗一遍,就不会有马蚿,其他各种虫也不到井瓮边上来了。非常灵验。
治旱稻、赤米使炊成白饭的方法: 不管冬季还是夏季,总要用热汤来浸米,浸吃一顿饭的时间,然后用手揉搓。汤冷了,倒掉,就用冷水淘洗,揉搓,一直到白了为止。这样,饭的颜色就洁白,跟清流水稻米一样。
又(治赤米的方法): 舂赤稻米时,一臼米里放进一把蒿叶,一把白盐,混#-666ff;着一起舂,就舂得极白。
《食经》曰:“作面饭法: 用面五升,先干蒸,搅使冷。用水一升。留一升面,减水三#-666ff;;以七合水,溲四升面,以手擘解。以饭,一升面粉粉干下。稍切取,大如栗颗。讫,蒸熟。下着筛中,更蒸之①。”
作粳米糗糒法②: 取粳米,汰洒③,作饭,曝令燥。捣细,磨,粗细作两种折④。
粳米枣糒法: 炊饭熟烂,曝令干,细筛⑤。用枣蒸熟,迮取膏,溲糒。率一升糒,用枣一升。
崔寔曰:“五月多作糒,以供出入之粮。”
菰米饭法⑥: 菰谷盛韦囊中;捣瓷器为屑,勿令作末,内韦囊中令满,板上揉之取米。一作可用升半。炊如稻米。
胡饭法: 以酢瓜菹长切,脟炙肥肉⑦,生杂菜,内饼中急卷。卷用两卷,三截,还令相就,并六断,长不过二寸。别奠“飘齑”随之。细切胡芹、蓼下酢中为“飘齑”。
《食次》曰:“折米饭⑧: 生折,用冷水。用虽好,作甚难。蒯 苦怪反 米饭⑨: 蒯者,背洗米令净也。”
【注释】
①“以饭,一升面粉粉干下”,大概是说把留下的一升干蒸的面粉,连同饭一起下在四升溲过的面粉里再溲和。如果没有猜错,通常“以饭”下该有“#-666ff;”字。但“下着筛中,更蒸之”,仍不大好理解。又减下的三#-666ff;水,怎样用?《食经》文的疏简或残阙,往往留下难解的“谜”。
②糗糒: 干粮,或炒或煮,或成粉或不成粉。这里是熟饭晒干磨成粉的。
③洒(xǐ): 同“洗”,洗涤。
④粗细作两种折: 按:“折”谓损折,此指折粗取细,细的一种折好了过筛,粗的一种再折,即再磨,所谓“两种折”。
⑤晒干的饭如何“细筛”,上文应有“捣”、“磨”的过程,但《食经》文往往这样想当然。自上条以下至“胡饭法”仍是《食经》文,崔寔《四民月令》文是因为同是糒法插进去的。
⑥菰: 茭白。其子实称“菰谷”,其米称“菰米”,又名“雕胡米”。所记是脱壳后再炊成饭。
⑦脟(luán): 同“脔”,把肉切成小块。
⑧折米饭: 一种折米使极精白而炊成的饭。折法是用冷水淘折,推测其意似乎是没有像用热水那样容易折得精白,所以折起来比较繁难,但糊粉层没有泡糊,比较清爽好吃。
⑨“蒯(kuǎi)米饭”,疑应作“蒯米炊饭”,这饭才作成,脱“炊”字。注文“蒯”的解释,当是其时其地方言。又“背”,仅明抄如字,湖湘本等误作“皆”。“背”是吴越方言,谓簸扬,今江浙仍有此口语。《食经》、《食次》的风尚和俗语,往往与江南不谋而#-666ff;,疑其书为南朝#-666aa;所写。
【翻译】
《食经》说:“作面饭的方法: 用五升面粉,先干蒸,搅拌让它冷了。用一升水。留下一升面粉,减去三#-666ff;水;拿七#-666ff;水溲和四升面粉,用手擘散。再加饭(连同)一升干蒸面粉(一起溲和到四升擘散的面里(?))。然后慢慢切下来,切成像板栗大小的颗颗。切完了,蒸熟。放到筛里,再蒸(?)。”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