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齐民要术》 > 素食第八十七 > 第2节

素食第八十七 第2节原文解释

〔12〕“一升”,黄麓森校记,疑“一名”之误。“次檀托”及下句中“托中价”,无从理解,大概都是少数民族名称的译音。

〔13〕金抄作“一升”,他本作“一斤”。

〔14〕笇(suàn): 同“算”,算筹。

【翻译】

《食次》说:“葱韭羹的作法: 将葱和韭菜都切成五#-666dd;长,下在加油的水里煮—等水开了一齐放下去。加入胡芹、盐、豆豉和研碎了的米糁—颗粒像粟米大小。”

瓠羹: 将瓠横切成片,每片三#-666dd;厚,下在加油的水里煮—等水开了放下去,煮到极熟。加上盐、豆豉、胡芹。一片片叠着盛供上席。

油豉: 三#-666ff;豆豉,一升油,五升醋(?),加上生姜、橘皮、葱、胡芹、盐,混#-666ff;着一起蒸。蒸熟了,再用五升油就着水汽上面洒下去。洒完了,举起甑倒覆过来倒进瓮里。

油煎紫菜: 用干燥的紫菜下在油里煎,到可以吃就停煎。撕开来盛供上席,像撕开腊肉一样。

薤白蒸: 糯米一石,精熟地舂捣,让米就带着糠,不淘洗。用三升(?)豆豉煮出汁,拿淅箕沥出豉汁,用来浸米,豉汁#guoxue666-com;出米上面恰好可以让虾游走的深度。米浸涨了,捞出来—浸米的时间,夏天大约半天,冬天大约一天,然后捞出。葱、薤白切成一寸长,要用一石左右,胡芹也切成一寸长,用一升左右,再加五升油,(连同米)一起混#-666ff;起来蒸—可以#-666dd;作两甑来蒸。气馏之后,又用五升豉汁洒上。一#-666cc;气馏三次,洒三次豉汁,大约蒸到炊熟一顿饭的时间。洒了三次豉汁,(米)熟了,再用五升油洒下去,就下甑。趁热吃。如果不是马上吃的,后来吃时要重蒸到冒气。洒油之后,不要停放在灶火上,否则会漏油。重蒸时也不宜过久,过久了也会漏油。盛好之后,撒些生姜、花椒末在上面,供上席。溲米上甑时(?),也要加些姜、椒末。

生僻字_古文自编30104号托饭: 用二斗托,一石水。将三升白米炒到黄黑,和在托里,(用一石水煮到)三沸。用绢滤取汁。澄清之后,加入一升生僻字_古文自编30104号。没有生僻字_古文自编30104号,加入二升油。生僻字_古文自编30104号托就好。这饭又(名)“次檀托”,又名“托中价”。

蜜姜: 一升生姜,洗干净,刮去皮,切成算筹般的条子,不嫌长,粗细像细的漆筷子。用二升水,煮沸,去掉浮沫。加入二升蜜,再煮沸,再撇去浮沫。盛在碗里,连汁不到半碗,供上席。用筷子夹,两个#-666aa;#-666cc;一份。没有生姜,用干姜,作法同上面一样,不过要切得极细。

缹瓜瓠法: 冬瓜、越瓜、瓠,用毛未脱者, 毛脱即坚。 汉瓜用极大饶肉者,皆削去皮,作方脔,广一寸,长三寸。偏宜猪肉,肥羊肉亦佳; 肉须别煮令熟,薄切。 苏油亦好。特宜菘菜。 芜菁、肥葵、韭等皆得。苏油,宜大用苋菜。 细擘葱白, 葱白欲得多于菜。无葱,薤白代之。 浑豉,白盐,椒末。先布菜于铜铛底,次肉, 无肉以苏油代之。 次瓜,次瓠,次葱白、盐、豉、椒末,如是次第重布,向满为限。少下水, 仅令相淹渍。 缹令熟。

又缹汉瓜法: 直以香酱、葱白、麻油缹之。勿下水亦好。

缹菌 其殒反 法: 菌,一名“地鸡”,口未开,内外全白者佳;其口开里黑者,臭不堪食。其多取欲经冬者,收取,盐汁洗去土,蒸令气馏,下着屋北阴干之。当时随食者,取即汤煠去腥气,擘破。先细切葱白,和麻油, 苏亦好。 熬令香;复多擘葱白,浑豉、盐、椒末,与菌俱下,缹之。宜肥羊肉;鸡、猪肉亦得。肉缹者,不须苏油。 肉亦先煮熟,薄切,重重布之如“缹瓜瓠法”,唯不着菜也。

缹瓜瓠、菌,虽有肉、素两法,然此物多充素食,故附素条中

缹茄子法: 用子未成者, 子成则不好也。 以竹刀骨刀四破之, 用铁则渝黑。 汤煠去腥气。细切葱白,熬油令香; 苏弥好。 香酱清、擘葱白与茄子俱下,缹令熟。下椒、姜末。

【注释】

自此条以下,专讲缹法,才是《要术》本文。缹,用少量的水液缓火焖煮,或单用油焖,与卷八《蒸缹》的缹法相同,不过本篇的缹菜是素的,虽然也有加肉荤的,但仍然当作素食,所以都列在本篇。

汉瓜: 未详。

伞菌子实体的幼期,菌盖还被菌幕的薄膜包被着,“伞”还没有张开来,最为鲜嫩。菌盖张开,越大越老,到菌盖腹面的菌褶变成黑色,以至发臭,自然不堪食用。

“薄”,金抄作“生僻字_古文自编30105号”,他本作“蘇”,均误。“缹瓜瓠法”有“ ……薄切”,显系“薄”字之误,径改。

本篇缹法是用少量的水液缓火油焖,与卷八《蒸缹》的缹法相同,同法#-666dd;列,使读者产生疑窦。贾氏本条特予解释,原来是这些缹菜“多充素食”,缹茄子、缹汉瓜还是净素的,所以都列在本篇《素食》中。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