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三国志》 » 程郭董刘蒋刘传 > 程郭董刘蒋刘传 翻译 > 第2节

程郭董刘蒋刘传 翻译 第2节

魏文帝称帝后,程昱复官为卫尉,晋爵为安乡侯;增加封邑三百户,连同以前的共八百户。又分封程昱的小儿子程延及孙子程晓为列侯。正要任命程昱为三公时,他恰在这个时候去世了。文帝为他的死而流泪,追赠他车骑将军的官衔,谥为肃侯。

程昱的儿子程武继承了他的爵位。程武去世,程武的儿子程克继承爵位。程克去世,爵位由程克的儿子程良继承。

程晓,嘉平年间任黄门侍郎。当时校事官放肆横蛮,程晓为此上疏说:“《周礼》上说:‘设置官位分派职责,以此作为民众遵循的原则。’《左传》上说:‘天有十个太阳,人有十个等级。’愚人不得统治贤人,贱人不得统治贵人。所以圣人哲人一齐出任君主的臣僚,树立起美好风尚。对官员的成绩进行认真考察,每九年根据考察成绩升降职位;这样官员各自专心于自己的职责,心思不会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所以栾书想要拯救晋厉公,他的儿子栾鍼却不听从;死尸横陈在街道上,邴吉却不予过问。上司不要求得到不属于自己职责的功绩,下属不希望得到本分以外的奖赏;官吏没有兼管并统的权势,百姓没有两种以上的劳役:这些实在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影响到国家安定或动乱的原因啊!往远处说,阅览古代的典章记载,往近处说,观察秦、汉两朝,虽然官位的名称有所改变,职责有所不同;但说到尊崇君上,抑制臣下,标明本分,划清等级,其目的完全是一样的:根本就没有校事官干预各种政务的情况。过去太祖武皇帝考虑到宏大的事业处在草创时期,各种官职还不完备;而且军队辛勤劳苦,民众尚未安定;以致对小罪行也不能不查办,所以才设置了校事一职,这只不过是一种临时性措施而已。然而因为约束控制有方,所以并没有形成校事官放肆恣意的局面。这是创业时期的权宜之计,而不是帝王统治天下的正当制度。后来校事官渐渐受到信任,又成为政治上的一种弊病;辗转因袭,没有人能正本清源。以至于校事官向上可以监察宫廷宗庙,向下可以督领各个官署;他们的职责没有一定的范围,权力没有一定的限制;随意任情,全凭他们主观意志行事。法令就在他们笔下形成,根本不依据诏书的规定;官司就在他们门下结案,从来不考虑核实复审。他们选用下属官员,把谨慎视为粗疏,把浮夸视为贤能;他们处理事情,将刻毒暴戾视为公正严明,将遵循法理视为怯懦软弱。对外,他们盗用天子的威望为自己壮大声势;对内,他们又聚集一批奸诈小人作为心腹。大臣们耻于和他们争夺权势,含愤忍怒而一言不发;小民们畏惧他们的锋芒,怨恨委屈郁结在心中而无从申诉:以至于发生校事官尹模公然敢在天子的眼皮底下肆无忌惮地行奸作恶的情况。其罪恶昭彰,路人皆知;却连纤细微小的过错,君主多年也没有发现过。这种情况,既不是《周礼》设置官职的本意,也不符《春秋》中人有十等的大义。现今外有公卿将校,总管各个部门;内有侍中、尚书,综合处理各项机要事务;又有司隶校尉督察京城,御史中丞统管宫殿:都有严格选举的贤能人才充任这些职务,又申明诏书的规定以监督他们是否违法。如果说这些贤才还不能信任,那么校事小吏,就更加不能信任;如果这些贤才各自尽忠竭力,那么区区校事,又没有任何用处了;如果重新严格选举一国的杰出人士来充当校事,那又不过是在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以外,重复增设一个监察官而已;而如果仍然依照旧例选任校事,那么像尹模那样的奸人今天又将重新出现:为臣反复考虑,觉得设置校事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处。过去桑弘羊为汉朝谋求利益,而卜式认为只要杀了桑弘羊一人,干旱的天就可以下雨。假使政治上的得失真的能感应天地,在我看来,恐怕近年的水旱灾害,未必不是校事引起的。过去曹恭公疏远君子,亲近小人,《诗经·候鸟》一诗借物发出讽刺;卫献公舍弃大臣,而与小臣商议政事,定姜认为他有罪。即便是校事对国家有益,但从礼义的角度说,还是伤害了大臣们的感情;何况校事的奸邪行为早已暴露于世,而仍然不撤销这一官职,这就是君主有过失而不愿弥补,陷于迷途而不知回返啊。”结果朝廷废除了校事官职。

程晓后来升任汝南郡太守。四十多岁时去世。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当初,郭嘉曾北上去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地衡量他的主上值不值得辅佐,所以凡有举动都不会失败,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知道使用人才的关键;思虑多端而缺乏重点,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要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的危难,建立起霸主的功业,实在困难得很啊!”于是离开了袁绍。

在这之前,颍川郡人戏志才,是个善于筹划的谋士,太祖曹操很器重他;可惜戏志才死得早。太祖给荀彧写信说:“自从志才去世后,我就没有可以与之计议大事的人了。汝川、颍川二郡本来多有政治才干出色的名士,有谁可以继承志才呢?”荀彧就推荐了郭嘉。太祖召见郭嘉,议论天下大事。太祖说:“能使我成就大事业的人,必定就是这个人了!”郭嘉出来后,也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真正主人啊!”太祖上表让郭嘉做了自己司空府的军祭酒。

太祖征讨吕布,经过三次战斗,打败了对方;吕布后退坚守。这时因士兵疲倦,太祖想要率领军队撤回;郭嘉劝说太祖赶紧猛攻,结果把吕布捉住。事情经过记载在本书《荀攸传》中。

孙策转战千里,全部占据了江东地区。他听说太祖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于是想要渡过长江,向北袭击许县。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些害怕。郭嘉估计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他诛杀的都是些当地的英雄豪杰,都是些能让部下为他们拼死效力的人。可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没有防备;即使他的部队有百万人之多,却和他一个人独自在原野当中行走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只消一个人就能与他对敌。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在一个平常人手中。”孙策到了长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许贡的门客刺杀。

后来郭嘉随从太祖打败袁绍。袁绍死,又随从太祖到黎阳讨伐袁谭、袁尚,连战连胜。众将想要乘胜攻击,郭嘉说:“袁绍爱他这两个儿子,一直不愿意尽早从两人中确定继承者。有郭图、逢纪分别充当他们的谋臣,一定会在两个人中间挑起争斗,使他们相互背离。我们攻得太急,他们就会互相扶持;我们攻势一缓和,他们互相争斗的心思就产生了。我们不如向南面的荆州做出要征讨刘表的样子,以等待二袁之间的变化;变化形成,而后再向他们攻击,就可以一举成功了。”太祖说:“好!”于是向南面进军。

军队开到西平县,袁谭、袁尚果然开始争夺冀州。袁谭被袁尚军队打败,逃往平原县据守,派遣辛毗请求投降太祖。太祖回兵救助袁谭,随即顺势攻下了邺县。郭嘉后来又随从太祖在南皮县攻打袁谭,完全平定了冀州。朝廷封郭嘉为洧阳亭侯。

太祖将要征讨袁尚和辽西郡、右北平郡、辽东属国这三郡的乌丸族,下属大多顾虑刘表会支使刘备袭击许县以讨伐太祖。郭嘉说:“曹公虽然威震天下,但是乌丸人仗恃他们地处偏远,必定不会设置防备。乘他们没有防备,突然实行攻击,就可以攻破消灭他们。况且当初袁绍对汉人、少数族人有恩德,而袁尚兄弟还在。现在河北冀、青、幽、并四州的百姓,只是出于畏惧我们的威势而归附,还没有来得及施与他们恩德;如果我们舍弃进攻袁尚和乌丸转而南征刘表,袁尚就会凭借乌丸的援助,招募能为他尽死力的下属;乌丸人一有动作,当地的汉人、少数族人都会响应;这样就将助长乌丸族首领蹋顿的野心,促成他非分侵吞中原的计划:那时恐怕青、冀二州就不在我们手里了。刘表,不过是一个坐着空谈的人罢了。自己知道才能不足以抗御刘备:重用刘备么怕不能控制他,不给重用么刘备又不会为其效力。所以我们即使调集国内全部兵力远征,曹公您也用不着忧虑啊!”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