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常杨杜赵裴传 翻译 第2节
并州刺史高幹上表举荐常林担任骑都尉,常林没有接受。
后一任的刺史梁习又举荐州内的名士常林以及杨俊、王凌、王象、荀纬,太祖曹操都任命他们当了县长。常林任南和县令,因政治和教化卓有成效,被提升为博陵郡太守、幽州刺史,所在之处,政绩突出。
文帝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常林担任府内的功曹。太祖西征,田银、苏伯乘机造反,幽州、冀州动荡不安。文帝想亲自带兵去讨伐他们,常林说:“从前我曾在博陵郡任职,后来又在幽州当官,所以对这股叛贼的趋势,能够作出预测推断。北方的官吏百姓,喜欢安定而厌恶战乱,接受教化已久,安分守己的占多数。田银、苏伯是乌合之众,才智不足却野心很大,不会构成大祸患。如今我军主力远在前线,外有强敌,将军在此坐镇后方,如果轻率出兵远征,即使取胜也算不上威武。”文帝听从了他的劝告,只派手下将领前去讨伐,很快就把叛军消灭。常林后来出任平原郡太守、魏郡东部都尉,后又回京城担任丞相府的东曹属。魏国建立以后,担任尚书职务。
曹丕称帝后,常林升任少府,封乐阳亭侯,后又转任大司农。
明帝曹叡即位,常林晋封高阳乡侯,转任光禄勋、太常。
司马懿因为常林是本乡本土年高有德的长辈,每次遇到他都要行跪拜礼。有人劝常林说:“司马公现今地位尊贵重要,您应该阻止他向您行跪拜之礼。”常林说:“司马公自己愿意表明长幼的顺序,为年轻人树立榜样。地位尊贵我并不惧怕,跪拜之礼我也无法制止。”说话的人恭敬而局促不安地走了。
当时朝臣们都认为常林节操清白高尚,想要推举他当三公,但常林却以自己病重为由断然谢绝了。以后他被授予光禄大夫的闲职。八十三岁时,常林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朝廷按三公的规格为他举行了葬礼,谥为贞侯。
儿子常旹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泰山郡太守,因触犯刑律而被诛杀。常旹的弟弟常静继承了常林的爵位。
杨俊,字季才,河内郡获嘉县人。曾在陈留郡边让的门下学习,边让很器重他。杨俊看到兵乱四起,而河内郡又处于四通八达的要冲,必定会成为战场,便扶老携幼迁到京、密二县的大山里,同行的共有一百余家。他救济贫困人家,和他们不分彼此,相互帮助。杨俊的本家和好友中有六家被人抢去做奴仆,杨俊倾其所有把他们都赎了回来。
司马懿十六七岁时,和杨俊相遇,杨俊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人。”司马朗早就出了名,而他的族兄司马芝,大家却不了解。只有杨俊说:“虽然司马芝素来的声望不及司马朗,但实际的行政才能却只会超过司马朗。”后来杨俊转到并州避乱。本郡有个王象,从小孤独无依靠,给人家当仆役,十七八岁时,主人让他放羊他却偷偷地读书,因此被主人用鞭子抽打。杨俊赞赏他的才能品质,当即赎他出来带到家中,替他娶媳妇成了家,然后才和他分手。
太祖曹操任命杨俊为曲梁县长,又进京担任丞相府下属。他被本州举荐为茂才后,出任安陵县令,升任南阳郡太守。在任期间,杨俊施加德政教化,建立学校,受到官员和百姓的称赞。后来转任征南将军府军师。魏国建立,杨俊升任中尉。
太祖征伐汉中的张鲁,魏讽在后方的邺县谋反,杨俊赶到太祖的驻地长安承认自己失职的罪过。刚被太祖免罪,他就给留守后方的太子曹丕写信要求辞职。太子很生气,说:“杨中尉说走就走,未免显得过分与众不同了吧!”不久杨俊就接到公文被降职为平原郡太守。
曹丕称帝后,他再次担任南阳郡太守。当时王象已经当上散骑常侍,他向文帝举荐杨俊说:“为臣看到南阳郡太守杨俊,具有纯正精美的本质,忠诚严肃的气度,他的仁爱心肠足以培育人民,他的诚实品性足以打动大众,能够提携后进,诲人不倦,外宽内直,仁慈而有决断。从他出仕开始,在任职的地方都能留下美好的风气。两次担任南阳郡太守,又能广施恩德,以致与南阳邻近的其他地区,也有许多人扶老携幼前来投靠。如今他的辖境内清静安定,已无法充分施展他的才智,应该让他返回朝廷,在您身边效力,以发扬光大皇家事业。”
杨俊从少年到成人,始终以识别和奖拔人才为己任。同郡的审固、陈留的卫恂原来都是当兵的,经过杨俊的提拔帮助,都成了优秀人才,审固历任郡太守,卫恂当过御史和县令。杨俊就像这样能够识别人才而为人仗义。
当初,临淄侯曹植和杨俊的关系很友善。太祖曹操尚未确定太子的时候,曾经就此秘密地咨询官员们的意见。杨俊虽然一并叙述了曹丕和曹植两兄弟在才能天分上的优点,不明确说出谁适合当继承人,但是因为他在称赞曹植时更充分,所以曹丕常常怨恨他。
黄初三年(公元 222),当了皇帝的曹丕驾临南阳郡的治所宛县,因街市的景象不够繁盛安乐,文帝大怒,把杨俊逮捕下狱。尚书仆射司马懿、散骑常侍王象、荀纬都请求饶恕杨俊,以致叩头流出鲜血,文帝始终不肯答应。杨俊说:“我现在终于知道自己有什么罪过了。”于是自杀。众人都为他的死感到冤屈和悲痛。
杜袭,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人。曾祖父杜安、祖父杜根,都是从前著名的人物。杜袭到荆州避乱,荆州牧刘表用上宾的礼节招待他。同郡的繁钦多次有意在刘表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杜袭便对繁钦说:“我之所以和您一起来荆州,只不过想像蛟龙潜藏在幽深的湖泽一样,暂时隐居不显,以便时机成熟时像凤凰一样高飞远走,并不认为刘州牧就是平定乱世的英主,而打算像有道德的人那样为他忠诚献身。您如果再表现才能不止,就和我不是同类人,我就要和您绝交!”繁钦慨然说道:“我接受您的指教。”杜袭于是又南行到了长沙郡。
建安初年,太祖曹操迎接天子迁都许县。杜袭也从荆州逃回家乡,太祖便任命他为西鄂县长。西鄂靠近南方,盗贼横行。当时别的县级行政长官都把百姓召集起来保卫城池,不能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致使田园荒芜,百姓穷困,仓库空虚。杜袭知道自己已经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就把年老体弱的百姓遣散到城外去耕田种地,只留下壮丁坚守城池,官员和百姓们都很高兴。
不久,荆州的刘表派出一万多步兵骑兵前来攻城,杜袭就把城内官员以及百姓中担任守城任务的五十多个人全部召集在一起,和他们订立誓约坚守城池,这些人中如有亲属在城外需要去照顾的,任随他们离开。结果这五十多人全都跪在地下叩头,自愿拼死守城。杜袭亲自拿起弓箭和礌石,率领大家合力抗击。官员、百姓感恩戴德,奋勇杀敌,临阵斩杀了数百敌兵;而杜袭这边也死了三十多人,剩下的十八个人也全都身负重伤,敌军这才得以入城。杜袭带领受伤的官员,百姓突围出去,几乎全部战死,却没有一个人反叛离心。杜袭收拢散失的百姓,转移到摩陂扎下营寨。官员、百姓听到消息后纷纷赶来依附他。
司隶校尉钟繇上表请求任命杜袭为议郎,参谋军事,荀彧也出面举荐杜袭,大祖便任命杜袭为丞相府的军祭酒。
魏国建立,杜袭担任侍中,和王粲、和洽一起供职。王粲博闻强识,因此太祖出外游览的时候,大多让他在车子右边陪乘,但是他受到敬重的程度却不如和洽和杜袭。杜袭曾被太祖单独召见,一直交谈到半夜。王粲生性浮躁,站起来对和洽说:“真不知道曹公对杜袭说些什么?”和洽笑着回答说:“天下的事怎么能够谈得完?您白天陪同曹公也就够了,何必对此悒悒不欢?难道您想把晚上陪同曹公的任务也揽过来吗?”
后来杜袭兼任丞相府的长史,跟随大祖到汉中去讨伐张鲁。太祖回来后,拜杜袭为驸马都尉,留在汉中督察军事。经过他的安抚开导,当地老百姓中自愿迁往洛阳、邺县的,共有八百多人。夏侯渊被刘备杀死,汉中的军队失去了主帅,将士们都震惊失色。杜袭与张郃、郭淮督察代理军务,暂时推举张郃为主帅,以统一军心,三军将士才开始安定下来。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