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三国志》 » 霍王向张杨费传 > 霍王向张杨费传 翻译 > 第2节

霍王向张杨费传 翻译 第2节

诸葛亮北上进驻汉中,张裔以射声校尉的身份兼任丞相留守府的长史,他常称赞诸葛亮说:“诸葛公颁发奖赏不会漏掉远处的人,执行惩罚不会袒护近处的人;爵位没有功劳得不到,刑罚虽有权势免不掉:这就是不论贤愚都愿意忘我工作的原因啊!”

第二年,他北上汉中向诸葛亮请示事情,前来送行的有几百人,车辆挤满道路。他给亲近的人写信说:“最近将要上路,昼夜接待宾客,不得安宁休息。人们各自尊敬的是丞相府长史,一个叫做张君嗣的男子依附着这个官职,累得来要死。”他的谈吐取笑流畅敏捷,就像这样。

他从小与犍为郡的杨恭友好,杨恭早死,留下的儿子没有几岁。张裔把他们全家迎接来留在自己家,分出一部分房屋与他们居住,把杨恭的母亲当作自己的母亲侍奉。杨恭的儿子长大后,张裔替他娶妻,又为他购置田地、住房和产业,让他自立门户。张裔平常抚恤老朋友,赡养衰败的宗族成员,做事十分仁义。后来他升任辅汉将军,依旧兼任丞相府长史。

建兴八年(公元230),张裔去世。儿子张毣继承了他的爵位,张毣历任三个郡的太守,又当过监军。张毣的弟弟张郁,曾任太子中庶子。

杨洪,字季休,犍为郡武阳县人。刘璋任益州牧时,杨洪在州政府中当部郡国从事,督察过各个郡。先主刘备平定益州,犍为郡太守李严聘请杨洪为功曹。李严想迁徙郡政府的房舍,杨洪一再劝阻而李严不听;杨洪就辞去功曹职务,请求回家。李严把他推荐给当益州牧的先主,先主任命杨洪为部蜀郡从事。

先主争夺汉中,送来紧急文书要求后方增调军队去前线,军师将军诸葛亮征求杨洪对此事的意见。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是决定益州生死存亡的关键;如果没有汉中就没有益州了,这是发生在家门口的灾祸啊。如今该做的事,男人要作战,女人要运粮,对调兵还有什么迟疑的!”当时蜀郡太守法正随从先主北上,诸葛亮就上表举荐杨洪代理蜀郡太守职务;调兵等各项事情办好之后,又正式任命他当蜀郡太守。

不久,他转任益州治中从事。先主称帝,前往征吴失败,回来暂驻永安县行宫。汉嘉郡太守黄元,诸葛亮对他素来没有好感。黄元听说先主生病,害怕以后遭祸患,就在当地举兵造反,烧毁临邛城。当时诸葛亮正好东下永安去探视先主的病情,成都兵力单薄虚弱,所以黄元更是肆无忌惮。杨洪立即报告太子,派遣亲兵,让将军陈曶、郑绰带着去讨伐黄元。

众人的意见认为:“黄元如果不能包围成都,就会经过越嶲郡去占据南中。”杨洪却说:“黄元素来性情凶暴,没有什么恩德威信,他怎么懂得这么做?他不过想顺江东下,希望陛下还平安,然后主动绑上自己去向陛下坦白认罪;如果陛下病情有意外,就逃往孙吴以求活命而已。”他随即指示陈曶、郑绰二将说:“只要在南安峡口去阻拦就可以抓住黄元了。”陈、郑二将接受他的指示,果然生擒了黄元。

杨洪在建兴元年(公元 223)被赐予关内侯爵位,又担任蜀郡太守,兼忠节将军。后来他任越骑校尉,仍然兼任蜀郡太守。

建兴五年(公元 227),丞相诸葛亮北上进驻汉中,想任用张裔为丞相留守府的长史,问杨洪意见怎么样?杨洪回答说:“张裔天生具有明察事物的能力,长于处理繁重的公务,他的才能倒确实胜任这一职位。但是他为人不公平,恐怕不适合单独承当重任,不如留向朗。向朗性情上的毛病较少,让张裔随从在您身边,施展他的才能,可以两全其美。”

当初,张裔从年轻时起就与杨洪亲近友善。张裔被人抓住送往孙吴时,杨洪到张裔家乡所在的蜀郡当太守。张裔的儿子张郁在郡政府里当办事员,因为有微小过失而受到杨洪的惩罚,并不特别原谅宽容。张裔后来回到蜀国得知这件事,非常之不满,从此与杨洪的情谊出现裂痕。杨洪见了诸葛亮后出来,到了张裔那里,把自己对诸葛亮说的话都转告给张裔。张裔当即傲然答复说:“丞相要留我已经清清楚楚,太守您要阻止也阻止不了!”当时的人有的怀疑是杨洪自己想当丞相留守府的长史,有的怀疑杨洪知道张裔怨恨自己,所以不愿意张裔出任要职和负责处理留守后方的公务。

后来张裔果然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以至于相互仇视。诸葛亮与张裔写信说:“您从前在陌下,阵营被我军攻破,我当时为您的安全担心,甚至吃东西都不知道滋味如何;后来您流浪在南方,我又为您的遭遇悲叹,甚至睡觉也睡不安稳;您回到国内,立即委托给您重任,一同扶助朝廷,自以为与您的友情,就像古代人之间那种像石头一样坚固的交谊啊。交谊如果像石头一样坚固,那么举用对方的仇人以求获得助益,不任用对方的至亲以表明自己大公无私,全都用不着向对方表示歉意而对方就能理解;现今我只是重视岑述,您就不能忍受了么!”议论的人这才知道杨洪当初对张裔的评价确实不带偏见。

杨洪年轻时不喜欢钻研学问,但是为人忠诚清廉,诚恳踏实,忧心公事就像忧心家事一般认真,侍奉继母极为孝顺。建兴六年(公元228),他死在任上。

起初,杨洪在犍为郡太守李严手下当郡政府的功曹;李严还没有离开犍为郡而杨洪已经当上蜀郡太守。而杨洪选用的门下书佐何祗,具有才干谋略,成绩和能力突出,被杨洪提拔为郡政府官员后,几年间就出任广汉郡太守;这时杨洪也还在蜀郡。所以蜀国的人都佩服诸葛亮能让当时的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作用。

费诗,字公举,犍为郡南安县人。刘璋当益州牧时费诗任绵竹县令,先主刘备进攻绵竹时,他率先献城投降。成都平定,先主兼任益州牧,任命费诗为督军从事,出外当牂牁郡太守,后来又回到州政府担任前部司马。

先主为汉中王,派费诗为使者到荆州去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到了之后关羽听说黄忠被任命为与前将军品级相同的后将军,勃然发怒说:“大丈夫终究不与老兵站在同一行列里!”不肯举行仪式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自古建立帝王大业的人,在使用人才时是不拘一格的。从前萧何、曹参从年轻时就与高祖关系亲密,而陈平、韩信则是后来到达的逃亡者。在评论官位的排列次序时,却以韩信为最前,没有听说萧、曹二人因此而有怨言。现今汉中王以斩杀夏侯渊的一次大功,对黄汉升给予丰厚尊崇的奖励;但是内心情意的轻重,黄汉升又怎么能与您相比呢!况且汉中王与君侯您,就像是同一个身体,喜忧共尝,祸福同当。依我的愚见,您不应当计较官号的高低,俸禄的多少,过分把这些放在心上啊。我只是一个使者,传达命令的人,君侯您不愿接受任命,像这样我就只好立即返回。只是心中为您可惜,因为此一举动恐怕会给您带来后悔呀!”关羽大受震动而醒悟,赶紧接受了任命。

后来群臣商议想劝汉中王称帝,费诗却上了一封奏疏说:“殿下因为曹操父子逼迫天子篡夺帝位,所以才流浪漂泊万里,招集人马,准备讨伐奸贼。而今大敌当前没有消灭,就先自立为皇帝,恐怕人心会生出怀疑来。从前高祖与项羽约定,先攻破秦朝都城咸阳的为王。后来高祖先攻入咸阳,俘虏了子婴这个傀儡元首,都还再三推让不愿当王;何况现在殿下还没有跨出益州大门,就想要自立为皇帝吗?愚臣确实认为殿下不应当采取这种意见。”结果这封奏疏违背了先主心意,他因此被贬为部永昌郡从事。

后主建兴三年(公元 225),他随诸葛亮南征。回来途中到达汉阳县,一个叫做李鸿的投降者来见诸葛亮。诸葛亮接见李鸿,当时蒋琬、费诗都在座。李鸿说:“最近到孟达那里,正碰见王冲从南边来,说是当初孟达离开蜀国投奔魏国时,丞相您切齿痛恨,想诛杀孟达留下的妻室儿女,幸亏先帝不同意才没有杀成。孟达听后却说:‘诸葛亮对我的照顾有始有终,他不会这样做。’孟达完全不听王冲的话,信任仰慕丞相,可以说没有终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