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翻译 第2节
太史慈因此出了名,但却受到州政府的痛恨;他害怕遭受报复,就移居辽东郡躲避。
北海国相孔融听说后很器重太史慈;多次派人问候他的母亲,并且给予馈赠。孔融当时因为黄巾军在辖境抢掠,所以从郡治剧县迁出驻扎在东边的都昌县,结果在都昌又被叛军首领管亥包围。恰好太史慈从辽东回到家乡,他母亲对他说:“你与孔北海,从未见过面。你走了之后,他对我家赡养抚恤的情意,比老朋友还要深厚。而今他被叛军包围,你应当赶去援救。”
太史慈在家停留了三天,单身步行径直前往都昌。当时叛军的包围还不严密,他在夜晚等到一个间隙,得以进城见到孔融。他要求给自己一支人马出城杀敌,孔融不同意,想等待外面的救援;可是却没有援军到来,敌人的包围日益逼近。孔融想向平原国相刘备告急求救,而城内的人已经无法出去。太史慈请求让自己前往,孔融说:“而今敌人的包围非常严密,众人都说不能出去;您的志气虽然雄壮,恐怕实际上也难以成功吧?”太史慈回答说:“从前府君您注意照顾我的老母亲,老母亲感谢您的厚待,才派我来救府君之急;确实认为我有可取之处,来后必定对您有益啊。而今众人都说不行,我也跟着说不行;难道这对得起府君您爱护照顾的义气,符合老母亲派我来的心意吗!事情已经很紧急了,希望府君不要再迟疑!”孔融这才同意。
于是太史慈穿戴齐备饱餐一顿,等到天亮时,立即带上箭袋提弓上马;随身只带两名骑兵,各自做了一个箭靶拿着,打开城门径直出外。外面敌军包围圈附近的人都很吃惊,不断派兵马冲出来。太史慈策马来到城下的堑壕边,各自把箭靶树立起来,然后举弓射靶;箭射完后,径直又进入城门。第二天早晨,又照此做了一遍,这时敌人包围圈附近的士兵有的站起有的坐下了;太史慈树立好箭靶,射完箭后,进入城门。第三天早晨。依然这样,敌人就再没有站起的了;于是太史慈突然扬鞭策马,直接往包围圈冲去。等到敌人觉察出他的目的,他已经冲过了包围圈;还射死几个敌人,都是一箭一个,弦响人倒,所以没有人再敢追他。
他赶到平原国后,劝刘备说:“我太史慈,只是东莱郡一个鄙贱的人。与孔北海既不是骨肉亲属,也不是邻近的同乡;只不过倾慕彼此的声名志向,所以有分担灾祸共同承受危难的义务。而今管亥制造暴乱,孔北海被围;孤单困穷没有援救,真是危在旦夕!因为您有仁义的美名,能救人之急;所以孔北海诚心诚意,伸长脖子仰仗您,让我冒着敌人的刀锋,突破重围,从万死之中前来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您:希望您能用什么办法解救他!”刘备听了神情严肃地说:“孔北海也知道世间上有刘备么!”当即派了三千精兵,跟随太史慈赶往都昌。敌人一听救兵来到,赶忙解除包围四散奔逃。
孔融得救之后,更加看重尊敬太史慈,说:“您是我的年轻朋友啊!”任务完成之后,太史慈回家向母亲报告,他母亲说:“我真高兴你能够以此来报答孔北海呀!”
扬州刺史刘繇,与太史慈是同郡老乡。太史慈从辽东郡回家乡后,未能与他相见,于是暂时南渡长江去见刘繇;还没有离开,碰上孙策的军队来到。有人劝刘繇可以用太史慈做大将,刘繇却说:“我如果用子义为大将,许子将岂不要笑话我么?”只派太史慈去侦察敌情的严重与否:当时太史慈独自带着一名骑兵猛然遇上了孙策。孙策随从的十三名骑士,都是韩当、宋谦、黄盖之流的骁将。太史慈立即上前交战,正好交手是孙策。孙策刺伤太史慈的坐马,抓到了太史慈颈项上挂的手戟;而太史慈也夺取了孙策的头盔。这时双方的步兵、骑兵一起赶来,两人才停止搏斗散开。
太史慈本当与刘繇一起逃奔豫章郡,而中途他经过芜湖县时,逃亡进深山,自称为丹杨郡太守。这时,孙策已经平定了宣城县以东的地区,只有泾县以西的六个县还没有服从。太史慈因此进驻泾县,建立营垒府署,大受当地山越人的支持。孙策亲自前去攻讨,太史慈被俘虏。
孙策见到他后立即解开他身上的捆绑,拉着他的手说:“是否还记得我们在神亭的那场搏斗吗?如果您那时抓到我会怎么样处置啊?”太史慈说:“很难说呀!”孙策大笑说:“今天的大事,当与您共同完成!”立即委任太史慈为自己将军府的门下督。回转吴县后又授给太史慈一支人马,任命他为折冲中郎将。
后来刘繇在豫章郡去世,部下一万多人没有依附;孙策让太史慈前往安抚。左右的人都说:“太史慈这一去必定跑回北方不再转来了。”孙策却说:“子义舍弃了我,还有谁值得他效力啊!”在吴县的昌门为太史慈设宴饯别,孙策握住太史慈的手腕问道:“什么时候能返回?”太史慈回答说:“不超过六十天。”果然他如期返回。
刘表的侄儿刘磐,异常骁勇;多次在艾县、西安县一带攻掠。孙策就分出海昏、建昌附近六个县设置建昌都尉,以太史慈为都尉;治所设在海昏县,并指挥诸将抵御刘磐:刘磐从此在这一带销声匿迹再不敢来攻掠了。
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胡须很美;臂长善射,箭不虚发。他曾经随从孙策讨伐麻屯、保屯的敌人;敌人在营寨里沿着楼道边走边骂,用手扶着楼柱。太史慈弯弓射去,一箭贯穿那人的手掌把手掌钉在楼柱上;营寨外的上万人,目睹之后无不叫好:他的箭法就是如此神妙。
曹操听说他的大名,给他送来一封信,信笺说是在一个密封的匣子里。他打开匣子一看,却没有写上文字的信笺,里面只贮放了一种名叫当归的药材,以点醒他应当回归北方。
孙权继承哥哥孙策统管大事之后,因为太史慈能制服刘磐,就把南方地区的事情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公元 206),太史慈四十一岁时去世。
他的儿子太史亨,官做到越骑校尉。
士燮,字威彦,苍梧郡广信县人。他的先世本来是鲁国汶阳县人,在王莽之乱时,避乱到了交州。传了六代人之后到士燮的父亲士赐,在汉桓帝时曾任日南郡太守。
士燮年轻时到京城洛阳游学,师从颍川郡人刘子奇,学习《左传》。后来他被本郡举荐为孝廉,补缺为尚书郎,因公事被免职。在为父亲士赐服丧的期限满了之后,他被本州举荐为茂才,出任巫县令。
他升任交阯郡太守。他的弟弟士壹,最初在本郡当督邮。本州刺史丁宫被召回京城,士壹侍从护送非常勤劳恭敬。丁宫很感动,临别时对他说:“本刺史如果能升任三公,将会聘您为下属。”后来丁宫当了司徒,果然聘用了士壹。可是等到士壹到达京城,丁宫却已被免职;代丁宫任司徒的黄琬,对士壹很尊重优待。董卓作乱,士壹逃亡回故乡。交州刺史朱符被少数族叛军杀死,交州各郡动乱。士燮上表朝廷让士壹兼任合浦郡太守,二弟徐闻县令士&,兼任九真郡太守,士&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郡太守。
士燮为人胸襟气量宽厚,态度谦虚礼贤下士,中原的士大夫前往依附他避难的数以百计。他沉醉于研习《春秋》,为这本书撰写注解。
陈国人袁徽与尚书令荀彧写信说:“交阯郡的士太守,不仅学问优秀广博,而且善于从政;处于大乱之中,保全了一郡之地。二十多年间边境上没有战事,民众安居乐业;寄居在这里的中原人士,都蒙受了他的福分:即使是从前窦融保全河西地区,也不能比过他。公务稍有空闲,总是要研习书籍,他对《左传》尤其有简要精深的理解。我多次就书中的疑问向他询问,都能根据老师的说法给予解释,思考非常精密。另外他对《尚书》则兼通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两家的解释,重要的内容详细而完备。他听说京城中对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的学说,有谁是谁非的争执;所以现今想逐条写出《左传》、《尚书》更准确的含义,上交朝廷。”士燮受到人们的称赞就达到如此程度。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