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三国志》 » 吴主五子传 > 吴主五子传 翻译 > 第2节

吴主五子传 翻译 第2节

谢景,字叔发。南阳郡宛县人。在豫章郡有政绩,官员百姓都称颂他;认为豫章郡的好太守此前有顾邵,其次就数谢景。几年后,他死在任上。

孙虑,字子智,是孙登的弟弟。他从小聪慧而多才多艺,孙权非常器重疼爱他。

黄武七年(公元 228),他被封为建昌侯。两年后,丞相顾雍等上奏说孙虑“天资聪明性格通达,努力培养的品德一天天更新;用近代的汉朝作比方,应当晋升爵位封王”,孙权没有同意。

很久之后,尚书仆射存上疏说:“帝王兴起之后,无不褒奖尊崇自己关系最近的亲属,以显耀于诸侯。因此在周朝的鲁国、卫国,受到的优宠高过所有的诸侯国;而汉高祖的五个儿子,都在汉朝建立后封王。目的是以此屏护中央朝廷,为国家起镇守保卫的作用。建昌侯孙虑,禀性聪敏,兼有文武才能;按照古代的典章制度,应当正式给以亲王的名号。可是陛下谦虚,不肯按照旧制办事;大小官员,都为此而抑郁不乐。当今曹贼放纵,战争没有停止;充当心腹朝臣和领兵战将的,不是亲属就是贤才。为臣自行与丞相顾雍等商议,都认为孙虑‘应当担任镇军大将军,委以镇守一个方面的重任,从而为大业增光。’”

孙权这才同意。于是授予孙虑节杖,让他设立镇军大将军府,治所设在半州。

孙虑是尊贵的皇子,年纪又轻,就任之后远近的人都担心他不能对职务认真注意。到了他处理公务之后,却遵守法规制度,尊敬优待师友:超过了人们的期望。

嘉禾元年(公元 232),他二十岁时去世。由于没有儿子,所以他的封地被撤销。

孙和,字子孝,是孙虑的弟弟。他从小因为母亲王夫人受宠于孙权,而得到孙权的喜爱。他才十四岁时,孙权就给他配备宫廷卫队,又让中书令阚泽教他学习儒家经典。他喜好学习而礼贤下士,很受人们称赞。

赤乌五年(公元 242),他被立为太子,时年十九岁。阚泽任太子太傅,薛综任太子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人则充当侍从官员从容陪伴。

当时,有关机构的官员常常依据条例规定,查问各官署的公务文书。孙和认为奸恶妄为的人,将会借此夹杂个人的意图,萌生作恶的念头,此风断不可长:于是上表孙权说应当停止这样做。

又有一个都督叫做刘宝,告发太子中庶子丁晏,丁晏反过来也告发他。孙和对丁晏说:“在职的文官武将,能有多少人啊?由于情谊上的裂痕而进行诬陷攻击,企图危害对方:这难道会有好处吗?”于是对两人进行劝解,让他们恢复友好关系。

孙和常常说:“从政的读书人应当讲习理论学问,还应当练习射箭骑马,以适应政事的需要;然而有的人却只是把精力花在交游和下围棋上面,妨害了正业,这不是勤于进取的做法。”

后来他和侍从官员饮宴,谈到下围棋,他认为:“这项娱乐妨害正事、耗费时间,而没有实际的用处;劳累精神、损伤智力,而毫无成就。不能用来培养品德增进学业,更不能用来建立功勋。而且有志之士爱惜时间和精力,君子倾慕伟大的事物;例如看到具有崇高道德品行的人,就以不是他们的追随者为耻。天和地长久存在,而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其生命的短暂古人曾有白驹过隙的比喻;年龄一老,青春不会再来。人们的毛病,常常在于不能断然割舍情欲;如果真的能割舍无益的情欲以专心培养道德仁义,抛开不紧急的事情以建立功业的基础:这对自己的名声品行,岂不更好吗?就人的感情而言也的确不能没有娱乐;但是娱乐的喜好,也可以在饮宴、抚琴、读书、射箭、骑马当中选择。何必硬要下围棋,心里才觉得欢乐呢?”

孙和发表以上看法后又请在座的八位侍臣,各自写一篇议论来矫正人们沉溺于下围棋的毛病。于是太子中庶子韦曜退席后写了一篇议论上奏,孙和把它拿给宾客们传观。

当时孙和的侍臣蔡颖酷爱下围棋,在官署中值班的人受他影响,也纷纷学着下。所以孙和用委婉含蓄的话进行劝诫。

此后孙和的生母王夫人与孙权的大女儿鲁班公主有矛盾。孙权有一次生病卧床,孙和前往神庙为孙权祭祀祈求保佑;而孙和妃子张氏的叔父张休,就住在神庙附近,邀请孙和到他家去坐坐。鲁班公主派人偷偷侦察这个异母弟弟的行踪,于是向孙权报告,说太子不在神庙中祈祷,一直在张妃的娘家秘密商量事情;又说王夫人看到皇上生病倒床,为自己的儿子即将接过皇位而面带喜色。孙权听了勃然大怒,王夫人受到斥责后心中忧恐而去世;孙和所受到的宠爱也逐渐减弱,以至于他害怕自己将被废黜。

这时鲁王孙霸对太子位置的觊觎更加强烈。陆逊、吾粲、顾谭等人多次陈述嫡庶的区别,道理堂堂正正难以驳倒;而全寄、杨竺则充当孙霸的支持者,他们对太子一方的诽谤日益加剧。结果吾粲被抓进监狱处死,顾谭被流放到交州。

孙权犹豫不决有好几年,后来终于下令把孙和软禁起来。这时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带领一些将领官员,把自己捆绑之后跪下叩头到地面,连日在皇宫大门口为太子孙和求情。孙权登上白爵观后看到这一情景,心中非常厌烦。训诫朱据、屈晃“不必惊扰不安”。孙权想废黜孙和立孙亮为太子。京城驻军中无难分队的指挥官陈正、五营分队的指挥官陈象,共同上书,引用“晋献公杀死太子申生,另立奚齐为太子,晋国因而发生动乱”的事例。同时朱据、屈晃又坚持劝谏不止。

孙权大怒,下令诛杀了陈正、陈象以及他们的家族;又把朱据、屈晃拉进殿堂,各打一百刑棍。最后宣布废黜孙和将其流放到故鄣县。朝廷官员中因为进谏而被诛杀、流放者有十多人。众人都为这一事件中的受害者感到冤枉。

太元二年(公元 252)正月,孙权重新封孙和为南阳王,遣送他到长沙郡居住。

同年四月,孙权去世,由诸葛恪执政。诸葛恪就是孙和妃子张氏的舅父。张妃派侍从的宦官陈迁,到建业去向皇后呈上奏疏致敬,同时向诸葛恪表示问候。陈迁临走时,诸葛恪对他说:“替我传达王妃,我预定要让她胜过其他人。”这个话很快传了出去。另外诸葛恪有迁都到武昌的想法,派人去缮修武昌过去的皇宫;民间有人就说他想迎接孙和到武昌当皇帝。

到了诸葛恪被诛杀时,执政的孙峻为此夺走了孙和的南阳王印章、绶带,把他流放到新都郡。接着又派使者赐孙和死。孙和临死前与张妃诀别,张妃说:“不管是吉是凶我都应当跟随您,终归不会独自活在人世上!”于是张妃也自杀了。全国的人都为此悲伤不已。

孙休被立为皇帝,封孙和的儿子孙皓为乌程侯,让他从新都郡转移到他自己的封地乌程县。

孙休去世,孙皓登上帝位。当年追谥父亲孙和为文皇帝,改葬在明陵;设置专门看守维护陵园的民户二百家,由令、丞负责看守。后年的正月,孙皓又分出吴郡、丹杨郡的九个县设立吴兴郡,治所设在乌程县;委任太守,太守在一年的四季要负责祭祀明陵。

有关部门的官员上奏说,应当为文皇帝在京城建立神庙。

宝鼎二年(公元 267)七月,孙皓委任薛莹为代理将作大匠,负责在京城修建孙和的寝堂,称之为清庙。十二月,又派代理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配备有关官员,带领京城驻军中步兵、骑兵二千人,使用载运神灵牌位的专车及皇帝礼仪专车队,到东面的明陵去迎接孙和的神灵到京城。临行时孙皓亲自接见孟仁,在厅堂里行跪拜礼送他出发。

载运神灵牌位的专车将要到京时,又派丞相陆凯,带着牛、羊、猪三种祭品在近郊进行祭祀;而孙皓亲自到金城露宿恭候迎神车队的到来。第二天,他又在东门外遥望远方行跪拜礼。第三天神灵牌位送到清庙后他前去跪拜祭献礼品,悲伤流泪。接连七天当中他进行了三次祭拜,音乐舞蹈艺人昼夜表演。有关部门官员上奏说:“祭祀不能太频繁,太频繁就会亵渎神灵。应当用礼仪节制情感。”孙皓这才停止。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