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第2节
如果桂枝证兼见轻微恶寒的 ,应当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疗。第九方。〔22〕
桂枝 三两,去皮 甘草 二两,炙 生姜 三两,切片 大枣 十二枚,掰开 附子 一枚,炮后去皮,破成八片
以上五味,用七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原为桂枝汤,现今去掉芍药加入附子。调养护理的方法如前。
太阳病,患病已经八九天,像患了疟疾那样,发热恶寒交替发作而有定时,发热较重,恶寒较轻而且一天发作两三次,患者不呕吐,大便尚正常。如果脉来较前略微和缓的,是病症将要解除的表现;如果脉微并出现恶寒较重的,是内外阳气皆虚,不可以再用发汗、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了。如果面部发热并潮红的,是邪气尚没有解除。患者不能出一点小汗,身体必然会感到瘙痒,适#-666ff;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第十方。〔23〕
桂枝 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生姜 切片 甘草 炙 麻黄 各一两,去节 大枣 四枚,掰开 杏仁 二十四枚,汤水浸泡,去掉皮尖及两瓣未#-666dd;开的
以上七味,用五升水,先煮麻黄,煮沸一两次后,去掉药液上的浮沫,加入其他药物,煮至留取一升八#-666ff;,去掉药渣。每次温服六合。旧本原为,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合并到一起为六合,一次服下。调养护理的方法同前。
〖相关知识〗
本篇条文围绕什么是太阳病,太阳病的#-666dd;类,太阳病的治法,桂枝汤的应用等展开论述。研究《伤寒论》的著名学者方有执、程郊倩以及后世注家都把第一条列为太阳病提纲证,这是描述太阳病的最简洁的论述。由于太阳主一身之表,故凡感受风寒外邪,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的都可以称为太阳病。太阳病#-666dd;为伤寒、中风和温病三类。
太阳病,开始服用桂枝汤以后,反而出现烦躁不能解除的,先针刺风池穴和风府穴,然后再给桂枝汤,就会痊愈。第十一方。用前第一方。〔24〕
服用桂枝汤以后,出了大汗,还见脉象洪大的患者,可继续给桂枝汤,方法同前。如果恶寒发热交替发作,形似疟疾,一天发作两次的患者,汗出以后邪气定会解除,适合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治疗。第十二。〔25〕
桂枝 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 一两六铢 麻黄 十六铢,去节 生姜 一两六铢,切片 杏仁 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 一两二铢,炙 大枣 五枚,掰开
以上七味,用五升水,先煮沸麻黄一两次之后,去掉药液上的浮沫,加入其他药物,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两次。旧本原为,桂枝汤二份,麻黄汤一份,合并为二升,分两次服,现今合并为一张方。调养护理的方法如前。臣亿等校按,《伤寒论》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伤寒论》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按宋代当时的计量折算,桂枝汤取十二分之五,即桂枝、芍药、生姜各取一两六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即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三分铢之二,取二十一铢,甘草五铢三分铢之一,取六铢,杏仁十五个九分枚之四,取十六个。如此折算将两方合为一方,即#-666cc;取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生姜、芍药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杏仁十六个,按此剂量相合即桂枝二麻黄一汤。
服用桂枝汤,大汗出以后,出现严重的心烦口渴而不能缓解,脉象洪大的,应当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第十三方。〔26〕
知母 六两 石膏 一斤,打碎,薄布包裹 甘草 炙,二两 粳米 六合 人参 三两
以上五味,用一斗水,煮到粳米熟透时药液就成了,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太阳病,出现发热恶寒,发热较重,恶寒较轻的,适合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如果脉象微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就不可以再发汗了,第十四方。〔27〕
桂枝 去皮 芍药、麻黄、甘草 各十八铢,炙 大枣 四枚,掰开 生姜 一两三铢,切片 石膏 二十四铢,打碎,薄布包裹
以上七味,用五升水,先煮沸麻黄一两次,去掉药液上漂浮的泡沫,加入其他药物,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原为,应当取越婢汤、桂枝汤两方煮取后的汤液混合,一次服一升。现今合为一个方,桂枝汤二份,越婢汤一份。臣亿等校按,《伤寒论》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伤寒论》越婢汤,麻黄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大枣十五枚。按宋代当时的计量折算,桂枝汤取四分之一,即桂枝、芍药、生姜各取十八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三枚。越婢汤取八分之一,即麻黄十八铢,生姜九铢,甘草六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一枚八分之七,其余弃掉。如此折算将两方合为一方,即各取桂枝、芍药、甘草、麻黄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三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四枚,按此剂量相合即桂枝二越婢一汤。前医有云,桂枝三,应当取四分之一,即说的桂枝二。越婢汤方见仲景杂方中,《外台秘要》有一个叫法起脾汤。
服用桂枝汤,或者用下法以后,仍有头痛、颈项拘紧不柔和、发热、无汗、心下胀满并轻微疼痛、小便不利等症状的,应当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第十五方。〔28〕
芍药 三两 甘草 二两,炙 生姜 切片 白术 茯苓 各三两 大枣 十二枚,掰开
以上六味,用八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小便通畅,病症就会痊愈。旧本原为,桂枝汤现今去掉桂枝,加入茯苓、白术。
寒邪伤表,出现脉浮、自汗、小便频数、心烦、轻微恶寒、小腿及双脚肌肉痉挛拘急等症状,单用桂枝汤来攻逐表邪,这就错了。患者服了桂枝汤后,就会出现手足厥冷,咽喉干燥,烦躁不安,呕吐上逆,用甘草干姜汤给患者服用来恢复他的阳气。如果厥冷已愈,足部已转温暖的患者,再配服芍药甘草汤,痉挛拘急的小腿和双脚就可以伸开了。如果属于胃气不和,出现烦躁谵语的患者,就稍微服一些调胃承气汤。如果重复发汗,又加用烧针来治疗的,就应当用四逆汤来治疗。第十六方。〔29〕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 四两,炙 干姜 二两
以上二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五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 甘草 各四两,灸
以上二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五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 四两,用清纯的陈米酒洗 甘草 二两,炙 芒硝 半升
以上三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去掉药渣,加入芒硝,再放到火上用小火煮开。趁温时稍微服一些。
四逆汤方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