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伤寒论》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 第2节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第2节

太阳病,先用发汗的方法,病症没有解除,接着改用下法,脉见浮象的,患者不会痊愈。脉浮主邪在卫表,反而使用下法,所以就令病症不能痊愈。现在脉见浮象,因此是邪在外表,应当使用解表的方法才会痊愈,适合用桂枝汤。第十五方。用前第十二方。〔45〕

〖相关知识〗

麻黄汤中麻黄生姜,味辛而发散能开玄府、腠理之闭塞,祛风而发汗,故以为臣,寒热俱轻,故少佐桂芍,同甘草以和里。患者表证未去之时误用下法,则要再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之气,才可痊愈。

太阳病,脉象浮紧,出现无汗、发热和身体疼痛,八九天仍不见好转,表证仍然存在的,仍应当发汗,用麻黄汤治疗。服药后病情稍有减轻,但患者却心中烦躁、闭目怕光,严重的多会出现衄血,衄血后病症就会得到解除。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风寒闭郁阳气较为严重的缘故。第十六方。用前第五方。〔46〕

太阳病,脉见浮紧,证见发热、身上无汗,如果出现自行衄血的,病症就会痊愈。〔47〕

太阳和阳明二阳并病,在太阳刚受邪的时候,用过发汗的方法,但汗出不透彻,于是就使邪气转属到阳明,继而出现微汗自出、不恶寒等症状。如果此时太阳经的病症还没有解除的,不可以用下法,泻下就是误治,像这样的证候,可以稍微发汗。假如患者满面通红,这是阳气被邪气郁滞在肌表所造成的,应当用解表法或熏法来治疗。如果发汗不透彻,也就起不到治疗作用。如果发汗不透彻,就会造成阳气被邪气郁遏不能发越,应当出汗而出不了汗,患者烦躁不安,不能确知疼痛、痛苦的确切所在,忽而在腹中,忽而在四肢,用手按压,又找不到确定的病位,并且伴见短气,这是由于汗出不透彻的缘故,再发汗就会痊愈。根据什么判断汗出不透彻呢?因为脉来涩滞而不流利,所以就能判断是汗出不透彻。〔48〕

脉象见浮数的,按道理来说通过发汗病症就会痊愈。如果误用了下法,患者出现身体沉重,心慌心悸的,就不能再发汗了,应当等其自行汗出后,病症就可以解除。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尺部脉见微象,主里虚,等到表里正气充实,津液自行调和,就会自然汗出而痊愈了。〔49〕

脉见浮紧的,理当出现身体疼痛,应当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假如尺部脉迟的,就不可以发汗。根据什么判断得知呢?因为荣气不足,津血虚少的缘故。〔50〕

脉见浮象的,病邪在肌表,可以发汗,应用麻黄汤。第十七方。用前面第五方,调理养护方法同桂枝汤。〔51〕

脉见浮数的,可以发汗,适合用麻黄汤。第十八方。用前第五方。〔52〕

患者经常自汗出的,这是荣气尚调和的表现,在里的荣气虽然调和,但在外的卫气却不和谐,由于卫气不能和荣气相和谐,所以才导致经常自汗出。由于荣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再用汗法微微发汗,使荣卫和谐,病症就可以痊愈。适合用桂枝汤。第十九方。用前面第十二方。〔53〕

患者内脏没有其他疾病,只是时常出现一阵阵的发热,自汗出,并且经久不愈的,这是卫气不调和的缘故。在发热、自汗发作之前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病症就可以痊愈。适合用桂枝汤。第二十方。用前面第十二方。〔54〕

伤寒证,脉见浮紧,没有及时发汗,导致鼻中出血的,应当用麻黄汤治疗。第二十一方。用前面第五方。〔55〕

伤寒病,出现六七天不大便,又见头痛发热的,给承气汤。患者小便清白流畅的,可知病邪不在里而仍然在表,应当发汗,适合用桂枝汤。如果头痛的,多会出现鼻衄。第二十二方。用前面第十二方。〔56〕

伤寒证,使用汗法后病症已经基本解除,过了半天左右又出现了烦热,并且脉见浮数的,可以再发汗,适合用桂枝汤。第二十三方。用前面第十二方。〔57〕

凡是疾病,即使误用了发汗,或者涌吐,或者泻下,导致了伤血,伤津液,如果阴阳能够自行趋于调和的,必会自然痊愈。〔58〕

大力泻下以后,反而又用汗法,这时出现小便不利,是津液亡失的缘故,不要特意去治疗,等到小便自行通畅时,必会自然痊愈。〔59〕

泻下以后,反而发汗,多会出现寒战、脉象微细等症状。之所会这样,是由于表里阳气皆虚的缘故。〔60〕

泻下以后,再加发汗,出现白天烦躁不能闭目静息、夜间安静等表现,无呕吐,不口渴,没有表证,脉见沉微,身上又没有大热的,应当用干姜附子汤治疗。第二十四方。〔61〕

干姜 一两 附子 一枚,生用,去皮,切成八片

以上二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去掉药渣。一次服完。

发汗以后,出现身体疼痛,脉象沉迟的,应当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666aa;参三两新加汤治疗。第二十五方。〔62〕

桂枝 三两,去皮 芍药 四两 甘草 二两,灸 #-666aa;参 三两 大枣 十二枚,掰开 生姜 四两

以上六味,用一斗二升水,煮至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原为,桂枝汤现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发汗以后,不可再用桂枝汤,如果出现汗出又伴见气喘,没有大热的,可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第二十六方。〔63〕

麻黄 四两,去节 杏仁 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 二两,炙 石膏 半斤,打碎,薄布包裹

以上四味,用七升水,先煮麻黄,消耗掉二升水时,去掉药液上的浮沫,加入其他药物,煮至二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原为,一黄耳杯。

发汗太过,患者双手交叉按在心前,心下悸动不安,想要按压的,应当用桂枝甘草汤治疗。第二十七方。〔64〕

桂枝 四两,去皮 甘草 二两,炙

以上二味,用三升水,煮至留取一升,去掉药渣,一次服完。

发汗以后,患者感到脐下跳动的,这是将要发作奔豚证的征兆,应当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第二十八方。〔65〕

茯苓 半斤 桂枝 四两,去皮 甘草 二两,炙 大枣 十五枚,掰开

以上四味,用一斗甘澜水,先煮茯苓,消耗掉二升水时,再加入其他药物,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相关知识〗

汗为心之液,发汗过多,阳气随着汗液外泄,导致心阳不足,这时患者有心悸不安的感觉,所以会做出双手捧心状。桂枝温通心脉,甘草缓急补虚,两者合用,能益阳而不致发汗,辛甘化阳,心阳得复则心中悸动得愈。

制作甘澜水的方法是,把二斗水放入大盆里,反复用勺子把水扬起来使水面上有五六千颗小气泡相追逐,然后取来用。

发汗以后,出现腹部胀满的,应当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第二十九方。〔66〕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