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伤寒论》 >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 第2节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2节

病症发于阳,反而用泻下的方法治疗,使邪热内陷,就形成了结胸;病症发于阴,反而用泻下的方法治疗,就导致了痞证的形成。(149)

病见脉象浮紧,反而用泻下的方法治疗,使浮紧脉变为沉紧脉,表邪乘虚入里,就形成了痞证。(150)

大凡阳气盛的病症多见发热,如用下法治疗,就会导致大便干硬。(151)

胃气本来就虚弱的#-666aa;,用攻泄里热的方法去治疗,多会导致呃逆。(152)

阳衰阴盛,又见大便结硬的,泻下后多可导致泻下不消化的谷物和腹部胀满等证。(153)

太阴病所表现的主要证候是,腹中胀满呕吐,饮食不下,自行下利而且越来越重,腹中时有疼痛。如果用泻下的方法治疗,多会造成胸下痞结硬满。(154)

厥阴病所表现的证候是,消渴,自觉逆气上撞心胸,心中疼痛并伴灼热感,有饥饿感但无食欲,勉强进食就会出现呕吐蛔虫的现象。如果泻下,就会导致下利不止。(155)

少阴病,证见饮食入口后就呕吐,平时总感到心中蕴郁不舒而想呕吐,但又吐不出来,在开始得病的时候,还见到手足寒凉、脉弦迟等证的,这是胸中有实邪的表现,不可以泻下。(156)

伤寒病五六天,未见结胸证的表现,腹部柔软,脉象虚弱无力,又见四肢厥冷的,不可以泻下。这是因为阴血已伤,泻下就会导致死亡。(157)

伤寒病,见发热、头痛和微汗出,如果发汗,就会#-666nn;志恍惚不能认人;如果用火薰烤,就会导致气喘,不能小便和心腹胀满;如果泻下,就会导致短气,小便困难,头痛和背部拘紧不柔和;如果加用温针,就会导致鼻衄。(158)

伤寒病,脉见寸关尺三部皆紧,证见恶寒和发热,有的还将会出现厥脉。所谓厥脉,是指脉搏初来时较大,然后逐渐变小,再来时又逐渐增大,这就是厥脉的特征。像这样的患者,证见恶寒,甚至出现微微汗出,咽喉疼痛,如果热象重的,还会出现两眼红赤,脉络增多,视物不明等。如果医生再用发汗的方法,就会导致咽喉溃烂损伤;如果反用泻下的方法,就会导致两目难睁,寒重的会出现大便含有不消化的谷物,热重的会出现大便脓血;如果采用火熏法,就会导致周身发黄;如果使用火熨法,就会导致咽喉干燥。假如小便畅利的,还可以救治;假如小便困难的,就属于危险的证候了。(159)

伤寒病,证见发热、口中喷热气、头痛眼目发黄、鼻衄不可遏止等症,如果贪于饮水的,多会出现呕吐;如果厌恶饮水的,多会伴见厥冷。如果用泻下的方法,就可能出现咽喉生疮,假如又伴见手足温热的,多会出现下重及大便脓血。对于头痛眼目发黄的患者,如果泻下,就会闭目难睁。对于贪于饮水的患者,如果泻下,多会厥脉,并见声音减弱、咽喉噎塞;如果发汗,就会寒战颤抖,阴阳皆虚。对于厌恶饮水的患者,如果泻下,就会里寒不想饮食,大便出不消化的谷物;如果发汗,就会口中溃烂,舌上出现白苔,烦躁不安。脉见数实,并伴见六七天不大便的,以后多会出现便血,如果发汗,就会出现小便自利。(160)

得病二三天时,脉象较弱,没有太阳证和柴胡汤证,而见烦躁、心下硬满等,到第四天时,虽然能进食,也只能用少量的小承气汤微微和下,使病症稍微得到缓解,到第六天,再给承气汤一升。如果六七天不大便,又见小便少的,纵使觉得大便硬而不能排出,这也只是大便初头坚硬,后段多属稀溏,没有完全燥结坚硬,用攻下的方法必然会使大便溏泻。等到小便畅利,大便才能坚硬,这时才可以攻下。(161)

脏结病,不见阳热证候,没有出现往来寒热,患者反而安静,舌苔水滑的,不可以用攻下的方法治疗。(162)

伤寒病,出现严重的呕吐,即使有阳明的证候,也不可以使用攻下的方法。(163)

阳明病,只要出现潮热,即使大便轻度干硬的,也可以考虑用大承气汤;大便不干硬的,就不可以用了。如果患者六七天不大便,怀疑已有燥屎内结,要测知是否确实有燥屎的方法是,给患者#-666hh;用少量的小承气汤。汤药#-666hh;下以后,如果腹中有矢气转动的,这就提示已有燥屎内结,才可以放心攻下。如果没有矢气转动的,这只是大便初头干硬,后段多会稀溏,就不可以攻下了。如用攻下的话,多会导致腹中胀满,不能进食,想要喝水,但是给他喝水以后还会发生呃逆。假使患者后来又重见发热,这大多可能是大便又转干硬,但程度不可能太重,用小承气汤调和一下也就行了。没有矢气转动的,千万不可以攻下。大承气汤。第一方。(164)

大黄 四两 厚朴 八两,炙 枳实 五枚,炙 芒硝 三#-666ff;

以上四味,用一斗水,先煮二味至留取五升,下入大黄,煮至留取二升,去掉药渣,下入芒硝,再煮一二开。#-666dd;两次#-666hh;。出现下利就停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 四两,米酒洗 厚朴 二两,炙,去皮 枳实 三枚,炙

以上三味,用四升水,煮至留取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伤寒或中风,医生反而误用了泻下的方法,致使患者一天下利达数十次,饮食不消化,腹中肠鸣、响声似雷,自觉心下痞硬胀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宁。医生见有心下痞满的症状,便认为是实邪尚未除尽,于是再用泻下的方法,致使患者心下痞满的症状更加严重。这并不是实热内结,只是因为胃中气虚,加上外来的邪气上逆,所以才造成了心下痞硬,这属于甘草泻心汤的适应证。第二方。(165)

甘草 四两,炙 黄芩 三两 干姜 三两 大枣 十二枚,掰开 半夏 半升,洗 黄连 一两

以上六味,用一斗水,煮至留取六升,去掉药渣,再加热浓缩至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下利的病症,出现大脉的,是虚证,这是因为强力泻下的缘故。假设脉见浮革,又伴见肠鸣的,属于当归四逆汤的适应证。第三方。(166)

当归 三两 桂枝 三两,去皮 细辛 三两 甘草 二两,炙 通草 二两 芍药 三两 大枣 二十五枚,掰开

以上七味,用八升水,煮至留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半天内服完三次。

阳明病,满面通红,不可以用攻下的方法治疗,攻下后多会导致发热。如果又出现周身发黄的,小便多会不畅利。(167)

阳明病,自觉心下部位硬满的,不可以用攻下的方法治疗,攻下后,下利始终不止的,是死证;下利尚能停止的,可以痊愈。(168)

阳明病,患者见自汗出,如果再发汗,而且患者小便又自利的,这就会造成津液内耗,纵使大便干硬,也不可以使用攻下的方法治疗。应当等到患者有便意的时候,适合用蜜煎方来导便和通便,另外如土瓜根和猪胆汁等者可以用来导便。第四方。(169)

食蜜 七合

以上一味,放入铜器中,用小火加热浓缩,应当一直浓缩到像饴糖的状态,并随时搅动,不要使它焦锅,等到可以成型时,两手相并搓成长梃,使它一头尖锐,粗细如手指,长二寸左右。应当趁热的时候迅速制作,冷后就会发硬而不便制作了。把它塞入肛门中,并用手迅速抱紧,等到要大便时就去掉它。怀疑这不是仲景的意思,经过试用,效果很好。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