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皐陶谟
皐陶(yáo),又作“皋繇”、“咎陶”、“咎繇”,又名“庭坚”。相传为东夷族首领,为舜帝时贤臣,掌管刑狱,协助大禹治水有功。他执法公平、正直,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故作此篇。本篇记述了部落联盟施行德政的主张。皋陶的政治主张和伦理观念对当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伦理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皐陶谟》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议事记录。
西汉伏生的今文《尚书》将《皐陶谟》和《益稷》合为一篇,今依梅赜古文《尚书》分作两篇。
曰若稽古。皐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皐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原文与解释 »
皐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原文与解释 »
皐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皐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原文与解释 »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原文与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