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家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武侯十一年(前376年),魏国和韩、赵两国瓜分了晋国的土地,消灭了晋国的后代。
武侯十三年(前374年),秦献公在栎阳设县。十五年(前374年),魏军在北蔺打败了赵军。
武侯十六年(前371年),魏国攻打楚国,夺取鲁阳。同年,武侯去世,他的儿子<生僻字>即位,就是魏惠王。
惠王元年(前370年),当初,武侯去世,他的儿子<生僻字>和公中缓争夺太子之位。公孙颀从宋国来到赵国,又从赵国前往韩国,他对韩懿侯说:“魏<生僻字>和公中缓争夺太子之位,您也听说这件事情了吧?如今魏<生僻字>得到王错的辅助,拥有上党,等于拥有了半个国家。趁着这个机会除掉他,就一定可以攻破魏国,不可以错失这个机会。”懿侯非常高兴,就和赵成侯联合出兵攻打魏国,在浊泽作战,魏国大败,魏惠王被包围。赵侯对韩侯说:“除掉魏君,立公中缓为魏王,然后让他们割让土地我们再退兵,对我们很有利。”韩侯说:“不可以这么做。杀掉魏君,人们就一定会说我们残暴;割地才退兵,人们一定会说我们贪婪。不如把魏国分成两半。魏国分成了两个国家,不会比宋国、卫国强大,那么我们永远都不用担心魏国会造成祸患了。”赵侯不听。韩侯很不高兴,率领韩国原本就不多的军队连夜离开了。魏惠王之所以没有死,魏国也没有被分裂,就是因为韩国和赵国两家的意见不一致。如果能够听从一家的建议,魏国就一定会被分裂了。因此说“君主去世但是没有嫡子继位,这个国家就会被攻破”。
惠王二年(前369年),魏军在马陵大败韩军,在怀邑大败赵军。三年(前368年),齐军在观城大败魏军。五年(前366年),魏王和韩侯在宅阳举行会盟。同年,修筑武堵城。这一年,魏军被秦军打败。六年(前365年),攻打并夺取了宋国的仪台。九年(前362年),在浍水攻打并战胜了韩军。魏军在少梁和秦军作战,秦军俘虏了魏国将领公孙痤,并攻取了庞城。这一年,秦献公去世,他的儿子秦孝公继立。
惠王十年(前361年),魏军攻打并夺取了赵国的皮牢。同年,出现彗星。十二年(前359年),陨星于白天坠落,有很大声响。
惠王十四年(前357年),魏王和赵侯在鄗邑举行会盟。十五年(前356年),鲁国、卫国、宋国和郑国的君主前来朝见魏惠王。十六年(前355年),魏惠王和秦孝公在杜平举行会盟。魏国侵夺宋国的黄池,宋国又将其夺回。
惠王十七年(前354年),魏军和秦军在元里交战,秦军攻占了魏国的少梁。魏军包围了赵国的邯郸。十八年(前353年),魏军夺取邯郸。赵国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国派遣田忌、孙膑领兵救赵,在桂陵大败魏军。
惠王十九年(前352年),诸侯联合包围了魏国的襄陵。魏国修筑长城,固阳成为要塞。
惠王二十年(前351年),魏国把邯郸还给赵国,魏国和赵国在漳水之滨举行会盟。二十一年(前350年),魏国和秦国在彤举行会盟。同年,赵成侯去世。二十八年(前343年),齐威王去世。中山君担任魏国的宰相。
惠王三十年(前341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告急。齐宣王采用孙子的计谋,攻打魏国援救赵国。魏国于是大举发兵,任命庞涓为将领,命太子申担任上将军。魏军途经外黄的时候,外黄的徐子对太子申说:“我有百战百胜的办法。”太子说:“可以让我听听吗?”徐子说:“本来就是想告诉您的。”他接着说:“太子亲自领兵攻打齐国,即使获得大胜并占领莒地,那么富有也不过是拥有魏国,显贵也不过是成为魏王。如果作战不能打败齐国,那么万世的子孙也无法得到魏国了。这就是我所说的百战百胜的办法。”太子申说:“好,我一定会听从您的意见返回魏国。”徐子说:“太子虽然想要返回,但已经不可能了。太子的那些属下想要劝说太子作战,想要从中得到利益的人太多了。因此,太子虽然想要返回,恐怕是不可能了。”太子趁机想要返回,为他驾车的人说:“将军领兵在将要出征时就返回,与战败是一样的。”太子申果然与齐军交战,在马陵战败。齐军俘虏魏太子申,杀掉将军庞涓,魏军于是被攻破。
惠王三十一年(前340年),秦、赵、齐联合攻打魏国,秦国将领商鞅欺诈魏国的将军公子卬,偷袭了他的军队,将其攻破。秦国重用商鞅,东边的领土一直到了黄河,而齐国、赵国多次打败魏军,安邑和秦国靠近,于是,魏国把都城迁到了大梁。立公子赫为太子。
惠王三十三年(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从秦国逃出来到魏国,魏国人很生气,没有收留他。三十五年(前336年),魏王和齐宣王在平阳南边举行会盟。
惠王多次遭受军事上的失败,因此用谦卑的礼节和丰厚礼品以招纳贤能的人。邹衍、淳于髡、孟轲都来到魏国的大梁。梁惠王说:“我不够贤德,军队三次在国外遭受挫折,太子被俘虏,上将战死,国内空虚,以致祖先的宗庙社稷蒙受羞辱,我感到非常惭愧,老先生不远千里,屈尊降贵来到敝国朝廷,将用什么方法让我国得到利益呢?”孟轲说:“君主不能像您这样谈论利益。君主想要得到利益,那么大夫也想要得到利益;大夫想要得到利益,那么百姓也想要得到利益,上下都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作为一国的君主,讲究仁义就行了,为什么要讲利益呢?”
惠王三十六年(前335年),魏王再次和齐王在甄邑举行会盟。同年,惠王去世,他的儿子襄王继立。
惠王后元元年(前334年),魏惠王与诸侯在徐州举行会盟,互相称王。襄王追尊他的父亲惠王为王。(按:此句史实有误。)
惠王后元五年(前330年),秦军在雕阴打败魏国龙贾率领的四万五千人的大军,围困了魏国的焦城和曲沃。魏国将黄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秦国。
惠王后元六年(前329年),魏王和秦王在应城举行会盟。秦军攻取魏国的汾阴、皮氏和焦城。魏军攻打楚国,在陉山大败楚军。七年(前328年),魏国把上郡的土地全部割让给秦国。秦军夺取了魏国的蒲阳。八年(前327年),秦国归还魏国的焦城、曲沃。
惠王后元十二年(前323年),楚军在襄陵打败魏军。各诸侯国的执政大臣和秦国的国相张仪在啮桑举行会盟。十三年(前322年),张仪来到魏国担任宰相。魏国有一位女子变性成男子。同年,秦国攻取魏国的曲沃、平周。
惠王后元十六年(前319年),襄王去世,他的儿子哀王继立。张仪返回秦国。
襄王元年(前318年),五国联合攻打秦国,没能取得胜利就撤兵了。
襄王二年(前317年),齐军在观津打败魏军。五年(前314年),秦国命樗里子攻打并夺取了魏国的曲沃,在岸门打败并赶走犀首。六年(前313年),秦国遣人到魏国强迫魏人立公子政为太子。魏王和秦王在临晋举行会盟。七年(前312年),魏军攻打齐国。同年,魏军和秦军一起攻打燕国。
襄王八年(前311年),魏军攻打卫国,拔取两座城邑。卫国的国君为此十分忧虑。大夫如耳拜见卫君说:“请让我前去说服魏国收兵,并免去成陵君的职务,可以吗?”卫君说:“如果先生真的能做到,我就愿意世世代代用整个卫国来服侍先生。”如耳见到成陵君说:“从前魏军攻打赵国,断绝羊肠坂,拔取阏与,相约分割赵国,赵国被分为两部分,赵国之所以没有灭亡,是因为魏国是合纵的盟主。如今卫国已濒临败亡,将要向西请求侍奉秦国。与其等待秦国解救卫国,不如由魏国撤兵,宽释卫国,卫国就一定会永远感念魏王的恩德。”成陵君说:“好。”如耳拜见魏王说:“我曾经到卫国去拜见卫国的国君。卫国本来就是周王室的分支,虽然它被人称为小国,但是宝器很多。如今国家面临危难,但是仍然不献出宝器,是因为他们心里觉得攻打卫国或是宽释卫国都不是由大王做主的,因此即使贡献宝器也一定不会送给大王。我私下猜测,最先建议您宽释卫国的人,一定是接受了卫国贿赂的人。”如耳退出,成陵君进来,就将如耳建议的话告诉了魏王。魏王听了成陵君的建议,撤回魏军,免去成陵君的职务,终身都不再见他。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