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游览 > 王仲宣

《文选》王仲宣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建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年轻时就很有才名,十四岁即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器重。西京扰乱,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未被重用。后归曹操,先任丞相掾,累官至侍中,赐爵关内侯。由于他亲历变乱,目睹战争的残酷和人民苦难的深重,加上自己长期流寓南方时仕途很不得意,故前期的作品内容真实深刻,情调慷慨悲凉,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四十一岁时随曹操征吴,途中病故。共遗赋、诗、论近六十篇。他擅长辞赋,严可均《全后汉文》收他的作品四十八篇,辞赋最多,其中以《登楼赋》最为人所称道。

登楼赋一首

汉献帝初平四年(193),王粲十七岁时,因长安扰乱,去荆州依刘表。刘表见他容貌丑陋而身体较弱,不予重视。到建安十一年(206),王粲已三十岁了,在荆州仍郁郁不得志,这年秋季登当阳城楼,写下这篇脍炙人口的名赋。

赋中抒发了时局动荡不安、自己远离故乡的深刻愁苦,以及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无限愤懑,表达了盼望国家早日统一,时局早日平定,自己能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的崇高愿望。作品写景与抒情密切结合,具有浓郁的诗意;语言自然流畅,一洗汉赋雕琢板滞之弊。清人周平园评此赋说:“篇中无幽奥之词,雕镂之字,期于自抒胸臆,书尽言,言尽意而止……行文低徊俯仰,尤为言尽而意不尽。”颇道出了这篇赋的艺术特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原文与解释 »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锺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原文与解释 »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原文与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