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书上 > 朱叔元

《文选》朱叔元

朱浮,生卒年不详,字叔元,沛国萧(今安徽萧县西北)人。汉哀帝建平初年至东汉明帝永平中年间在世。初从世祖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从破邯郸后,任为大将军幽州牧,守蓟城,后为大司空。建武二十二年〔46〕,因“卖弄国恩”罪被免职。后三年徙封新息侯。永平中,为人所告,被赐死。他的作品主要是书奏,皆见《后汉书·朱浮传》中,唯此书载于《文选》。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一首

彭宠,字伯通,淮阳王(刘玄)更始时为渔阳太守,后归光武,封建忠侯,赐号大将军。他对朝廷及朱浮皆有积怨,因此,当得知朱浮密奏他“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货贿,杀害友人,多聚兵谷,意计难量”(《后汉书·朱浮传》)时,便举兵反叛。于是,朱浮写了这封信斥责他。

这封信从大道理说起。“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十二个字概括全篇是非。无论是说朱浮与他无利害冲突,还是说朝廷对他恩厚情亲;也无论是剖析他自恃功高之可笑,还是指出他自比六国之愚妄,皆是围绕这十二个字做文章,意在说明他反叛之逆理与不自量。信的结尾更动之以情,告诫他切不可干出亲痛仇快的事情来。全信有斥责,也有劝诫,层层说理,义正词严,言简意深,气势逼人。从彭宠“得书愈怒,攻浮转急”(《后汉书·朱浮传》)来看,朱浮的这封信还是颇有分量的。

胡克家《文选考异》指出:“此书当在前。”详见前说。

盖闻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常窃悲京城太叔,以不知足而无贤辅,卒自弃于郑也。原文与解释 »

伯通以名字典郡,有佐命之功,临民亲职,爱惜仓库;而浮秉征伐之任,欲权时救急。二者皆为国耳。即疑浮相谮,何不诣阙自陈,而为灭族之计乎?朝廷之于伯通,恩亦厚矣!委以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情同子孙之亲。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岂有身带三绶,职典大邦,而不顾恩义,生心外叛者乎?伯通与吏民语,何以为颜?行步拜起,何以为容?坐卧念之,何以为心?引镜窥景,何以施眉目?举厝建功,何以为人?惜乎!弃休令之嘉名,造枭鸱之逆谋;捐传叶之庆祚,招破败之重灾;高论尧舜之道,不忍桀纣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原文与解释 »

伯通与耿侠游,俱起佐命,同被国恩。侠游谦让,屡有降挹之言;而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高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今乃愚妄,自比六国。六国之时,其势各盛,廓土数千里,胜兵将百万,故能据国相持,多历年所。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此犹河滨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原文与解释 »

方今天下适定,海内愿安,士无贤不肖,皆乐立名于世。而伯通独中风狂走,自捐盛时,内听娇妇之失计,外信谗邪之谀言。长为群后恶法,永为功臣鉴戒,岂不误哉?定海内者无私仇,勿以前事自疑。愿留意顾老母少弟,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原文与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