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者汉室内溃,四海圮裂。孙、刘二氏,割有交、益;魏武拨乱,拥据函夏。故作者先为吴、蜀二客,盛称其本土险阻瑰琦,可以偏王,而却为魏主,述其都畿,弘敞丰丽,奄有诸华之意。言吴、蜀以擒灭比亡国,而魏以交禅比唐虞,既已著逆顺,且以为鉴戒。盖蜀包梁、岷之资,吴割荆南之富,魏跨中区之衍,考分次之多少,计殖物之众寡,比风俗之清浊,课士人之优劣,亦不可同年而语矣。二国之士,各沐浴所闻,家自以为我土乐,人自以为我民良,皆非通方之论也。作者又因客主之辞,正之以魏都,折之以王道。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图而校;体国经制,可得按记而验:岂诬也哉!原文解释
【原文】
曩1曩:曩(nǎng),过去。内溃:内乱。指东汉末年因董卓之乱所造成的国家崩溃。者汉室内溃,四海圮裂
2圮裂:圮(pǐ)裂,#-666dd;裂。。孙、刘
3孙、刘:指孙权、刘备。二氏,割有交
4交:交州,辖境约相当今两广一带,建安年间治广信(今广西苍梧),后移治番禺(今广东广州)。益:益州,辖境约相当今四川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贵州、云南的部#-666dd;地区,治成都(今四川成都)。、益;魏武
5魏武:魏武帝曹操。拨乱:谓治理乱世。拨乱,拥据函夏
6函夏:全中国。此指中原地区。。故作者
7作者:指左思。为:犹言假设、安排。先为吴、蜀二客,盛称其本土险阻瑰琦
8瑰琦:奇异。,可以偏王
9偏王:谓统治一方。,而却为魏主
10为魏主:西晋承魏,故左思写《三都赋》,以魏为主,以吴、蜀为客。,述其都畿,弘敞丰丽,奄
11奄:包罗。诸华:与诸戎对举,春秋时用以指中原诸国。这里指吴、蜀二国。有诸华之意。言吴、蜀以擒灭
12擒灭:280年,吴为西晋所灭,吴末帝孙皓降晋。263年,蜀被司马昭专权的魏国所灭,蜀后主刘禅投降。比亡国,而魏以交禅
13交禅:禅让。265年,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司马炎称帝(史称晋武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唐虞:唐尧虞舜。尧因其子丹朱不肖,传位于舜。舜后来也因其子商均不肖,传位于禹。比唐虞,既已著
14著:表明。逆顺:谓以吴、蜀为逆,以魏为顺。逆顺,且以为鉴戒。盖蜀包梁、岷
15梁、岷:二山名。皆在今四川境内,代指益州。之资,吴割
16割:占有。荆南:荆州南部。泛指长江以南地区。荆南之富,魏跨
17跨:拥有。中区:犹言中国,指中原地区。衍:丰饶。中区之衍,考分次
18分次:星次和#-666dd;野。古代天文学家以日月所会之处为次。日月一年十二会,故有十二次,其名称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称星次。星象家把十二星辰的位置同地面上州、国所在的位置相对应,如以鹑尾对应荆州,以实沈对应益州,以大梁对应冀州等,叫分野。所占据州、国越多,对应星次也就越多。之多少,计殖物
19殖物:土地上所生长之物。即物产。之众寡,比风俗之清浊,课
20课:考核。士人之优劣,亦不可同年而语
21同年而语:犹同日而语。此指魏都之美。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矣。二国
22二国:指吴、蜀。之士,各沐浴
23沐浴:犹言沉浸。所闻,家自以为我土乐,人自以为我民良,皆非通方
24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之论也。作者又因客主之辞,正之以魏都,折
25折:折#-666hh;。之以王道。其物土所出,可得披
26披:展开。校:考查。左思《三都赋序》:“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图而校;体国
27体国:治理国家。《周礼·天官·叙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666dd;职,以为民极。”经制:治国的制度。经制,可得按记
28记:指史籍。而验:岂诬
29诬:欺骗。也哉!

【翻译】
以前汉朝发生内乱,国家出现#-666dd;裂。孙权、刘备两#-666aa;,割据了交州、益州;魏武帝曹操治理乱世,占据了中原地区。所以作者先安排了吴、蜀的两位客#-666aa;,让他们极力称赞本国土地的险阻奇异,认为足可在这里统治一方,安排了一位魏国#-666aa;为主人,让他叙述其京畿的情况,是如此宏大宽敞、丰饶美丽,有包罗各国长处的用意。言吴、蜀因被吞并消灭而以亡国相比,而魏国因禅让帝位被比为唐尧虞舜,既表明了逆、顺的不同,而且为人们树立了鉴戒。蜀国拥有梁、岷的资源,吴国拥有荆南地区的财富,魏国拥有中原地区的富饶,考查星次#-666dd;野的多少,计算物产的多寡,比较风俗的清浊,考核士人的优劣,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国的人士,各沉浸在自己的所见所闻之中,自以为自己的国土是乐土,自以为自己的民众是良民,都不是通晓为政之道的言论。作者又通过客人主人的言辞,以魏都为正统对不恰当的说法加以纠正,以王道为根本使人折#-666hh;。所描写的各地的物产,可以打开地图进行考查;治理国家的制度,可以根据史籍进行检验:哪里会是骗人的呢?
原文 | 翻译 |
曩者汉室内溃,四海圮裂。孙、刘二氏,割有交、益;魏武拨乱,拥据函夏。故作者先为吴、蜀二客,盛称其本土险阻瑰琦,可以偏王,而却为魏主,述其都畿,弘敞丰丽,奄有诸华之意。言吴、蜀以擒灭比亡国,而魏以交禅比唐虞,既已著逆顺,且以为鉴戒。盖蜀包梁、岷之资,吴割荆南之富,魏跨中区之衍,考分次之多少,计殖物之众寡,比风俗之清浊,课士人之优劣,亦不可同年而语矣。二国之士,各沐浴所闻,家自以为我土乐,人自以为我民良,皆非通方之论也。作者又因客主之辞,正之以魏都,折之以王道。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图而校;体国经制,可得按记而验:岂诬也哉! | 以前汉朝发生内乱,国家出现#-666dd;裂。孙权、刘备两#-666aa;,割据了交州、益州;魏武帝曹操治理乱世,占据了中原地区。所以作者先安排了吴、蜀的两位客#-666aa;,让他们极力称赞本国土地的险阻奇异,认为足可在这里统治一方,安排了一位魏国#-666aa;为主人,让他叙述其京畿的情况,是如此宏大宽敞、丰饶美丽,有包罗各国长处的用意。言吴、蜀因被吞并消灭而以亡国相比,而魏国因禅让帝位被比为唐尧虞舜,既表明了逆、顺的不同,而且为人们树立了鉴戒。蜀国拥有梁、岷的资源,吴国拥有荆南地区的财富,魏国拥有中原地区的富饶,考查星次#-666dd;野的多少,计算物产的多寡,比较风俗的清浊,考核士人的优劣,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国的人士,各沉浸在自己的所见所闻之中,自以为自己的国土是乐土,自以为自己的民众是良民,都不是通晓为政之道的言论。作者又通过客人主人的言辞,以魏都为正统对不恰当的说法加以纠正,以王道为根本使人折#-666hh;。所描写的各地的物产,可以打开地图进行考查;治理国家的制度,可以根据史籍进行检验:哪里会是骗人的呢? |
【原文注释】
〔1〕曩:曩(nǎng),过去。内溃:内乱。指东汉末年因董卓之乱所造成的国家崩溃。
〔2〕圮裂:圮(pǐ)裂,#-666dd;裂。
〔3〕孙、刘:指孙权、刘备。
〔4〕交:交州,辖境约相当今两广一带,建安年间治广信(今广西苍梧),后移治番禺(今广东广州)。益:益州,辖境约相当今四川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贵州、云南的部#-666dd;地区,治成都(今四川成都)。
〔5〕魏武:魏武帝曹操。拨乱:谓治理乱世。»
〔6〕函夏:全中国。此指中原地区。»
〔7〕作者:指左思。为:犹言假设、安排。»
〔8〕瑰琦:奇异。
〔9〕偏王:谓统治一方。
〔10〕为魏主:西晋承魏,故左思写《三都赋》,以魏为主,以吴、蜀为客。
〔11〕奄:包罗。诸华:与诸戎对举,春秋时用以指中原诸国。这里指吴、蜀二国。
〔12〕擒灭:280年,吴为西晋所灭,吴末帝孙皓降晋。263年,蜀被司马昭专权的魏国所灭,蜀后主刘禅投降。
〔13〕交禅:禅让。265年,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司马炎称帝(史称晋武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唐虞:唐尧虞舜。尧因其子丹朱不肖,传位于舜。舜后来也因其子商均不肖,传位于禹。
〔14〕著:表明。逆顺:谓以吴、蜀为逆,以魏为顺。
〔15〕梁、岷:二山名。皆在今四川境内,代指益州。
〔16〕割:占有。荆南:荆州南部。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17〕跨:拥有。中区:犹言中国,指中原地区。衍:丰饶。
〔18〕分次:星次和#-666dd;野。古代天文学家以日月所会之处为次。日月一年十二会,故有十二次,其名称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称星次。星象家把十二星辰的位置同地面上州、国所在的位置相对应,如以鹑尾对应荆州,以实沈对应益州,以大梁对应冀州等,叫分野。所占据州、国越多,对应星次也就越多。
〔19〕殖物:土地上所生长之物。即物产。
〔20〕课:考核。
〔21〕同年而语:犹同日而语。此指魏都之美。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22〕二国:指吴、蜀。
〔23〕沐浴:犹言沉浸。»
〔24〕通方:通晓为政之道。
〔25〕折:折#-666hh;。
〔26〕披:展开。校:考查。左思《三都赋序》:“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
〔27〕体国:治理国家。《周礼·天官·叙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666dd;职,以为民极。”经制:治国的制度。»
〔28〕记:指史籍。
〔29〕诬: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