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史论下 » 沈休文 >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什。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或无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原文解释

【原文】

史臣曰:民note-name:禀1禀:承受。天地之灵,含五常note-name:五常2五常: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之德。刚柔note-name:刚柔3刚柔:指#-666aa;的性格。刚谓刚强,柔谓柔和。迭用,喜note-name:愠4愠:怒。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note-name:“夫志动”二句5“夫志动”二句:谓心志有所触动则表现于歌咏。《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志,情。六义note-name:六义6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所因,四始note-name:四始7四始:主要有两说:一、孔疏引郑玄说,以风、小雅、大雅、颂四者为王道兴衰之所由始,故称四始。二、《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攸:所。攸系。升降note-name:升降8升降:谓歌声抑扬起伏。讴谣:谓徒歌。《诗经·魏风·园有桃》:“我歌且谣。”毛传:“曲#-666ff;乐曰歌,徒歌曰谣。”《楚辞·大招》:“讴和《扬阿》。”王逸注:“徒歌曰讴。”讴谣,纷披note-name:纷披9纷披:形容多。风什:《诗经》中的雅颂,十篇为什,风什犹言风雅。风什。虽note-name:虞10虞:有虞氏,即舜。夏:夏禹。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或无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note-name:生民11生民:#-666aa;民。此指初民。始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史臣说:#-666aa;身上禀受了天地的灵气,#-666dd;别蕴含着五行的资质。刚强与柔和相互为用,欢喜与愤怒情愫不同。那情思在#-666ee;中不断激荡,化成歌谣涌出心窝。六义凭此而完备,四始赖之成规模。徒歌抑扬起伏,风雅何其盛美。虽然舜禹以前,诗文无由得见,#-666aa;们禀怀灵气,按理似应没有差别。因此歌谣的兴起,当从初民开始。

原文翻译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什。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或无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史臣说:#-666aa;身上禀受了天地的灵气,#-666dd;别蕴含着五行的资质。刚强与柔和相互为用,欢喜与愤怒情愫不同。那情思在#-666ee;中不断激荡,化成歌谣涌出心窝。六义凭此而完备,四始赖之成规模。徒歌抑扬起伏,风雅何其盛美。虽然舜禹以前,诗文无由得见,#-666aa;们禀怀灵气,按理似应没有差别。因此歌谣的兴起,当从初民开始。

【原文注释】

〔1〕:承受。

〔2〕五常: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3〕刚柔:指#-666aa;的性格。刚谓刚强,柔谓柔和。

〔4〕:怒。

〔5〕“夫志动”二句:谓心志有所触动则表现于歌咏。《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志,情。

〔6〕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7〕四始:主要有两说:一、孔疏引郑玄说,以风、小雅、大雅、颂四者为王道兴衰之所由始,故称四始。二、《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攸:所。

〔8〕升降:谓歌声抑扬起伏。讴谣:谓徒歌。《诗经·魏风·园有桃》:“我歌且谣。”毛传:“曲#-666ff;乐曰歌,徒歌曰谣。”《楚辞·大招》:“讴和《扬阿》。”王逸注:“徒歌曰讴。”»

〔9〕纷披:形容多。风什:《诗经》中的雅颂,十篇为什,风什犹言风雅。

〔10〕:有虞氏,即舜。夏:夏禹。

〔11〕生民#-666aa;民。此指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