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论二 » 曹元首 > 汉氏奉天,禅位大魏+大魏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

汉氏奉天,禅位大魏。大魏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其辙迹。子弟王空虚之地,君有不使之民;宗室窜于闾阎,不闻邦国之政。权均匹夫,势齐凡庶。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盘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代之业也。且今之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之任。或比国数人,或兄弟并据。而宗室子弟,曾无一人间厕其间,与相维持,非所以强干弱枝,备万一之虑也。今之用贤,或超为名都之主,或为偏师之帅。而宗室有文者,必限以小县之宰;有武者,必置于百人之上。使夫廉高之士,毕志于衡轭之内;才能之人,耻与非类为伍。非所以劝进贤能,褒异宗族之礼也。原文解释

【原文】

汉氏note-name:汉氏1汉氏:指汉献帝。奉天:奉天之命。《尚书·泰誓》曰:“惟天惠民,惟辟奉天。”奉天,禅位大魏note-name:禅位大魏2禅位大魏:指汉献帝让位于曹丕。《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曰:“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告祠#guoxue666-com;庙,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大魏之note-name:兴3兴:兴建,建国。,于今二十note-name:有4有:又。四年矣。观五代note-name:五代5五代:谓夏、商、周、秦、汉。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note-name:长策6长策:良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其辙迹note-name:不改其辙迹7不改其辙迹:张铣注:“谓魏亦不封子弟也。”辙迹,车轮的行迹。子弟王note-name:子弟王8子弟王:子弟封为王。空虚之地:刘良注:“空虚,谓有其封名,实无其地也。”空虚之地,君有不使之民note-name:不使之民9不使之民:刘良注:“谓不使其理#-666aa;也。”;宗室note-name:窜10窜:致。闾阎:犹里巷。泛指民间。于闾阎,不闻邦国note-name:邦国11邦国:泛指国家。之政。权note-name:均12均:等同。匹夫,势齐凡庶note-name:凡庶13凡庶:平凡百姓。。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盘石宗盟note-name:宗盟14宗盟:吕延济注:“谓同姓诸侯盟会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代之业也。且今之州牧note-name:州牧15州牧:朝廷委派的州郡长官称州牧。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郡刺史,成帝绥和元年(前8)罢刺史,置州牧,秩二千石,东汉灵帝时又选列卿尚书为州牧,握#-666kk;政大权,治理一方。郡守:秦废封建,设郡县,郡设守,为一郡之长官。汉景帝时更名太守。此州牧郡守,泛指地方长官。郡守,古之方伯note-name:方伯16方伯:殷周时一方诸侯之长。《礼记·王制》曰:“千里之外设方伯。”后来泛指地方长官为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note-name:军武17军武:指#-666kk;队训练之事。之任。或比国note-name:比国18比国:邻国。数人,或兄弟并note-name:据19据:据守。。而宗室子弟,曾无一人间厕note-name:间厕20间厕:参与。其间,与相维持note-name:维持21维持:连接。,非所以强干弱枝note-name:强干弱枝22强干弱枝:李周翰注:“天子为干,诸侯为枝,所以备万一危难之事以相荫庇也。”,备万一之虑也。今之用贤,或超为名都之主,或为偏师之帅note-name:“或超为”二句23“或超为”二句:吕向注:“谓大州刺史也。偏师,谓佐于大#-666kk;也。帅,将也。”偏师,指全军的一部#-666dd;,以别于主力。《春秋左传·宣公十二年》:“韩献子(厥)谓桓子(荀林父)曰:‘彘子(先縠)以偏师陷,子罪大矣。’”。而宗室有note-name:文24文:文才。者,必限以小县之note-name:宰25宰:官吏。;有武者,必置于百人之上note-name:百人之上26百人之上:张铣注:“百夫之长也。”。使夫廉高note-name:廉高27廉高:清廉#guoxue666-com;洁。之士,毕志于衡轭之内note-name:毕志于衡轭之内28毕志于衡轭之内:李善注:“衡轭,车之衡轭也。言王者之御君臣,犹#-666aa;之御牛马,故以衡轭喻焉。毕志其内,未得骋其骏足也。”衡,车辕前端横木;轭,车前架在马头的横木。衡轭,比喻骏马驾在车上,不得纵横驰骋。;才能之人,耻与非类note-name:非类29非类:不同族类。伍:行列。为伍。非所以劝进贤能,褒异note-name:褒异30褒异:嘉奖器重。宗族之礼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汉献帝奉行天命,将帝位禅让给大魏皇帝。大魏王朝的建立,至今已有二十四年了。可是观察到夏、商、周、秦、汉这五代的存亡得失,而不采用他们那些好的政策;看到前车倾覆的教训,而不改变行车轨迹。子弟封王不封领地,国君有不使其管理百姓的王侯;宗室子弟埋没在民间,不闻不问国家政治,权力等同于平民,势力与平凡百姓一样。朝廷没有大树般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力量,外面也没有坚如盘石般诸侯联盟的辅助。这局面不是能够使国家安定,成为千秋万代帝王的基业。再说如今的州牧郡守等地方长官,相当于古代一方诸侯之长,都是跨有千里的领土,兼理#-666kk;队武装的任务,有的邻近国家几个#-666aa;管理,有的兄弟#-666cc;同据守一地。而宗室子弟没有一个#-666aa;参杂其间,与他们相互维持连接。这不是能够使大树强干弱枝,防备万一危难之时以相荫庇的考虑。如今任用贤才,有的官职#guoxue666-com;到大州刺史,有的提拔为辅佐大#-666kk;的将帅,可是宗室子弟有文才的,必限定在小县邑当县官;有武略的,必安置为百夫之长。即使那些清廉高洁之士,也被限制在有如驾车的小范围之内;宗室有才能之#-666aa;,耻与那些不同族类的异姓之人在一起。这不是用来劝贤进能、嘉奖器重宗族子弟的大礼啊。

原文翻译

汉氏奉天,禅位大魏。大魏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其辙迹。子弟王空虚之地,君有不使之民;宗室窜于闾阎,不闻邦国之政。权均匹夫,势齐凡庶。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盘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代之业也。且今之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之任。或比国数人,或兄弟并据。而宗室子弟,曾无一人间厕其间,与相维持,非所以强干弱枝,备万一之虑也。今之用贤,或超为名都之主,或为偏师之帅。而宗室有文者,必限以小县之宰;有武者,必置于百人之上。使夫廉高之士,毕志于衡轭之内;才能之人,耻与非类为伍。非所以劝进贤能,褒异宗族之礼也。

汉献帝奉行天命,将帝位禅让给大魏皇帝。大魏王朝的建立,至今已有二十四年了。可是观察到夏、商、周、秦、汉这五代的存亡得失,而不采用他们那些好的政策;看到前车倾覆的教训,而不改变行车轨迹。子弟封王不封领地,国君有不使其管理百姓的王侯;宗室子弟埋没在民间,不闻不问国家政治,权力等同于平民,势力与平凡百姓一样。朝廷没有大树般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力量,外面也没有坚如盘石般诸侯联盟的辅助。这局面不是能够使国家安定,成为千秋万代帝王的基业。再说如今的州牧郡守等地方长官,相当于古代一方诸侯之长,都是跨有千里的领土,兼理#-666kk;队武装的任务,有的邻近国家几个#-666aa;管理,有的兄弟#-666cc;同据守一地。而宗室子弟没有一个#-666aa;参杂其间,与他们相互维持连接。这不是能够使大树强干弱枝,防备万一危难之时以相荫庇的考虑。如今任用贤才,有的官职#guoxue666-com;到大州刺史,有的提拔为辅佐大#-666kk;的将帅,可是宗室子弟有文才的,必限定在小县邑当县官;有武略的,必安置为百夫之长。即使那些清廉高洁之士,也被限制在有如驾车的小范围之内;宗室有才能之#-666aa;,耻与那些不同族类的异姓之人在一起。这不是用来劝贤进能、嘉奖器重宗族子弟的大礼啊。

【原文注释】

〔1〕汉氏:指汉献帝。奉天:奉天之命。《尚书·泰誓》曰:“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2〕禅位大魏:指汉献帝让位于曹丕。《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曰:“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告祠#guoxue666-com;庙,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

〔3〕:兴建,建国。

〔4〕:又。

〔5〕五代:谓夏、商、周、秦、汉。»

〔6〕长策:良策。»

〔7〕不改其辙迹:张铣注:“谓魏亦不封子弟也。”辙迹,车轮的行迹。

〔8〕子弟王:子弟封为王。空虚之地:刘良注:“空虚,谓有其封名,实无其地也。”

〔9〕不使之民:刘良注:“谓不使其理#-666aa;也。”

〔10〕:致。闾阎:犹里巷。泛指民间。

〔11〕邦国:泛指国家。»

〔12〕:等同。

〔13〕凡庶:平凡百姓。

〔14〕宗盟:吕延济注:“谓同姓诸侯盟会也。”

〔15〕州牧:朝廷委派的州郡长官称州牧。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郡刺史,成帝绥和元年(前8)罢刺史,置州牧,秩二千石,东汉灵帝时又选列卿尚书为州牧,握#-666kk;政大权,治理一方。郡守:秦废封建,设郡县,郡设守,为一郡之长官。汉景帝时更名太守。此州牧郡守,泛指地方长官。

〔16〕方伯:殷周时一方诸侯之长。《礼记·王制》曰:“千里之外设方伯。”后来泛指地方长官为方伯。»

〔17〕军武:指#-666kk;队训练之事。

〔18〕比国:邻国。

〔19〕:据守。

〔20〕间厕:参与。

〔21〕维持:连接。

〔22〕强干弱枝:李周翰注:“天子为干,诸侯为枝,所以备万一危难之事以相荫庇也。”

〔23〕“或超为”二句:吕向注:“谓大州刺史也。偏师,谓佐于大#-666kk;也。帅,将也。”偏师,指全军的一部#-666dd;,以别于主力。《春秋左传·宣公十二年》:“韩献子(厥)谓桓子(荀林父)曰:‘彘子(先縠)以偏师陷,子罪大矣。’”

〔24〕:文才。

〔25〕:官吏。

〔26〕百人之上:张铣注:“百夫之长也。”

〔27〕廉高:清廉#guoxue666-com;洁。

〔28〕毕志于衡轭之内:李善注:“衡轭,车之衡轭也。言王者之御君臣,犹#-666aa;之御牛马,故以衡轭喻焉。毕志其内,未得骋其骏足也。”衡,车辕前端横木;轭,车前架在马头的横木。衡轭,比喻骏马驾在车上,不得纵横驰骋。

〔29〕非类:不同族类。伍:行列。

〔30〕褒异:嘉奖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