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三 翻译 第2节
这一年,齐宣王去世,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即位。
二年(戊申,公元前313年)
秦国派官职为右更的疾去攻打赵国。攻下蔺,俘虏了赵国的将领庄豹。
秦王想要攻打齐国,但害怕齐国与楚国会相约合纵,便派张仪到楚国去,张仪游说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话,与齐国断绝邦交,废除合约,我愿献出商於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女子来做大王您的侍妾。秦国与楚国互通嫁娶,永远成为兄弟之国。”楚王很高兴,同意了张仪的建议。大臣们都来祝贺,只有陈轸一人忧伤。楚王大怒说:“我不出一兵就得到六百里土地,为何忧伤?”陈轸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商於之地不但得不到,而且齐国、秦国会联合起来。齐国与秦国一旦联合起来,外患也就要到来了。”楚王说:“有什么说法吗?”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是因为有齐国啊。现在我们与齐国断绝邦交,废除合约,则楚国就会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在乎一个孤立的国家而送上商於的六百里土地呢?张仪回到秦国后,一定会背叛大王。这样的话,大王北面与齐国断交,西面与秦国产生怨恨,两国的军队必定会联合夹攻。为您打算,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然合作而表面上与齐国断交,派人跟随张仪回去。如果真的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断交也不晚啊。”楚王说:“希望陈先生闭嘴,不要再说了,等着看我得到土地吧!”于是把国相的大印授给张仪,并大大赏赐了他。于是与齐国断绝邦交,废除合约,派一名将军跟随张仪到了秦国。张仪假装从车上跌下来,三个月不上朝。楚王听说后说:“张仪认为我与齐国断交得不够彻底吗?”于是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信,北上去辱骂齐王。齐王很生气,便降低身份去事奉秦国,齐国与秦国便结交和睦起来。张仪这才去上朝,见到楚国使者,说:“您为何还不去接收土地呢?从这里到那里,广阔有六里之多。”使臣大怒,回国报告楚王。楚王非常生气,想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攻打秦国还不如用一座都城去贿赂秦国,与它合力去攻打齐国,这样我们在秦国失去的土地,还可以在齐国补偿回来。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如果再责备秦国欺骗我们,这样我们会促使齐国、秦国结交而招来天下军队的讨伐,国家必定大受损失!”楚王不听,派屈匄率领军队去攻打秦国。秦国也任命魏章为庶长,带兵迎击楚军。
三年(己酉,公元前312年)
春天,秦、楚两国的军队在丹阳交战,楚军大败,士兵被杀死的有八万人,俘虏了屈匄及列侯、执珪等官员七十多人,夺取了汉中郡。楚王发动国内全部兵力再次攻打秦国,在蓝田交战,楚军又大败。韩、魏两国听到楚国被围困,便向南袭击楚国,直至邓。楚国听说此消息后,率军回国,割让两座城池向秦国求和。
燕国人共同拥立太子姬平,是为燕昭王,昭王是在燕国被齐国攻破之后即位的,他凭吊哀悼死者,慰问贫孤,与百姓同甘共苦。他降低身份、用丰厚的俸禄招纳贤人。他对郭隗说:“齐国趁着我们内乱而攻破燕国,我非常了解燕国国家小、人力少,不足以报仇。然而如能得到贤士一起治理国家,以洗雪先王的耻辱,这就是我的愿望啊。先生如果见到贤德的人才,我一定亲自前去事奉他。”郭隗说:“古时候有个国君派一个负责洒扫的人用千金去寻找千里马,结果找到一匹已经死去的千里马,这人用五百金买了马的头回来。国君大怒,这个负责洒扫的人说:‘死的千里马都买了,更何况是活马呢?千里马很快就会到来了。’不到一年,得到了三匹千里马。现在大王您想要招揽贤士,就先从我郭隗开始。那么比我贤德的人,岂会有因千里而不来的呢?”于是燕昭王为郭隗建筑宫室,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他。于是各地的贤德之人都争相来到燕国。乐毅来自魏国,剧辛来自赵国。昭王任乐毅为亚卿,把国家大事委任给他。
韩宣惠王去世,他的儿子韩襄王韩仓即位。
四年(庚戌,公元前311年)
蜀国国相杀死蜀国封侯的国君。
秦惠王派人告知楚怀王,想用武关之外的土地和他交换黔中之地。楚王说:“我不愿交换土地,只要能得到张仪,我就会献出黔中之地。”张仪听说后,请秦王答应楚王。秦王说:“楚国要杀死你才甘心,你怎么能去呢?”张仪说:“秦国强大,楚国弱小,只要大王还在,楚国就不敢杀我。而且我和楚王的宠臣靳尚关系很好,靳尚事奉楚王的爱姬郑袖,郑袖说的话,楚王没有不听从的。”张仪于是前往楚国。楚王囚禁了张仪,想要杀死他。靳尚对郑袖说:“秦王非常宠爱张仪,想用上庸等六个县和美女来把他赎回。大王重视土地,又尊重秦国,秦国的美女一定会被宠幸,而夫人您就会被疏远了。”于是郑袖日夜都在楚王面前哭泣,说:“臣子都各自为其国君打算。现在杀了张仪,秦国一定会非常生气。我请求大王将我们母子都迁到江南,而不要成为秦国的鱼肉!”楚王于是赦免了张仪,还赠给丰厚的礼品。张仪于是游说楚王说:“施行合纵,无异于赶着羊群去攻打老虎,斗不过是很明显的了。现在大王不肯事奉秦国,秦国要是强迫韩国、驱使魏国来攻打楚国,那么楚国就危险了。秦国的西部有巴、蜀两地,可以建造船只,积蓄粮食,沿岷江而下,一天可行五百多里,不用十天就可到达扞关。扞关如果受到惊动,从此地往东的各个城邑就会尽力守备,那连黔中、巫郡也不是大王的了。秦国发动甲兵攻打武关,那么楚国的北部就要失去了。秦国军队攻打楚国,楚国的危难只在三个月以内,而楚国等待诸侯各国的救援却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等待弱国来救援,而忘记了强秦威胁的灾祸,这正是我为大王担忧的事情啊!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意见,我可以请求让楚国、秦国成为兄弟之邦,不要互相攻打。”楚王已经得到了张仪,却又不舍得割让黔中之地,就答允了张仪。张仪于是前往韩国,游说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多山,种植的五谷,不是豆子就是小麦,国家积存的粮食都不够吃两年的,现在士兵不过二十万人,秦国的甲兵有一百多万。崤山以东的士兵披上盔甲才能来作战,而秦人赤膊就能来驱敌,左手提着人头,右手挟着俘虏。秦国用孟贲、乌获之类的勇士来攻打不肯臣服的弱国,无异于把千钧重的东西压在鸟蛋上,鸟蛋一定不可幸免。大王不肯事奉秦国,如果秦国发动甲兵占领宜阳,据守成皋,大王的国家就会分裂了。鸿台的宫殿,桑林的园苑,就不再属您所有了。为大王打算,不如事奉秦国而攻打楚国,从而转嫁灾祸而又使秦国高兴。没有比这更好的计划了!”韩王答应了张仪。
张仪回到秦国向秦王报告,秦王封给他六个城邑,号称武信君。又派他向东去游说齐王说:“主张合纵的人游说大王时一定会说:‘齐国有三晋的掩护,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士兵强壮英勇,即使有一百个秦国,对齐国也无可奈何。’大王称赞他说的很好却没有考虑实际情况。现在秦、楚二国互通婚姻,成为兄弟之国;韩国献出宜阳;魏国献出河外之地;赵王也去朝见秦王,割让河间来事奉秦国。大王如果不事奉秦国,秦国将驱使韩国、魏国攻打齐国的南部,倾尽赵国的军队,渡过清河,直指博关。那时临淄、即墨就非大王您所有了!等到齐国一被攻打,即使想再事奉秦国,也不可能了!”齐王答应了张仪。张仪离开齐国,又向西游说赵王说:“大王率领天下各国抵抗秦国,使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大王的威望在崤山以东传颂,我们秦国非常恐惧,修缮铠甲,磨砺兵器,尽力耕种,积蓄粮食,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敢放松,唯恐大王有意怪罪我国啊。现在我们秦国托大王您的力量,一举攻下巴、蜀,吞并汉中,包围东西二周,据守白马渡口。秦国虽然地处偏远,然而心怀愤怒已经很久了。现在秦国有一些败甲残兵在渑池,愿意渡过黄河,越过漳水,进据番吾,会合于邯郸城下。希望用古时甲子会战的形式决一胜负,正如武王伐纣一样。因此特派我来告知您的左右。现在楚国与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国、魏国已在东面俯首称臣,齐国献出了盛产鱼盐的地方,这就像砍断了赵国的右臂。右臂被砍断了还与别人争斗,失去了党羽而独自居住,想要不会有危险,可能吗?现在秦国派出三支军队,其中一支军队阻断午道,告诉齐国派军渡过清河,在邯郸东部驻扎军队;一支军队驻扎在成皋,驱使韩、魏两国的军队在河外驻守;一支军队驻扎在渑池,约定四国联合来攻打赵国,赵国被征服后一定会四分赵国土地。我私下为大王计算,不如与秦王当面相约而结下盟约,使两国永久结为兄弟之国。”赵王答应了张仪。张仪又向北去燕国,游说燕王说:“现在赵王已经去朝见秦王,献出河间来事奉秦国。大王如果不事奉秦国,秦国就会出动甲兵到云中、九原,驱使赵国攻打燕国,那么易水、长城就不归大王所有了!况且现在齐国、赵国对于秦国来说,就像郡县一样,不敢轻易发动兵力攻打。现在大王要是事奉秦国,就长年没有齐国、赵国的忧患了。”燕王请求献出恒山脚下的五个城邑来向秦国求和。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