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四 翻译 第2节
三十年(丙子,公元前285年)
秦王在宛会见楚王,在中阳会见赵王。
秦国的蒙武攻打齐国,攻下九座城邑。
齐湣王灭掉宋国后骄傲起来,便向南入侵楚国,向西入侵赵、魏、韩三国,他想吞并东西二周,自己做天子。狐咺直言劝谏他,被斩首于通往檀台的道路上。陈举刚直进谏,在东门被杀。燕昭王日夜安抚体恤百姓,使燕国更加富裕充足,于是他与乐毅谋划攻打齐国。乐毅说:“齐国凭着称霸的余力,土地广阔,人口众多,我们不容易独自攻打。大王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及楚、魏三国。”于是燕王派乐毅与赵国相约,另派使者联合楚国、魏国,再让赵国用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惑秦国。诸侯各国害怕齐王骄横暴虐,都争着前来谋划与燕国合力攻打齐国。
三十一年(丁丑,公元前284年)
燕王发动全部兵力,任乐毅为上将军。秦国的尉斯离率领军队与韩、赵、魏三国的军队都来会合。赵王把相国的印授交给乐毅,乐毅统率秦、魏、韩、赵四国的军队攻打齐国。齐湣王集中全国的力量进行抵抗,双方在济水西岸交战,齐国军队大败。乐毅归还了秦国、韩国的军队,令魏国的军队分兵攻打宋国,安排赵国的军队收复河间。他自己率领燕军,向北长驱直入去追逐败军。剧辛说:“齐国大而燕国小,依靠诸侯各国的帮助来打败齐军,应该及时地攻占边境城邑来扩充燕国领土,这是长久的利益啊。现在经过边境城邑而不攻打,只是一味深入,这样既无损于齐国,也无益于燕国,只会结下深仇大恨,日后一定会后悔。”乐毅说:“齐王好大喜功,一意孤行,不与属下商议,废黜贤良人土,信任谄媚小人,政令贪虐残暴,百姓都很怨恨。现在齐国军队已被打败,如果乘胜进击,齐国人民一定会反叛,动乱在内部发生,那么齐国就可以图谋了。如果不乘胜进击,等到他们后悔以前的错误,改正错误而体恤属下,安抚人民,就难以图谋了。”于是率军深入齐国。齐国人果然大乱,失去控制,齐湣王逃走。乐毅进入临淄,夺取宝物、祭器,并送往燕国。燕王亲自到济水上慰问军士,大加赏赐,犒劳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让他留在齐国继续攻打那些没有攻下的城邑。齐王逃到卫国,卫国国君让出宫室给他居住,向他称臣并供应所需的东西。齐王傲慢不谦让,卫国人攻击他。齐王又逃到邹国、鲁国,仍然面有骄色,邹、鲁两地闭门不接纳他,齐王又逃到莒地。楚国派淖齿率军营救齐王,由此被任为齐国国相。淖齿想与燕国瓜分齐国土地,于是捉住了齐王数说他的过错说:“千乘、博昌之间方圆几百里的土地,天上落下的血雨浸湿了衣服,你知道吗?”齐王回答:“知道。”“嬴、博之间,土地崩塌,可以见到泉水,你知道吗?”回答:“知道。”“有人对着宫门哭泣,找人却找不到,离开时又听到哭声,你知道吗?”回答:“知道。”淖齿说:“天上落下的血雨沾湿了衣服,这是上天警告你;土地崩塌,可以看见泉水,这是大地警告你;有人对着宫门哭,这是人在警告你。天、地、人都警告你,而你却不知引以为诫,怎能不杀!”于是在鼓里杀了齐王。
荀况评论说:国家,就是天下的利益和权势。有道德的人主持,可以得到大的安乐,大的荣贵,成为积善的源泉。没有道德的人主持,会带来大的危害,大的累赘,得到君王的地位还不如没有得到。等到形势极度糟糕,他即使想成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也不可能了。齐湣王、宋康王就是这样。所以治理国家的君王如果行礼义就可以称王,树立诚信就可以称霸,玩弄权术就会灭亡。
领导国家呼吁礼义,就没有人可以害他。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而得到天下,有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君主持守国家的决心,像磐石一样坚固。所有与他一起致力于政事的人,都是仁人志士;所有如此来制定国家刑事法律的,就可以制定出良好的法律;君主极力这样主张,率领群臣而首先示范,就可以树立起礼义。如此,臣下能够以礼义仰望在位者,立国的基础就稳定了。立国的基础稳定,国家就会安定;国家安定,天下就会安定。所以说:用礼义立国,只要一天就可以众人皆知,商汤、周武就是这样。这就是所谓的树立礼义而称王。
即使道德还没有达到至善,礼义也没有做到完善,然而治理天下的条理纲要大致已经具备了。赏罚分明,得到天下的信任,使臣下清楚地知道其重要性。政令宣布之后,虽然看到了利害成败,却不欺骗百姓;盟约已经缔结,虽然看到了利害成败,却不欺骗缔约者。这样,则兵力强大,城池坚固,敌国畏惧;国家政令统一而明确,友邦就会信任。即使是在偏僻的小国家,声威也可以震动天下,春秋时期的五霸就是这样。这就是所谓的树立诚信而称霸。
带领着国家追逐功利,不申张正义,不遵守信誉,唯利是图;对内不惜欺骗人民而追求小利,对外不怕欺诈友邦而追求大利。对内不治理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却常常想要别人所拥有的东西。这样,臣下老百姓没有不以欺诈之心对待君上的。上位的欺诈下位的,下位的欺瞒上位的,于是上下分崩离析。这样,敌国就会轻视,友好国家就会疑忌,每日都以权术行事而国家不免日益衰弱,最终灭亡,齐湣王、薛公就是这样。所以他们在强大的齐国执政,不倡导礼义,不修明政治,不凭借它来统一天下,而只是常年派人向各国不断奔驰游说。所以齐国强大的时候,向南能够攻破楚国,向西能够侮辱秦国,向北可以打败燕国,在中原能够征服宋国。然而等到燕国、赵国起兵攻打齐国的时候,就像摧枯拉朽一样,齐湣王死去,国家灭亡,被天下人羞辱,后世提起恶人时必定引他为例。这并不是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不推崇礼义而玩弄权术的缘故。
以上三件事情,贤明的君主必须慎重抉择,仁人志士必须认真地辨别。善于抉择的人可以制服别人,不善于抉择的人则会被别人制服。
乐毅听说昼邑人王蠋非常贤良,命令军队围绕在昼邑三十里以内,不得进入。派人去请王蠋,王蠋辞谢不去。燕国人说:“你要是不来,我们就屠杀昼邑城里的人!”王蠋说:“忠臣不事奉两个君主,烈女不嫁两个丈夫。国家破灭,君主身亡,我不能使国家保存,而又想用兵力逼迫我,我与其苟且偷生,不如死去!”于是把脖子勒在树枝上,奋力跳跃,自尽而死。燕国军队乘胜长驱直入,齐国的城邑都听闻而崩溃。乐毅整顿燕国军队,禁止掠夺,寻求齐国的隐士贤人,给其声誉,以礼相待。又减轻人民赋税,废除暴虐的法令,修明原来的政令,齐国人民非常高兴。乐毅于是派遣左军在胶东、东莱渡过胶水;前军沿着泰山向东到达渤海,入侵琅邪;右军沿着黄河、济水行军,屯驻在东阿、鄄城,与魏国军队相连;后军沿着北海,安抚千乘;中军占据临淄,镇守齐国的都城。他还在城郊外祭祀齐桓公、管仲,表彰贤士的居住之地,赐封修治王蠋的陵墓。齐国人被燕国封君号、赏赐采邑的有二十多人,在蓟享有爵位的有一百多人。六个月之内,燕军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邑,都设为郡县。
秦王、魏王、韩王在周朝京师举行会议。
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283年)
秦国、赵国在穰地会盟。秦国攻下魏国安城,进军至大梁才退兵。
齐国的淖齿叛乱,齐湣王的儿子田法章改了姓名到莒地太史敫家里做佣人。太史敫的女儿惊奇田法章的相貌,认为他不是普通人,便可怜他而常常私下给他衣服和食物,因而与他私通。王孙贾跟从齐湣王,因为混乱而不知主子在何处,他的母亲说:“你早出晚归,我倚着大门盼望你回来;你傍晚出去,夜里不回来,我倚靠着街门盼望你回来。你如今事奉君王,君王跑了,你却不知道他在哪里,你还回来做什么!”王孙贾便来到集市呼喊着说:“淖齿使齐国混乱,杀害了湣王。想要和我一起去诛杀他的就袒露右臂!”集市上跟从他的有四百多人,一起去攻击淖齿,把他杀了。于是齐国的大臣争相寻找齐湣王的儿子,想立他为王。田法章害怕人们把自己给杀了,过了很久才敢说出自己的身份,于是大家立他为齐王,防守莒城来抵抗燕军,并在全国发布告:“齐王已经在莒地即位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