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纪二 翻译 第2节
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
王贲率军从燕国向南攻打齐国,突然攻入临淄,百姓没有敢抵抗的。秦国派人去诱降齐王,约定封给他五百里的土地,齐王于是就投降了。秦国却将他迁到共,安置在松柏之间,最终饿死了。齐国人怨恨君王田建不早与诸侯各国合纵联盟,听信奸臣宾客的谗言而使国家灭亡,所以作歌谣说:“松树啊,柏树啊!让田建迁到共的是宾客啊!”这是怨恨田建任用宾客不加明辨考察。
臣司马光说:合纵连横的学说虽然反复多样,但主要的是,合纵是六国的利益。从前先王建立大量封国,亲近诸侯各国,使他们通过朝会、探访来互相结交,用酒宴招待他们以互相欢乐,实行会盟以互相团结,不为其他原因,就是希望他们能同心协力保卫国家。假使以前六国能以信义互相亲近,那么秦国即使强暴,又怎么能消灭六国呢!韩、赵、魏三国是齐、楚两国的屏障,而齐、楚两国是韩、赵、魏三国的根基,它们在形势上相互依托,表里相互依赖。所以韩、赵、魏三国攻打齐、楚两国,是自断根基;齐、楚两国攻打韩、赵、魏三国,是自撤屏障。哪里有自己撤去屏障来向盗贼献媚,还说“盗贼将会爱惜我而不会攻打我”,这不是太荒谬了吗?
秦王刚兼并天下,认为自己兼有了三皇的德行,功业超过了五帝,于是更改称号为“皇帝”,命令称“制书”,下令称“诏书”,自称为“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并颁布制书说:“君王死后依据行为定立谥号,这是儿子评论父亲,臣子评论君王,非常没有意义。从今以后,废除为帝王定谥号的制度。朕为始皇帝,后世以序数依次计算,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直至万世,传到无穷尽。”
当初,齐威王、齐宣王在位时,邹衍论著金、木、水、火、土五德终而复始运行之说。等到始皇帝合并天下时,齐国人将此说上奏给他。始皇采用了这套学说,认为周朝得到了火德,秦取代周,遵从了火不能胜的,就是水德。于是开始更改岁历,朝见与庆贺都从十月初一开始;衣服、旌旗、符节都崇尚黑色;数字以六为一个单位。
丞相王绾说:“燕、齐、楚三国地方遥远,不在那里设置王,便不能镇守。请立诸位皇子为侯王。”始皇帝将王绾的建议交给大臣评议。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同姓的子弟很多,然而他们的后代彼此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人,周天子也无法制止。现在四海之内靠陛下的神灵得以统一,应该划分郡和县,对各位皇子及功臣,用国家赋税加以重赏,很容易控制,天下没有不同意见,是安定国家的政策。设置诸侯则不方便。”始皇说:“天下都苦于无休止的战争,就是因为有诸侯王的缘故。依赖祖先宗庙的保佑,天下初步平定,如果又重新设立诸侯国,便是自己招引战乱啊,如此而想求得安宁、养息,岂不是困难吗?廷尉的主张很对。”
于是天下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郡设置郡守、郡尉、监御史。
收缴天下的兵器,汇集到咸阳,销毁后铸成钟,十二个金人,各重千石,放置在宫廷中。统一法制和度、衡、石、丈、尺。将天下的富豪英杰十二万户迁徙到咸阳。
秦朝的宗庙和章台宫、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国每攻取一个国家,就仿照该国的宫室,建筑一个同样的在咸阳城北的山坡上。向南临近渭水,从雍门以东到泾水、渭水相交处,宫殿房屋、复道、楼阁相连,所获得的各国美人、钟鼓都安置在宫室中。
二十七年(辛巳,公元前220年)
二十八年(壬午,公元前219年)
始皇帝出巡陇西、北地,到了鸡头山而回,经过回中宫。在渭水南岸修建长信宫,完工后改名为极庙。从极庙修筑道路通到骊山,修建甘泉宫前殿,修筑甬道,在全国以咸阳为中心筑驰道。
始皇帝向东巡视各郡、县,登上邹地的峄山,树立石碑称颂秦朝的功绩。于是召集七十名鲁地崇信儒学的人,到泰山下商议封禅之事。诸位儒生中有人说:“古时候封禅,用蒲草裹住车轮,以免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清扫地面祭祀,席子都用草编织成。”各人的说法都不相同。始皇帝认为他们所说的都难以实施,因此罢黜儒生。下令清除车道,从泰山南麓上到山顶,竖立石碑称颂功德;又从泰山北面沿道而下,到梁父山祭祀。祭祀仪式大多采用太祝主持的在雍祭祀上帝的仪式。而封土埋藏全都保密,世人无法记录下来。
始皇帝又向东出游海上,祭祀名山、大川及天、地、兵、阴、阳、月、日、四时八神。然后向南登琅邪山,非常高兴,在那里停留了三个月,还建造琅邪台,树立石碑称颂功德,表明自己志得意满。
当初,燕国人宋毋忌、羡门子高这些人声称有一种成仙之道、人老死后销解身体、化仙而去的法术,燕国、齐国的怪异之人都争相传授和学习。从齐威王、宣王到燕昭王都相信这个说法,派人到海上寻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屿,传说这三座仙山在渤海中,距离人世不远。只要灾祸将要到来,风就把船吹走了。曾有到过这三座仙山的人,看见各位神仙和长生不死的药都在那里。等到始皇帝到了海上,通晓神仙方术的人像齐国人徐巿等争相上书说这些事,请求斋戒后带着童男童女前去寻求仙山。始皇于是派徐巿带着数千名童男童女到海上寻找。船到海上后却返航,他们都说是因为风势牵引,还说:“虽然没有到达仙山,可是已经望见了。”
始皇回咸阳时,经过彭城,斋戒祈祷祭祀后,想要捞出在泗水中的周鼎,便派一千人潜入水中寻找,没有找到。于是,始皇向西南渡过淮水,到达衡山、南郡。再在长江中乘船到湘山祠,遇到大风,几乎不能渡过。始皇问博士说:“湘君是什么神仙?”博士回答说:“听说她是尧帝的女儿,也就是舜帝的妻子,就葬在这里。”始皇大怒,命囚犯三千人去砍光湘山的树木,露出赤红的土壤。然后从南郡经由武关回到咸阳。
当初,韩国人张良,他的父亲、祖父以上五代都做过韩国相国。等到韩国灭亡,张良尽散千金家产,想为韩国报仇。
二十九年(癸未,公元前218年)
三十一年(乙酉,公元前216年)
三十二年(丙戌,公元前215年)
三十三年(丁亥,公元前214年)
始皇帝向东巡游,到达阳武县的博浪沙时,张良命令大力士手持铁椎袭击始皇,但却误中副车。始皇大惊,去搜查,却没能抓到,下令全国大搜捕十天。
始皇帝于是登上之罘山,刻石称颂功德。不久,又前往琅邪,经由上党回到咸阳。
始皇帝下令全国人民自测田地实际面积。
始皇帝到碣石山,派燕国人卢生寻找仙人羡门,在碣石山门刻碑文称颂功德。拆毁城郭,决通堤防。始皇帝巡视北方边境,从上郡返回咸阳。卢生被派到海上寻仙后回来,上奏《录图书》说:“灭亡秦朝的是胡。”始皇于是派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三十万人,向北方攻打匈奴。
秦朝征召曾经逃亡的人、入赘的女婿、商人为兵,攻取南越的陆梁地,设置桂林、南海、象郡;把受贬谪的五十万人流放到五岭戍边,与南越的人民混杂一处居住。
蒙恬率军驱逐匈奴,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设置了四十四个县。修筑长城,利用地形,用以控制险关要塞,从临洮,到辽东,广延一万多里。蒙恬于是又率军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折向北前进。军队扎营露宿在野外十多年。蒙恬常居住在上郡统治军队,声威震撼匈奴。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