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汉纪 » 汉纪二十九 > 汉纪二十九 翻译 > 第2节

汉纪二十九 翻译 第2节

王莽又派谏大夫五十人分别到各地郡国负责铸造钱币。

这一年,真定、常山降下大冰雹。

二年(庚午,公元10年)

春季二月,大赦天下。

五威将、帅七十二人返回朝廷奏报职事,汉朝的诸侯王改封为公爵的全部上交印玺降为平民,没有违抗命令的。只有原广阳王刘嘉因为进献符命,鲁王刘闵因为进献神书,中山王刘成都因为上书称颂王莽的功德,都被封为列侯。

班固评论说:从前周朝分封诸侯国八百个,其中同姓的有五十多个,这是为了团结亲戚和尊崇贤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根基深植,根本坚固,形成不能动摇的政权。因此强盛时有周公、召公共同治理,使刑罚搁置不用;衰弱时有五霸扶助弱者,与天子共同守护。天下人认同周天子是共主,强者也不敢倾覆王室。经历八百多年,恩德已尽,贵族旁支沦为平民,仍能终其寿命。秦朝讥笑夏、商、周三代圣王,私下自称“皇帝”,却让子弟做普通百姓,内部没有骨肉至亲的辅佐,外部没有藩属封国的保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氏、项氏随即将其灭亡。所以说,周朝的统治能够超过期限,秦朝则短到没有达到期限,是国家形势造成的这种结局。

汉朝建立初期,总结秦朝因孤立覆亡的教训,于是封皇族子弟为王,大封诸侯国。从雁门郡以东到辽阳,是燕国、代国;常山以南,太行山以东,渡过黄河、济水,直到大海,是齐国、赵国;谷水、泗水的下游,囊括龟山、蒙山一带,是梁国、楚国;东边沿长江、太湖,临近会稽郡,是荆国、吴国;北边与淮水流域接壤,庐山、衡山一带,是淮南国;汉水以北,横贯九嶷山,是长沙国。诸侯国边界相连,围绕着东、南、北三面边界,外与匈奴、南越相接。天子直接统治三河、东郡、颍川、南阳,从江陵以西到巴郡、蜀郡,北方从云中到陇西,加上京师内史,共十五个郡,公主、列侯的食邑有很多分布在其中。而大的封国疆土跨越几个州,兼有几个郡,几十座城相连,宫殿、百官制度与朝廷相同,可以说是矫枉过正了。

即使如此,高祖创立基业,事务繁多没有闲暇,孝惠帝在位时间又很短,高后以女主身份摄理政事,而四海之内一派升平,没有叛乱的隐患,最后终于平定吕氏篡权的阴谋,成就太宗的大业,也依赖于诸侯的力量。

然而诸侯本来是宗室的末支,繁衍太多就会满溢,小者骄奢淫逸触犯刑律,大者乖戾叛逆因此丧命亡国。所以文帝分割齐国、赵国,景帝削去吴国、楚国,武帝颁布推恩令使封国自行瓦解。从此以后,齐国被分割成七国,赵国被分割成六国,梁国被分割成五国,淮南国被分割成三国。皇子开始封王时,大国不超过十多座城。长沙国、燕国、代国,虽然仍沿用旧名,但是都不再紧邻南北边疆了。景帝遭遇七国之乱,于是遏制诸侯的地位,减少诸侯国官员编制。武帝时有衡山王、淮南王谋反之事,于是颁布左官之律,制定附益之法。诸侯只能有供穿衣吃饭的租税,不能参与政事。到了哀帝、平帝时代,诸侯都是宗室旁支的后代,与皇帝的血缘关系疏远,他们生长在闭塞的王宫之中,不为人民所尊敬,情况与普通富豪没有不同。而本朝国运太短,又连续三代皇帝没有后嗣。所以王莽知道汉朝宫廷内外衰微,根本和末支都很弱,他无所顾忌,产生了邪念,依靠太皇太后的势力,假借伊尹、周公的美名,在朝廷上擅权专断,作威作福,不用走下台阶就把天下据为己有。阴谋实现后,王莽登上帝位,分别派遣五威将等官吏,驾着传车驰骋天下,颁行受命策书。汉朝的诸侯王叩头下拜,双手呈上印玺,只怕落在后面。有些人更是歌功颂德以博取欢心,难道不令人悲哀吗!

国师公刘秀进言:“周朝有泉府之官,收购卖不出去的物品,供应人们急需的物品,也就是《易经》所说的‘管理财富端正言行,禁止人民违法作乱’。”于是王莽下诏说:“《周礼》上有关于赊贷的记载,《乐语》上有五均的设置,经传也有相关主管职能的解说。现在开展赊贷、设立五均、设置各主管官吏,目的在于使民众均平,遏止富豪兼并土地。”于是在长安以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司市、钱府官。司市经常在每个季节的第二个月对货物评定上中下三等价位,保持市场的稳定。民间卖不出去的五谷、布帛、丝絮等,均官经过考察核实,按照成本价收购。物价超过平价一钱,均官就要将所存货物以平价卖给百姓;物价低于平价,就听任百姓自由交易。另外百姓如果因贫困需要赊贷,钱府就要借给他们,每月一百钱收利息三钱。

王莽又根据《周礼》向民众征收赋税:凡有田不种的称为不殖,罚交三个人的赋税;城市中宅院里不种植的称为不毛,罚交三个人的布匹;市民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罚交一匹布;缴纳不出布匹的应为官府做工,由官府供给衣食。凡是在山林、水泽获取金、银、铅、锡、鸟、兽、鱼、鳖以及从事畜牧的,从事种桑养蚕、纺织布帛、绩麻纺线、缝补衣物的妇女,工匠、医生、巫师、卜者、祭师和其他有技艺的人,以及小贩、商人,全都要自行申报经营所得,由地方官府除去其成本,将其利润分成十份,征收一份为赋税。胆敢不自行申报,或申报不实的,全部没收经营所得,并处罚为官府服役一年。

羲和鲁匡再次奏请设置酒类专卖,王莽批准了。又下令禁止民间挟带弓弩、铠甲,违犯者流放到西海郡。

当初,王莽在匈奴颁布了四条法令。后来护乌桓使者通告乌桓民众,不要再向匈奴缴纳皮布税。匈奴派使者催促乌桓缴税,逮捕了乌桓的部落酋长,将其捆绑,倒挂起来。酋长的兄弟大怒,一起杀死匈奴使者。匈奴单于听说了这件事,派左贤王的军队进入乌桓,攻打他们,杀死了许多百姓,掳走妇女儿童近千人离去,安置到左地,告知乌桓说:“拿牛马、兽皮和布匹来赎他们!”乌桓人带着财物牲畜前去赎人,匈奴收下,却不遣返俘虏。

五威将王骏等六人到达匈奴时,送给单于丰厚的财物,说明新朝领受天命取代汉朝的情况,顺便更换单于原来的印玺。原来印玺上的文字是“匈奴单于玺”,王莽将其更改为“新匈奴单于章”。五威将帅到达后,授予单于印信绶带,宣读诏书要求交回汉朝旧印信绶带。单于拜了又拜而接受诏书。翻译上前,想要从单于身上解下旧印信绶带,单于抬起手臂交印。左姑夕侯苏在旁边对单于说:“没有看到新印上刻的文字,应当暂时不交旧印。”单于放下手臂,不愿交回旧印。请使者坐在穹庐内,单于想要上前敬酒。五威将说:“旧印信绶带应当按时上交。”单于说:“好。”他再次抬起手臂把印信绶带交给翻译,左姑夕侯苏又说:“没有看见印上刻的文字,暂时不要给他们。”单于说:“印上刻的文字怎么会有变化!”于是他解下旧印信绶带交给五威将,接受并佩戴新印信绶带,没有打开新印查看。酒宴一直持续到夜里才散去。右帅陈饶对众将帅说:“刚才姑夕侯怀疑印上刻的文字,几乎让单于不把旧印交给我们。如果让他们查看新印,发现文字有变动,一定会索要旧印,这不是用言辞能阻挡的。如果旧印已经到手却又失去,辱没使命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不如砸碎旧印以断绝祸根。”五威将帅们犹豫不决,没有回应的人。陈饶,燕地壮士,果断强悍,当即拿起斧子砸碎旧印。第二天,单于果然派遣右骨都侯当告知五威将帅说:“汉朝赐予单于的印称‘玺’不称‘章’,也没有‘汉’字;诸侯王以下的印才有‘汉’字,称‘章’。现在不但把‘玺”改成‘章’,而且又加上‘新’字,使单于与臣属没有区别。希望索回旧印。”五威将帅把旧印拿给他看,对他说:“新朝顺应天意制作新印,所以旧印由我们自行销毁。单于应该遵从上天的命令,奉行新朝制度!”当回去报告,单于知道事情已经不能挽回,又得到很多赏赐,就派弟弟右贤王舆带着马牛随五威将帅入京致谢,顺便上书索求旧印。五威将帅回国途中路过左犁污王咸居住的地区,看到很多乌桓人,以此询问咸,咸如实回应。五威将帅说:“此前朝廷对匈奴有四条法令,不可以接纳前来投降的乌桓人。快点送他们回去!”咸说:“请允许我秘密报告单于,得到答复,就放他们回去。”单于让咸回复说:“应当从塞内遣回他们,还是从塞外遣回他们呢?”五威将帅不敢决定,报告王莽。王莽下诏回复:“从塞外遣返。”王莽把五威将全部封为子爵,帅全部封为男爵,只有陈饶凭借销毁匈奴旧印的功绩,封为威德子。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