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魏纪 » 魏纪十 > 魏纪十 翻译 > 第2节

魏纪十 翻译 第2节

锺会拜访幽州刺史王雄的孙子王戎,问他:“我应该怎么办?”王戎说:“道家有句话说‘为而不恃’,也就是取得成功并不难,但保持它却很难。”有人问参相国军事平原人刘寔说:“锺会、邓艾能够平定蜀国吗?”刘寔说:“攻破蜀国是必然的,但是他们却都不能回来。”对方问其中缘故,刘寔笑而未答。

秋季八月,大军从洛阳出发,盛赏全军将士,列队誓师。将军邓敦说讨伐蜀国不可行,司马昭将其斩首示众。

蜀汉听说魏兵将至,就派遣廖化率兵前往沓中作为姜维的后援,派张翼、董厥等人前往阳安关口,作为各个外围助力。实行大赦,改年号为炎兴。敕令各外围将士都不得同敌人交战,退守保卫汉、乐二城,城中各有士兵五千人。张翼、董厥向北进军到达阴平,听说诸葛绪将向建威进军,于是滞留一个多月等待敌兵。锺会率领诸军齐头并进,抵达汉中。九月,锺会派前将军李辅率领一万人将王含包围在乐城,派护军荀恺在汉城包围蒋斌。锺会径直向西奔向阳安口,派人祭奠诸葛亮的陵墓。

当初,蜀汉的武兴督蒋舒任职时庸碌无为,蜀汉朝廷派人取代了他,派助将军傅佥防守关口,蒋舒因此心生怨恨。锺会令护军胡烈为前锋,攻打关口。蒋舒奸诈地向傅佥说:“如今敌兵到达,不去攻打反而闭城自守,不是良策。”傅佥说:“我接受命令守城,只要保全城池就有功劳;如今违反命令出战,倘若丧失军队就会有负于国家,死了也不会获益。”蒋舒说:“你认为保全此城是立功,我认为出战克敌才是立功,希望我们各行其志。”于是率领他的部众出城。傅佥认为他是出去交战,所以没有防备。蒋舒率领他的部众迎接投降胡烈,胡烈乘虚袭击城池,傅佥奋战而死。傅佥是傅肜的儿子。锺会听说关口已经被攻克,就长驱直入,获得大量库藏的粮食。

邓艾派遣天水太守王颀攻打姜维的营垒,陇西太守牵弘在前面拦截,金城太守杨欣奔往甘松。姜维听闻锺会诸军已经进入汉中,于是领兵撤回,杨欣等人在后面一直追到强川口,激战一场,姜维战败逃走。姜维又听说诸葛绪已经截断道路,驻扎在桥头,于是就从孔函谷进入北部道路,打算绕道进击诸葛绪的背后,诸葛绪得知后往回撤退了三十里。姜维进入北道三十多里后,听说诸葛绪已退兵,立刻往回走,从桥头过去,诸葛绪追赶阻截姜维,但是迟了一天未能追上。姜维于是退回阴平,集结军队,打算奔赴关城;还没有到达,听说关城已经被攻克,于是退兵奔赴白水,遇到了廖化、张翼、董厥等人,汇合兵力据守剑阁抵御锺会。

安国元侯高柔去世。

冬季十月,蜀汉向吴国告急,请求援助。甲申日,吴主派大将军丁奉率领诸军进军寿春;派将军留平前往南郡的施绩那里,商讨向何处进军;派将军丁封、孙异进入沔中以援救蜀汉。

诏令因征蜀的诸将领捷报频频传来,再次晋封大将军司马昭,所赐爵位一如前面的诏令,司马昭于是接受了晋封。

司马昭征召任城人魏舒担任相国参军。当初,魏舒年少时反应愚钝,非常质朴,不被乡里亲戚重视,他的堂叔吏部郎魏衡当时名望很高,也不了解魏舒,就命他去看守水碓,并且经常叹气说:“魏舒倘若能够担当数百户的长官,我也就知足了!”魏舒毫不介意,也不做那些能够显示抬高自己的事情。只有太原的王乂对魏舒说:“你终究会获得三公宰相的地位。”又经常拿出钱财接济魏舒,魏舒也毫不推辞。四十多岁时,郡里选拔掌簿记的官吏,考察孝廉。亲戚朋友都认为魏舒没有什么学业,都劝说他不要去应考,还可以显示志向清高。魏舒说:“倘若考试不中,是我没有本事,怎能虚假地窃取清高的名声来使自己获得荣耀呢!”于是刻苦自学,每百天学习一部经书,通过对策被录用,累次升迁到后将军锺毓的长史。锺毓每次与参军、佐吏一同进行射箭比赛,魏舒只是经常为他们计算成绩罢了;后来遇到参赛人数不够,让魏舒来凑数,魏舒仪范闲雅,箭无不中,所有的人都非常惊愕,无人能敌得过他。锺毓叹息着道歉说:“我没有充分展现你的才能,就如同这次射箭一样,其实何止这一件事情呢!”魏舒担任相国参军之后,处理相国府中冗杂的事务,不曾有过失误;至于应该废弃或兴盛的大事,众人所不能决断的,魏舒都能从容地出谋划策,而且常常比众人的议论高明。司马昭因此极其器重魏舒。

癸卯日,魏国立皇后卞氏,是昭烈将军卞秉的孙女。

邓艾进军抵达阴平,挑选了精锐士兵,试图与诸葛绪一同经江油奔赴成都,诸葛绪因为原本接受的命令是拦截姜维,向西行进军不是给他的诏令,于是率领军队奔赴白水,与锺会会师。锺会想要独揽军权,就暗中举报诸葛绪畏惧敌兵不敢前进,于是用囚车押送诸葛绪返回,因此军权全部由锺会掌控了。

姜维布列营垒据守险要之地,锺会攻打不能攻克;运粮道路险阻而且遥远,军队缺乏粮食,想要领兵撤回。邓艾上书说:“敌兵已经受到摧折,应该乘胜进军。倘若从阴平出发抄小路经过德阳亭奔向涪县,这里在剑阁西一百里,距离成都三百多里,从这里派奇兵冲击其腹心之地,出其不意,那么剑阁的守军一定会撤回奔向涪县,而锺会就可以车辆并行前进。倘若剑阁的守军不撤回,那么支援涪县的兵力就会很少了。”于是从阴平出发在无人之地前进了七百多里,凿山开路,搭架桥梁,修筑阁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运来的粮食也即将吃尽,濒临绝境,邓艾在身上裹着毡毯,翻转着滚下山去。将士们也都凭借树木攀爬崖壁,鱼贯而进。邓艾率先抵达江油,蜀国守将马邈投降。诸葛瞻督统诸军抵御邓艾,到达涪县之后,停止不前。尚书郎黄崇是黄权的儿子,屡次劝说诸葛瞻应该火速前进占据险要,不要让敌人进入平地,诸葛瞻迟疑不决,没有采纳;黄崇再三劝说,以至于流下了眼泪,但是诸葛瞻仍然不听劝告。邓艾便长驱直入,打败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退守绵竹。邓艾写信诱惑诸葛瞻说:“倘若投降,一定表奏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杀了邓艾的使者,排列布阵等待邓艾进攻。邓艾派他的儿子惠唐亭侯邓忠攻打右翼,派司马师纂攻打左翼。邓忠与师纂战斗不利,都领兵撤回,说:“敌兵不可攻破!”邓艾大怒,说:“存亡之别在此一举,有什么是不可行的!”怒叱邓忠、师纂等人,说再攻不破就要斩杀他们。邓忠、师纂跑回来再战,大败敌兵,斩杀了诸葛瞻以及黄崇。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叹息说:“我们父子承蒙国家重恩,没有早点斩杀黄皓,导致国破家亡,活着还有什么用!”于是骑马冲入敌阵战死。

蜀汉人没有料到魏兵突然到达,没做守城的部署;听说邓艾已经进入平地,百姓们惊恐万分,都逃入山林大泽,不能禁止。汉后主召集群臣商议,有人认为蜀与吴本来就是友好邻邦,应该投奔吴国;有人认为南中七郡山势险峻陡峭,方便据守,应该奔向南面。光禄大夫谯周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居他国而仍然当天子的,倘若投奔吴国,也当臣服于吴。况且治国的政策从来就没有不同的,大国吞并小国,是形势发展的自然规律。从这一点来看,魏国能够吞并吴国,而吴国不能吞并魏国,这是非常明显的事情。同样是臣服,向小国称臣不如向大国称臣,与其两次忍受耻辱不如忍受一次耻辱!况且倘若想要奔赴南方,就应当趁早做好准备,才能成功。现在大敌已经逼近,灾难失败即将降临,而且群下之心,没有一个可以保证不变,恐怕我们启程的时候,其变化难以估计,怎么可能到达南中呢!”有人说:“如今邓艾已经不远,恐怕他不接受我们投降,应该怎么办呢?”谯周说:“如今吴国还没有臣服,事情的局势使他不得不接受,接受了也不得不以礼相待。倘若陛下投降魏国,而魏国不裂土分封陛下的话,我请求只身前往洛阳,用古代的大义同他们争辩。”大家都听从了谯周的建议。汉后主仍然想进入南中,迟疑不决。谯周上书说:“南方偏远蛮夷之地经常不交纳供奉租税,还屡次叛逆,丞相诸葛亮用武力威慑,他们是走投无路才顺从。如今倘若去南中,在外要抵御敌兵,在内要供奉日常用度,耗费很大,又不能从其他地方收取,只能耗损各个夷人部族,到那时他们势必会反叛。”于是汉后主就派遣侍中张绍等人奉着玉玺向邓艾投降。北地王刘谌愤怒地说:“倘若我们理穷力屈,灾祸败亡即将降临,就应当父子君臣一同背城一战,共同献身社稷,这样才能在地下面见先帝,为什么要投降呢!”汉后主不听。这一天,刘谌在昭烈帝刘备陵庙里哭诉,先杀了妻子儿女,然后自杀。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