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宋纪 » 宋纪八 > 宋纪八 翻译 > 第2节

宋纪八 翻译 第2节

当初,鲁宗之投奔北魏,他的儿子鲁轨担任北魏的荆州刺史、襄阳公,镇守长社。他经常想回到南方,只是因为当年杀死刘康祖以及徐湛之的父亲,所以不敢回来。鲁轨死后,他的儿子鲁爽承袭了父亲的官职和爵位。鲁爽年少时就有武略才干,和他的弟弟鲁秀都深受北魏主拓跋焘的宠信。不久后兄弟二人都犯法获罪,北魏主责问他们。鲁爽、鲁秀害怕被诛杀,在跟随北魏主从瓜步返回,来到湖陆时,向北魏主请求说:“奴才和南方有仇,每次大军南下,我们都害怕灾祸殃及祖先的坟墓。我们乞求迎奉祖先的灵柩到平城安葬。”北魏主答应了。鲁爽到长社后,杀死几百名北魏守军,率领部曲以及愿意跟随自己的人共一千多家投奔汝南。夏季四月,鲁爽派鲁秀前往寿阳,送信给南平王刘铄请求投降。刘宋文帝刘义隆听说后,非常高兴,任命鲁爽为司州刺史,镇守义阳,鲁秀为颍川太守,其他弟弟和侄子也一并授予官职爵位,赏赐非常丰厚。北魏军捣毁鲁爽家族的坟墓。徐湛之认为朝廷的谋划十分长远,对他们特别嘉奖优待,所以自己也不敢计较个人仇怨,乞求退居乡里,朝廷没有批准。

刘宋青州平民司马顺则自称是晋朝皇族近亲,聚众号称齐王。梁邹守将崔勋之前去州府办事,五月乙酉日,司马顺则趁防守空虚袭击梁邹城。又有一个僧人自称司马百年,也聚众号称安定王来响应司马顺则。

壬寅日,北魏实行大赦。

己巳日,刘宋朝廷任命江夏王刘义恭兼任南兖州刺史,把治所迁到盱眙,加授都督十二州诸军事头衔。

戊申日,刘宋朝廷任命尚书左仆射何尚之为尚书令,太子詹事徐湛之为仆射、护军将军。何尚之因为徐湛之是皇亲国戚,深受信任和重用,每件事都推给徐湛之处理。朝廷诏令徐湛之与何尚之共同受理诉讼。何尚之虽然身为尚书令,但是朝中事务全由徐湛之决断。

六月壬戌日,北魏改年号为正平。

北魏主拓跋焘命令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人修改法律条文,有大量补充和删减,共有三百九十一条。

北魏太子拓跋晃监理国政,十分信任身边的近侍,他还经营庄园田产,收取其中的利润。高允进谏说:“天地没有私心,所以能覆盖和承载万物。帝王没有私心,所以能够宽容养育百姓。现在殿下是国家的储君,是天下各方的典范,却经营个人的田产,饲养鸡犬,甚至去集市上贩卖货物,与民众争夺利益,批评的话到处流传,无法挽回或遮掩。天下,是殿下的天下,拥有四海,要什么而不能得到,竟要与经商的男女去争夺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利呢!从前虢国快要灭亡时,神灵将土地赏赐给虢君。汉灵帝私自设立府库,都招致政权颠覆的灾祸。像这样的前车之鉴,是很令人害怕的。周武王宠信周公、召公、齐太公、毕公,借此在天下称王。殷纣王宠信飞廉、恶来,因此丢掉自己的国家。现在太子宫中的才德出众之士不少,最近在您身边服侍的人,恐怕不是在朝中任职的合适人选。我希望殿下摒弃奸邪谄佞的人,亲近忠厚贤良的人。殿下所占有的田产庄园,分给民间的穷人,贩卖的货物,及时收起来散发给百姓。像这样,美好的声誉就会一天天多起来,批评的议论就可以消除了。”拓跋晃不听。

太子拓跋晃处理政务精细明察,可是中常侍宗爱,性情阴险暴虐,做了很多违法的事情,太子很厌恶他。给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很受太子的宠信,掌握了一些权力,都和宗爱关系不好。宗爱担心被仇尼道盛等人检举,于是诬告他们有罪,北魏主拓跋焘很生气,将仇尼道盛等人在集市上斩首。东宫属官有很多受牵连被处死,太武帝拓跋焘非常生气。戊辰日,太子因为忧虑过度而死。壬申日,他被安葬在金陵,谥号是景穆。太武帝后来慢慢了解太子没有犯法,为此非常后悔。

秋季七月丁亥日,北魏主前往阴山。

青、冀二州刺史萧斌派振武将军刘武之等人攻打司马顺则、司马百年,将二人全部斩首。癸亥日,梁邹被平定。

萧斌、王玄谟都因战败后退获罪而被罢免。刘宋文帝刘义隆问沈庆之说:“萧斌想要将王玄谟斩首而您却阻止他,这是为什么?”沈庆之回答说:“众将领后退逃跑,没有人不害怕获罪。有一个人自己回来却要被处死,那么其余的将领就会四处逃亡不再回来了,所以我阻止他这样做。”

九月癸巳日,北魏主回到平城。冬季十月庚申日,他再次前往阴山。

刘宋文帝刘义隆派使者到北魏,北魏派殿中将军郎法祐前来建立友好关系。

己巳日,北魏上党靖王长孙道生去世。

十二月丁丑日,北魏主拓跋焘封景穆太子的儿子拓跋濬为高阳王,不久又因为他是嫡传的皇孙,不应当被封为藩王,于是取消封号。当时拓跋濬四岁,聪明懂事超过同龄人,北魏主很喜爱他,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北魏改封秦王拓跋翰为东平王,燕王拓跋谭为临淮王,楚王拓跋建为广阳王,吴王拓跋余为南安王。

文帝派沈庆之把几千户彭城流民迁移到瓜步,派征北参军程天祚把几千户江西流民迁移到姑孰。

文帝任命吏部郎王僧绰为侍中。王僧绰,王昙首的儿子,年幼就很有气度,大家都认为他有治国之才。王僧绰喜好学习,思维有条理,非常熟悉国家典章。他娶文帝的女儿东阳献公主为妻。在吏部任职时,他熟悉各类人才,举荐选拔都非常恰当。他当上侍中时,刚二十九岁,沉着稳重有大局观,并不因为自己的才能高而看不起别人。文帝一直挂念自己的身后之事,因王僧绰年纪轻,就想把国家大任全部交给他,朝廷的大小政务,都让他参与进来。文帝刚开始亲自处理政事时,委派任用王华、王昙首、殷景仁、谢弘微、刘湛,后来就是范晔、沈演之、庾炳之,最后则是江湛、徐湛之、何瑀之及王僧绰,总计十二人。

北魏镇守西域焉耆的唐和去朝见北魏主,北魏主用丰厚的礼仪来款待他。

二十九年(壬辰,公元452年)

春季正月,北魏所俘获的五千多户被安置在中山的宋朝民众谋划反叛,州里的驻军讨伐并将他们诛杀。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因为和叛乱者勾结而获罪。北魏主拓跋焘将他赐死。

北魏世祖拓跋焘一直在追思悼念景穆太子拓跋晃,中常侍宗爱害怕被杀,二月甲寅日,刺杀了太武帝拓跋焘。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薛提等人封锁消息不公布死讯。和疋认为皇孙拓跋濬年纪幼小,想要立成年的君主,就征召秦王拓跋翰,把他安置在秘室里。薛提认为拓跋濬是嫡皇孙,不可以废黜。商讨很久也没有定论。宗爱得到消息,自认为得罪于景穆太子,而平时一向讨厌秦王拓跋翰,和南安王拓跋余关系很好,于是秘密从中宫便门迎接拓跋余入宫,假传赫连皇后的命令召见兰延等人。兰延等人认为宗爱的地位一向很低贱,没有对此产生怀疑,都随他进宫了。宗爱事先派三十个手持兵器的宦官埋伏在宫中,兰延等人进宫后,就被依次逮捕了,宗爱将他们斩首。宗爱在永巷杀死秦王拓跋翰而拥立拓跋余。北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承平,将皇后尊为皇太后,任命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为冯翊王。

庚午日,刘宋文帝刘义隆立皇子刘休仁为建安王。

三月辛卯日,北魏在金陵安葬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为世祖。

文帝听说北魏世祖去世,再次谋划北伐,鲁爽等人也劝他出兵。文帝征求群臣的意见,太子中庶子何偃认为:“淮水、泗水流域的几个州遭受兵乱还没有恢复过来,不应该轻举妄动。”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何偃,何尚之的儿子。

夏季五月丙申日,刘宋朝廷下诏书说:“残暴的敌人穷凶极恶,在过去就恶名昭著。不劳烦朝廷动用利斧,他就已经遭到上天的惩罚了。拯救溺水的人而荡涤污秽之物,现在正是好时机。可以命令骠骑、司空二府出兵,各自率领自己的军队,东西呼应。对于起义归顺立功的人,按照他的功劳给予酬劳和奖赏。”于是文帝派抚军将军萧思话督率冀州刺史张永等人向碻磝进军,派鲁爽、鲁秀、程天祚率领荆州士兵四万人向许昌、洛阳进军,派雍州刺史臧质率领麾下部众向潼关进军。张永,张裕的儿子。沈庆之竭力劝阻北征,文帝因为他与自己持有不同意见,不派他率军出征。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