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纪三 翻译 第2节
庚辰日,孝文帝走出皇宫,到达皇宫南门思贤门门西,同文武百官相见,互相安慰问候。太尉拓跋丕等趁机向孝文帝进言说:“我们都已经到了老朽之年了,一直侍奉历代圣君明主;对于国家过去的旧典章,也非常熟悉。回想以往的祖先们去世时,只有侍奉随从灵柩的人才穿上丧服,其他人仍然穿平时的衣服;四祖三宗遵循下来,延续到今天都没有更改。如今,陛下以至孝的天性,哀伤悲痛,损毁身体,已经超过了礼法的要求。又听说陛下的一日三餐,每次不满半碗,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不解下腰间的丧带。我们大家为此扪心闭气,坐立不安。只希望陛下稍稍克制一下对太皇太后的敬慕之情,依据前代人订下的典章行事。”孝文帝说:“因为悲哀而毁损身体,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哪里用得着专门上奏!虽然我早晚只吃稀粥,但是我的健康大概还能维持下去。诸公有什么值得忧虑惧怕的呢!祖宗在世时,一心只放在武装讨伐上,无暇进行文明教化方面的事情;如今,朕接受前代圣人留下的训诫,平时不断地学习古代典范常道,不管是从时代上说,还是从事理上说,都与前代有了很多不同。太尉等人都是国家元老,朝廷政治都有赖于你们,对于前代经典与古代丧礼仪式,你们之中有人还不是非常熟悉,姑且先了解一下大概意思。关于那些古今丧礼仪式,朕暂且提出想法,与尚书游明根、高闾等人讨论,你们可以仔细听着。”
接着,孝文帝对尚书游明根等人说:“古代圣人制定了卒哭之礼仪,丧服的变化程序也都以哀痛的情绪为标准逐步改变,如今仅在十天内,就劝谏我脱下丧服,换上平时的衣服,这实在有伤情理。”游明根回答说:“臣等接到太皇太后的遗书,说在她去世一个月后就立刻下葬,下葬后就应该立刻脱下丧服,穿上平时的衣服;所以,我们在太皇太后下葬时,就奏请陛下脱下丧服。”孝文帝说:“朕认为,中古时之所以没有实行三年守丧的制度,是因为旧君主去世之后,新君主刚刚即位,君主的恩德没能传播开去,对臣属们的情义还没有达到和谐周遍的程度,新君主才必须身穿礼服、头戴冕旒,举行登基即位的典礼。朕的德行还不够,但是做皇帝也已经超过十二年了,这足以让亿万百姓知道国家有了君主。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能顺遂自己表达儿孙的悲哀和怀念的心愿,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礼节上,都不符合,这实在是令人沉痛遗憾的事啊!”高闾说:“杜预是晋朝非常博学的人,他曾经论述过,从古到今,天子没有实行三年守丧的制度。杜预认为,汉文帝制订的制度与古代制度不谋而合,这看上去虽然是近代才实行的制度,但是实际上他们却是在遵循古人的制度,跟着古人的脚步走。正因为如此,臣等才小心翼翼地多次请求陛下遵循。”孝文帝说:“朕认真体会太皇太后遗书的主旨,太皇太后之所以要阻止臣属、孙子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下令尽早穿上平时的衣服,是因为她担心我们会因此延误了国家大事。你们大家之所以请求,也是这个原因。因此,如今朕向上可以遵从太皇太后的遗言去做,向下也顺遂文武百官的意愿,不敢沉默不语而导致延误国家大事;只是朕打算穿着麻布丧服,取消守丧十天就立刻换上日常衣服的制度。每逢初一和十五日,朕该尽到身为儿孙哀思怀念的诚心,从情理上说,也是允许的,所以,我打算就这样去做。像杜预所议论的那样,对于深切怀念死去的人、处于服丧期间的君主来说,或许也是不符合事实的。”秘书丞李彪说:“汉明德马皇后辛苦抚养章帝刘炟长大成人,母亲慈祥,儿子孝顺,没有什么能够离间二人的和睦关系;等到明德马皇后去世,下葬之后不出十天,刘炟就换上了日常衣服。但是,刘炟并没有因此受到别人的讥讽,明德马皇后的荣誉也没有受到丝毫损毁。希望陛下能遵从太皇太后的遗嘱,克制哀思,听从大家的建议。”孝文帝说:“朕之所以心甘情愿地穿上丧服,而不听从你们的建议,实在是因为朕在情感上无法忍受,哪里是因为要避免别人的讥讽批评而去这么做啊!如今,安葬的礼仪节俭、朴素,全都是遵从太皇太后的遗嘱去做;但是悲痛怀念之情,已经紧紧抓住了朕的心,希望太皇太后的在天之灵不要强迫朕去改变。”高闾说:“陛下在上边已经决定继续穿丧服,那么,臣等在下边如果脱去丧服,这样做,就表示臣属没有尽到责任。况且,陛下身穿丧服,亲自处理朝廷政务,吉利与不吉利的事情混杂在一起,臣私下感到疑惑。”孝文帝说:“太后关怀爱护她的臣属,卿等悲哀怀念她,尚且不忍心脱下丧服,为什么惟独让朕忍心对自己至亲的人这么做呢!如今,朕受太皇太后的遗嘱所迫,不敢违背,只是希望能服丧满一年,尽管还不符合古礼,但内心的悲戚伤痛总算还能表达出来。各位大臣可以参考自己与太皇太后关系的亲疏、贵贱、远近,来作为自己脱去丧服的标准,区别对待,这样既能稍微接近古代仪礼,在今天也能行得通。”高闾说:“过去,杨王孙死后要求赤身裸体地安葬;皇甫谧死后要求不用棺柩安葬,他们的儿子也都遵照他们的遗愿去执行,没有做任何违抗遗言的事。如今,陛下亲自接受太皇太后的遗嘱,在有些方面却不遵照遗嘱中说的去做,因此,臣等才频繁地打扰奏请。”李彪说:“一个人在三年之内,不变更他父亲的准则规定,可以说是大孝。而如今,陛下不遵从太皇太后的遗嘱,恐怕就有变更规定的嫌疑。”孝文帝说:“杨王孙与皇甫谧都教导他们的儿子节俭,他们的儿子遵奉遗训,这与今天朕做的有什么不同!变更父亲的规定,只怕和朕所做的是不同的。纵然有所涉嫌,朕也心甘情愿地接受后代人的讥讽与批评,而不能接受你们今天的请求。”文武官员们又说:“春秋祭祀宗庙,无论如何是不能停止或废弃的。”孝文帝说:“从祖先创建国家以来,皇家祖庙的祭祀活动,一直都是由有关主管部门主办的。朕有赖于慈爱的太皇太后的训导,才经常亲自前往祭拜。如今,苍天降下大灾来惩罚我们,人与神灵都失去了依靠对象,皇家祖庙的神灵,也应该停止接受香火祭拜。倘若朕一旦前往祭祀,恐怕会在冥冥之中违背了他们的旨意。”文武官员接着又说:“古代在安葬死者之后就穿上日常衣服,不必一定要守丧满三年之后才脱下丧服,这是两汉王朝所用来治理国家的准绳,是魏、晋所推行的总则。”孝文帝说:“安葬之后就立刻脱下丧服、穿上日常衣服,这大概是在国家到了末世,有太多动乱,因而采用的权宜之计,以求能够拯救即将灭亡的国家。而两汉的鼎盛与魏、晋的兴隆,难道是因为他们丧礼简单、忘记了仁义与孝道而实现的!平常的时候,各位公卿大人每次都称赞当今之世,四海和平安宁,礼仪、礼乐日益兴盛,甚至可以同尧、舜以及夏、商时代相比。可到了如今,就准备强迫朕改变心愿,让朕不能超越魏、晋时代。你们这种做法,朕不明白是为了什么。”李彪说:“如今,我们虽然处在政治清明、教化普及的时代,然而,长江以南依旧有不肯宾服的吴人,沙漠以北依旧有不肯称臣的胡虏,所以臣等还深怀忧虑,唯恐发生不测,让我们难以防守。”孝文帝说:“鲁公伯禽穿着丧服领兵交战,晋襄公将身上的白色丧服染成黑色,打败了敌人,这种情况原本就是圣贤们所允许的。如果遇到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即使是跳越过牵引灵柩的绳索,也不会有人在意,何况只是要脱下麻布丧服呢!哪里能够在和平安定的日子里就能事先预料会发生战争,以至于废弃守丧的礼法呢!古人中也有君王,脱下丧服后就闭口不言,一直到三年服丧期满,如果今天你们不同意朕穿丧服,那么,我会在脱下丧服后就保持沉默,把国家的政事交给宰相们处理。这两种情况请你们选择一种。”游明根说:“保持沉默,势必搁置、荒废国家的重大事务;我们顺从您的圣明心意,请您继续穿着丧服处理朝廷政事。”太尉拓跋丕听后,说:“臣与尉元共侍奉过五位皇帝,我们魏朝旧有惯例是,过了人死后尤为忌讳的三个月,一定要向西方祈祷迎奉神灵,向北方祈祷消除灾祸,这些活动都是穿着平常的衣服进行的,这一规矩,自从皇始年间以来到如今,一直没有谁改动过丝毫。”孝文帝说:“倘若能够用道义侍奉神灵,那么不用特意去迎接,神灵自然就会来到;倘若丧失了仁义之心,即使特意去迎奉,神灵也不会来到。这就是说,以往本来就不应该那样做,更何况是处于守丧时期呢!朕正处于守丧时期,原本应该闭口不言,不应该这样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只是各位公卿坚持要改变我的想法,于是,就变成了反反复复的争辩,想起来真令人悲痛欲绝。”于是,孝文帝号啕大哭起来,在场的群臣也跟着哭了起来,然后告辞出来。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