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齐纪 » 齐纪四 > 齐纪四 翻译 > 第2节

齐纪四 翻译 第2节

六月丙戌日,孝文帝下令在黄河上建桥,想要让南下的大军从桥上渡过黄河。秘书监卢渊上书,认为:“昔日太平时代的君主,从来没有过亲自统御六军作战,在双方的交战阵地上决一胜负的;还不是因为获胜了并不足以显示勇敢,而失败了却会有损自己的威望吗!过去曹操统领一万名疲惫不堪的士兵打败了袁绍,谢玄统领三千名步兵,摧毁了苻坚的大军,战胜与失败的变化,决定于转眼之间,而不在于人数的多少。”孝文帝下诏回答说:“太平时代的君主,之所以不亲自统率军队作战,有的是因为天下已经统一,不存在敌人;有的是因为胆小卑怯,苟且偷安。如今说是天下已经统一、安定,实际上并不如此,同胆小卑劣的人相比,则更加可耻。如果太平时期的君主一定不应该亲自统率军队作战,那么,古代的君王制造的战斗时使用的革车,又有什么用处呢?曹操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他倚仗名正言顺,苻坚之所以失败了,其根源在于他失德无道;哪里是人数少的就一定能打败人数多的,力量弱的就一定能战胜力量强的啊!”丁未日,孝文帝讲论武事,命令尚书李冲主管选拔将官。

建康僧侣法智与徐州平民周盘龙等人发动叛乱,乘夜攻打徐州城,进入城中;徐州刺史王玄邈率军前去征讨,将法智和周盘龙诛杀。

秋季七月癸丑日,孝文帝立皇子拓跋恂为太子。

戊子日,北魏实行警戒管制,发布紧急文告,并将文告传布各地,声称南伐。齐武帝立刻下诏,征发扬州、徐州男子入伍,同时在各地广泛征兵买马,用来防备北魏大军的进犯。

中书郎王融自恃才能和门第,想要在三十岁之内就当上公辅。他有一次在宫中值夜,手抚桌子,叹息地说:“竟然孤寂到如此情景,会被邓禹所耻笑啊!”有一次,他走到朱雀桥,恰逢有大船从桥下经过,浮桥吊起,行人车马喧闹拥挤,不能前进,于是王融用手捶打车厢,叹息地说:“车前没有八个骑兵开道,如何能称得上是大丈夫!”竟陵王萧子良爱王融的文才,对他特别亲热厚待。

王融发现武帝有北伐的志向,于是数次上书,鼓动劝说,并因此拼命学习骑马射箭。等到北魏大军即将前来进犯时,萧子良就在东府开始招募士兵,任命王融担任宁朔将军,让他主持这件事。王融全心全意地招兵买马,募集了几百名长江以西古楚国地区的武人,他们人人都很有才能,能够担当重任。

正赶上武帝身体不适,他下令萧子良全副武装地去延昌殿,服侍他吃药。萧子良便将萧衍、范云等人都任命为帐内军主。戊辰日,派江州刺史陈显达驻守樊城。武帝担心他的病情会导致朝廷内外的担忧恐惧,于是强忍着征集皇家乐队进宫演奏正统雅乐。萧子良日夜守护在禁宫,皇太孙萧昭业每隔一天就要进来问安、侍奉。

戊寅日,武帝病情加剧,突然气闷晕倒;这时皇太孙萧昭业还没有到来,宫内宫外人人惊恐不安,文武百官也都换上了丧服。王融想要假传圣旨,让萧子良即位,诏书草稿已经写好。萧衍对范云说:“民间已经议论纷纷,都说宫内即将发生变故。王融的才能并不足以管理国家,他眼看就要出事了。”范云说:“忧国忧民的人,也只有王融一人了。”萧衍说:“替国家考虑,是想要成为周公、召公呢,还是想成为齐桓公的竖刁呢?”范云不敢回答。等到萧昭业入宫,王融已经全副武装,身穿红色战服,站在中书省厅前的要道,阻拦东宫卫队,不让他们进入。不久,武帝清醒过来,询问皇太孙萧昭业在哪里,并召东宫卫队全部入宫,武帝将国家大事全都托付给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过了一会儿,武帝就病故了,王融命令萧子良的军队接管宫城各门。萧鸾得知消息后,立刻上马飞驰到云龙门,但被守卫在那里的卫士阻挡,不能进入,萧鸾说:“皇上有诏令让我晋见!”接着推开卫士,径直闯了进去,立刻拥戴皇太孙萧昭业登基即位,命令左右侍从搀扶着萧子良出了金銮殿;萧鸾指挥并部署警卫戒备,声音洪亮如钟,殿内所有的官员侍从无不听从他的命令。王融知道自己的计划不能实现了,也就只好脱下战服,回到中书省,叹息地说:“萧子良耽误了我啊!”从此以后,郁林王萧昭业对王融深怀怨恨。

武帝遗诏说:“皇太孙的品德日益高尚,国家也就能够有所寄托了。萧子良要尽量辅佐皇太孙,思考如何治理国家的大计,朝廷内外的各种事情,不论大小,都要同萧鸾商量,共同提出意见!尚书省的事务是国家的根本,将它全部委托给右仆射王晏、吏部尚书徐孝嗣处理;军务方面的大计,托付给王敬则、陈显达、王广之、王玄邈、沈文季、张瓌、薛渊等人。”

武帝在世的时候,对国家政治事务非常用心,总揽全局,严明果决,郡守县令能够长久任职,地方长官违反法令,就封缄钢刀,派人执行诛杀。所以在南齐永明时代,百姓生活富足安乐,盗贼不敢横行。然而武帝非常喜好游乐饮宴,虽然他总是说痛恨奢侈糜烂的生活,但他自己也并不能够避免。

郁林王萧昭业尚未登基即位时,大家都猜疑可能要册立萧子良,一时之间,谣言纷纷流传,武陵王萧晔曾经当众大声说:“如果选择辈分高的即位,就应该是我;倘若选择嫡系即位,那就应该是皇太孙。”萧昭业因此对萧晔倍加信赖。直将军周奉叔与曹道刚二人素来就是萧昭业的心腹,于是命令二人主管殿中值班宿卫;过了几天,又任命曹道刚为黄门郎。

起初,西昌侯萧鸾深受高帝的宠爱,萧鸾生性勤俭朴素,他的车驾、服饰以及仪仗随从,都同平常人家相同,他担任官职都能胜任,号称严厉能干,武帝因此也非常重视他。武帝留下遗诏,让竟陵王萧子良辅佐政务,萧鸾总领尚书事。萧子良素来仁义宽厚,不喜欢处理各种事务,于是就特别举荐萧鸾,所以遗诏上说,“朝中事务,无论大小,都要同萧鸾一起商量决定”,这是萧子良的主张。

萧昭业从小由萧子良的妃子袁氏抚养,袁氏对他非常慈爱关怀。等到王融阴谋立萧子良失败之后,萧昭业就深为忌恨萧子良。武帝的遗体移到太极殿时,萧子良住在中书省,萧昭业便派遣虎贲中郎将潘敞率领二百名士兵驻守在太极殿西侧,以备不测。等到武帝的遗体装入棺木,各位亲王都走出宫中之后,萧子良请求允许他留在这里,等到下葬那天再离开,没有被允许。

壬午日,萧昭业声称奉武帝的遗诏,任命武陵王萧晔担任卫将军,与征南大将军陈显达同为开府仪同三司;任命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担任尚书令;任命太孙詹事沈文季担任护军。癸未日,又任命竟陵王萧子良担任太傅;下令免除三种捐税,并全部免除老百姓过去所欠的捐税,减省皇室各府、署占有而不使用的水池、田庄、宅第、冶炼铸造场所,减少关卡税收。在这之前,虽然也曾下达过免除赋税的诏令,但只是一纸空文,大多没有真正施行,还像过去一样严加征收。如今,西昌侯萧鸾当权执政,并施恩德和信用,所以老百姓都非常心悦。

北魏山阳景桓公尉元去世。

孝文帝派遣录尚书事、广陵王拓跋羽手持皇帝的符节去安抚六镇,并征调六镇的突击骑兵。丁亥日,孝文帝叩别永固陵;己丑日,孝文帝亲自统率三十多万步兵、骑兵,从平城出发,大举南伐;命令太尉拓跋丕与广陵王拓跋羽留守平城,并加授使持节。拓跋羽说:“最好由太尉全权负责,臣可以做他的副手。”孝文帝说:“年长的人有经验,能够深谋远虑,年轻的人有气魄,遇事果决,你就不要推辞了。”任命河南王拓跋幹担任车骑大将军、都督关右诸军事,司空穆亮、安南将军卢渊、平南将军薛胤三人都充当拓跋幹的副手,带领各路人马共计七万人,从子午谷南下。薛胤是薛辩的曾孙。

郁林王萧昭业为人聪明,反应敏捷,容貌清秀,举止文雅,擅长应对,不管是悲伤还是欢乐,都要比常人强烈;武帝因此非常宠爱他。但是,他擅长伪装矫饰,外表善良,暗地里却阴狠卑鄙,与身边的一些奸恶小人混在一起,衣食不分,同榻而眠。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