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纪九 翻译 第2节
乙卯日,东昏侯派中领军王莹督统各路军马,据守湖头修建堡垒,同时上连蒋山西岩一带,部署了数万名甲兵。王莹是王诞的堂重孙。崔慧景到达查硎,竹塘人万副兒游说崔慧景说:“如今平坦的大路都被朝廷的军队截断,不能考虑从这里进兵;只宜从盘旋道登上蒋山,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崔慧景听从了他的建议,分派一千多人,在夜间鱼贯上山,从西岩而下,击鼓呐喊降临城中。朝廷军队惊慌恐惧,当时就如鸟兽散。东昏侯又派遣右卫将军左兴盛率领朝廷内三万军队在北篱门抵挡崔慧景,但是还没有交战,左兴盛就望风逃走了。
甲子日,崔慧景进入乐游苑,崔恭祖带领十多名轻骑兵闯入北掖门,然后又退了出来。由于宫门紧闭,崔慧景便带领部下将宫城围住。这时,东府、石头、白下、新亭几城人马溃散。左兴盛逃回,却进不了宫城,只好逃入秦淮河边芦苇丛中的船里,藏匿起来,被崔慧景擒住斩杀。宫中派兵出城冲杀,但是没有得胜。崔慧景放火烧毁了御史台府署,辟为战场。朝廷守御尉萧畅在南掖门防守,指挥部署城内兵力,根据战情,调兵遣将,进行抵抗,这样人心才稍微安定一些。崔慧景以宣德太后的名义发令,废皇帝为吴王。
陈显达叛变之后,东昏侯再次召集诸王入宫。巴陵王萧昭胄鉴于永泰元年王敬则反叛,明帝召诸王入宫想要将他们诛杀一事,与弟弟永新侯萧昭颖装扮成和尚,逃往江西。萧昭胄是萧子良的儿子。等到崔慧景起兵时,萧昭胄兄弟二人出来投奔他。崔慧景心中更倾向立萧昭胄为帝,却一直犹豫不决,不知立谁好。
竹里一战大捷,崔觉与崔恭祖彼此争功,崔慧景也不能决断到底是谁的功劳。崔恭祖劝说崔慧景用火箭射烧北掖楼,但崔慧景却认为大功即将告成,以后如果重新翻修,一定会花费许多功力,所以不予采纳。崔慧景生性喜欢讨论义理,兼通佛理,他驻足法轮寺,对着客人高谈阔论,崔恭祖因此深怀不满。
当时,豫州刺史萧懿率领军队驻扎在小岘,东昏侯派遣密使通知他前来护驾。当时萧懿正在吃饭,听说之后就立刻扔下筷子站起来,带领军主胡松、李居士等数千人马,从采石渡过长江,驻扎在越城,燃起大火,朝廷宫城中看到火光,得知援军到了,高兴得击鼓呐喊,拍手称庆。在这之前,崔恭祖曾劝说崔慧景派遣两千兵马抵挡西岸的军队,使他们不能渡江。而崔慧景却认为宫城眼看就要投降了,外来的救援军队自然会散去,因此不予采纳。到此时,崔恭祖请求攻打萧懿的军队,但崔慧景仍然不同意,只派崔觉率领几千名精兵渡过秦淮河,到达南岸。萧懿的军队在天快亮时发动进攻,交战了几个回合,士兵们都拼命死战,崔觉大败,跳入秦淮河里淹死的部下就有两千多人。崔觉单人匹马逃走,拆断朱雀桥上的浮桥,阻挡萧懿军队。崔恭祖掠抢得到东宫的女伎,崔觉强行夺取过来。崔恭祖积怨已久,在这天夜里,同崔慧景的骁将刘灵运来到城内投降,因此众心离散,战斗力大减。
夏季四月癸酉日,崔慧景率领数名心腹悄悄离去,想要北渡长江;城北的各路军队还不知情,尚在拒战。城中的兵力冲杀出来,杀死数百人。萧懿的军队渡过秦淮河到达北岸,崔慧景的残余人马都逃走了。崔慧景攻打宫城十二天,最终失败而逃,跟随他的人在路上逐渐散逃,他单人匹马逃到蟹浦,被打鱼人斩杀,把他的首级装在盛泥鳅的篮子中,担送到建康,献给朝廷。崔恭祖投降之后,被关押在尚方省,不久就被斩杀。崔觉逃亡当了道人,被捕获,伏法被诛。
萧宝玄刚到建康时,屯守在东府城,士人与百姓纷纷前往投奔,聚集在东府城中。崔慧景失败之后,朝廷收集得到了朝中与民间投靠萧宝玄以及崔慧景的人,列为名册,想要一一追查,东昏侯却命令将它烧毁,说:“江夏王尚且这么做,岂可以再治他人的罪呢!”萧宝玄逃亡数天后才露面。东昏侯把他召到后堂,用布帐把他包围起来,命令左右好几十人擂鼓吹号,绕着他跑动,并且派人对他说:“你最近攻打我也如同这个样子。”
起初,崔慧景想要结交处士何点,但是何点不加理睬。等到攻打建康时,崔慧景又强行召来何点,何点只好来到他的军中,但是,他整日与崔慧景谈论义理,丝毫不谈论军事方面的事情。崔慧景事败后,东昏侯想要诛杀何点。萧畅就对茹法珍说:“如果不是何点诱使贼首崔慧景谈论义理,崔慧景就会专心攻城,朝廷的安危就不能估量了。由此看来,不但不应诛杀何点,反而应该给他封官!”东昏侯便不打算杀他了。何点是何胤的哥哥。
萧懿既然撤离小岘,王萧就返回洛阳了。边境上的人胡乱传言王肃又谋划回归南齐;五月乙巳日,北魏宣武帝元恪下达诏令,任命王肃担任都督豫、徐、司三州诸军事及豫州刺史,并封他为西丰公。
己酉日,南齐江夏王萧宝玄伏法被诛。
壬子日,南齐实行大赦。
六月丙子日,北魏彭城王元勰升任大司马,兼领司徒;王肃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太阳蛮人田育丘等两万八千户归附北魏,北魏设置四个郡十八个县。
乙丑日,南齐特赦建康、南徐州、兖州三处跟随崔慧景起兵的民众。起初,平定崔慧景之乱后,东昏侯诏令赦免崔慧景的同党。但是东昏侯身边的嬖幸专权,不遵照皇帝的诏书办事,一些本没有罪且家中富裕的人,全都被诬陷是崔慧景的党羽,全部被杀,其财产也被没收;而实际上投靠了崔慧景,但是家中贫困的却都不予问罪。有人对中书舍人王咺之说:“朝廷的赦令毫无信用,人们意见很大。”王咺之回答说:“应当再次赦免。”因此,又发出特赦令。然而特赦令发出之后,那伙嬖幸之徒们照样滥杀无辜。
此时,东昏侯所宠幸的左右侍从一共三十一人,宦官十人。直、骁骑将军徐世檦素来为东昏侯倚重,凡有杀戮之事,都派他执行。等到陈显达举事时,东昏侯又加封他为辅国将军;虽然任用护军崔慧景为都督,但是朝廷的兵权实际上掌握在徐世檦的手中。徐世檦也深知东昏侯昏庸狂妄,所以私下对茹法珍、梅虫儿两人说:“哪朝哪代的天子身边没有权要之人?只有我是在出售主上的恶行呀!”茹法珍等人与徐世檦争夺权力,于是就把徐世檦的话向东昏侯告发了。东昏侯因此逐渐厌憎徐世檦的彪悍凶猛,派遣宫中卫兵去诛杀他,徐世檦与卫兵们搏斗,最终被杀。从此以后,茹法珍与梅虫儿专权,共同担任外监,口头宣布皇帝的诏令,而王咺之则专门掌管文书,与茹、梅二人紧密勾结,唇齿相依。
东昏侯称呼所宠幸的潘贵妃的父亲潘宝庆与茹法珍为阿丈,称呼梅虫儿与俞灵韵为阿兄。东昏侯与茹法珍等人一同前往潘宝庆的家中,亲自打水,帮助厨子做饭。潘宝庆倚仗权势作奸犯科,对于富有的人,他都构陷罪名加以陷害,对于这些人的田产宅院以及财产,他都要启告皇上索取。某一家被陷害之后,还要祸及亲戚邻里,又担心留下后患,因此把家中所有男子全都杀掉。
东昏侯多次去在他身边执刀与传达圣旨的人家中游玩吃喝,这些人家遇到红白喜事,他都前往庆贺或吊唁。
太监王宝孙只有十三四岁,外号叫“伥子”,最受东昏侯宠爱。他参预朝廷政事,就连王咺之、梅虫儿等人也要退让;他可以控制大臣,篡改圣旨,甚至于骑马入殿,敢于当面指责东昏侯;因此,公卿大臣们看到他,无不恐惧屏息。
吐谷浑王伏连筹侍奉北魏能够尽藩臣的礼节,但却在自己国内设置百官,一切制式如同天子,并且给邻国的公文如同皇帝一样称为“制”。因此,北魏国主派遣使节去谴责他的这种做法,同时宽恕了他。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