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纪十七 翻译 第2节
己卯日,梁武帝派使者去慰问高澄。侯景又启奏说:“我与高氏父子,矛盾已经很深了,我倚仗陛下的声威,期待报仇雪耻。现在陛下再次和高氏讲和,让我在哪里安身呢?我请求和敌人再次交战,来宣扬皇帝的声威!”梁武帝写信回复侯景说:“我和你君臣大义已经确定,怎么会因为你打胜仗就接纳,打败仗就抛弃的道理呢!现在高氏派使者前来求和,我也想停战休兵。应该前进还是后退,国家自有常规制度,你只管清静自居,不要费心考虑这些问题。”侯景又启奏说:“我现在贮备粮草聚集士兵,喂饱战马藏好武器,很快就可以出兵,平定赵、魏之地。我不能出师无名,所以就希望陛下为我做主了。现在陛下把我抛弃在边远地区,南北又开始相互来往,恐怕我的性命,难免会死在高氏手中。”梁武帝又写信回复说:“我是大国的君主,怎么可以失信于人呢!我想你深知我的苦心,不要再启奏了。”
侯景于是伪造了一封来自邺城的书信,请求用贞阳侯交换侯景。梁武帝将要答应这一要求。舍人傅岐说:“侯景因为走投无路才归顺朝廷,舍弃他是不吉祥的。况且他身经百战,怎么会愿意束手就擒呢!”谢举、朱异说:“侯景是败军之将,用一个使者就能把他召来了。”梁武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就回信说:“贞阳侯早上一到,侯景晚上就会被送回去。”侯景对身边的侍从说:“我就知道这个东吴老头薄情寡义!”王伟劝侯景说:“现在等着听任处置也是死,图谋大业也是死,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于是侯景开始有叛变的图谋,把下辖城内的居民,都招募为士兵,立即停止收取商税和田租,百姓的子女,都被分配给将士。
三月癸巳日,东魏任命太尉襄城王元旭为大司马,任命开府仪同三司高岳为太尉。辛亥日,大将军高澄南行亲临黎阳,从虎牢渡过黄河到达洛阳。西魏同轨防长史裴宽和东魏将领彭乐等人交战,被彭乐擒获,高澄用优厚的礼节对待他。裴宽寻找机会逃回西魏。高澄从太行山返回晋阳。
李贲在屈獠洞被斩首,他的首级被传送到建康。李贲的哥哥李天宝逃到九真,收拢残余部队二万人包围爱州,交州司马陈霸先率领部众征讨并将其平定。梁武帝下诏任命陈霸先为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
夏季四月甲子日,东魏吏部令史张永和等人假造文书授人官职,事情败露后,被人检举、自首的有六万多人。
甲戌日,东魏派遣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大都督刘丰生等人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在颍川攻打西魏王思政的军队。王思政命令偃旗息鼓,就像没有人一样。高岳仰仗人数众多,从四个方向攻城。王思政挑选勇猛的战士打开城门出战,高岳的军队战败逃跑。高岳改为堆起土山,日夜不停地攻城。王思政依据情势坚守城池,夺取对方的土山,在上面修筑城墙来辅助防守。
五月,西魏任命丞相宇文泰为太师,任命广陵王元欣为太傅,任命李弼为大宗伯,任命赵贵为大司寇,任命于谨为大司空。太师宇文泰事奉太子到西部边境地区巡视,登上陇山,来到原州,经过北部的长城,向东前往五原,到达蒲州,听说西魏主生病就返回了。等回到都城后,西魏主已经痊愈,宇文泰又回到华州。
梁武帝派建康令谢挺、散骑常侍徐陵等人出使东魏,重新恢复以前的友好关系。徐陵,徐摛的儿子。
六月,东魏大将军高澄到北部边境巡视。
秋季七月庚寅朔日,发生了日食。
乙卯日,东魏大将军高澄到邺城朝觐。因为道士大多身份虚假,东魏开始废弃南郊的道坛。八月庚寅日,高澄返回晋阳,派尚书辛术率领众将领夺取长江、淮河以北地区,总共占领二十三个州。
侯景自从来到寿阳,就接连提出要求,朝廷从来没有拒绝过他。侯景请求娶王、谢两家的女子为妻,梁武帝说:“王、谢两家门第高贵而与你不相配,可以从朱、张以下的家族中寻访。”侯景愤恨地说:“将来我要把吴人的女儿许配给奴仆!”他又启奏索求一万匹锦缎为士兵制作战袍。中领军朱异建议给侯景青布。侯景又因为朝廷供给的武器不够精良,奏请派东冶的锻造工人,想要打造一些新的武器。侯景任命安北将军夏侯夔的儿子夏侯为长史,任命徐思玉为司马。夏侯
于是去掉姓氏中的“夏”,只称“侯”,假托是侯景的族侄。
梁武帝没有听从侯景的建议,和东魏友好往来,和睦亲近,此后侯景的奏章态度逐渐不恭傲慢起来,又听说徐陵等人出使东魏,反叛的想法更加强烈。元贞知道侯景怀有二心,多次向侯景请求返回朝廷。侯景对他说:“黄河以北的事情虽然没有结果,长江以南又何必担忧会失掉呢!为什么不稍微忍耐一下!”元贞感到害怕,逃回建康,把这些事情都报知朝廷。梁武帝任命元贞为始兴内史,也没有责问侯景。
临贺王萧正德,所到之处都会做出贪婪残暴不守法令的事情,多次受到梁武帝的怪罪,因此心怀愤恨,就暗中豢养一批敢死之士,储存粮食,积蓄财物,期望国家发生变乱。侯景知道他的想法。萧正德在北方和徐思玉相互赏识,侯景派徐思玉送信给萧正德说:“现在天子年老,奸臣扰乱国政。依我看来,梁朝很快就会因灾祸而灭亡。大王实在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中途却被废黜,四海之人怀有敬畏之情,诚心归附大王。我虽然不够聪敏,实在希望亲自为大王效劳。愿大王答应百姓的要求,上天可以鉴证我的诚心!”萧正德非常高兴地说:“侯公的美意,和我私下里的想法相同,这真是上天赐予我的机会!”他写信回复侯景说:“朝廷中的事,正如您所说的那样。我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现在我在朝廷以内,您在朝廷以外,怎么会不成功呢!事不宜迟,现在就是好时机了。”
鄱阳王萧范秘密奏报侯景在图谋反叛。当时梁武帝把边境的事务都委托给朱异,边境有消息朱异都会知道,朱异认为萧范所说的一定没有道理。梁武帝写信回复萧范说:“侯景孤单一人把性命交给我们,就像婴儿要靠人的乳汁来哺育一样。由此看来,他怎么会反叛呢!”萧范再次陈述说:“不早些将他消灭,就会给百姓带来灾祸。”梁武帝说:“朝廷对这件事自有处置,不用你再多虑了。”萧范又请求动用合肥的军队去讨伐侯景,梁武帝没有批准。朱异对萧范的使者说:“鄱阳王竟不允许朝廷养一个宾客!”从此萧范的奏表,朱异不再为他呈递给朝廷了。
侯景和羊鸦仁约定共同反叛,羊鸦仁拘捕侯景的使者而将这件事上报朝廷。朱异说:“侯景只有叛军几百人,能做什么!”朝廷敕令将侯景的使者押送到建康的监狱里,不久又把他释放了。侯景更加肆无忌惮,向梁武帝启奏说:“如果我的事是真的,我应该受到国法的惩罚。如果承蒙陛下的明察,就请杀死羊鸦仁!”侯景又进言:“高澄为人狡猾,怎么可以完全听信他的话!陛下听信他的谎言,力求和他通好,我私下里也觉得这件事很可笑。我宁愿冒粉身碎骨的危险,到仇人门前去拼命,请求将长江西部的一块地方,划归我管辖。如果不答应,我就率领兵马,来到长江边,杀向闽、越地区。这不仅会使朝廷蒙受耻辱,也会让三公顾不上吃饭。”梁武帝派朱异代他答复侯景的使者说:“比如一个贫寒的家庭,蓄养十个、五个食客,尚且能让他们满意。我只有一个宾客,就招致如此愤慨的话,这也是我的过错。”此后梁武帝赏赐给侯景更多彩绸和钱币,信使往来不断。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