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纪十九 翻译 第2节
西魏封皇子元儒为燕王,封元公为吴王。
侯景召宋子仙回京口。
邵陵王萧纶在郢州,以处理政事为由修建正阳殿,内外的书房,都题写文字。他的部下在军府里举止轻慢,郢州将官没有不怨恨的。谘议参军江仲举是南平王萧恪的主要谋士,劝说萧恪图谋对付萧纶。萧恪大惊,说:“如果我杀死邵陵王,可以使一处藩镇得到宁静,荆州、益州的宗室兄弟一定窃喜。天下如果平定,他们就会以亲情大义责备我了。况且最大的逆贼还没有铲除,骨肉亲属就自相残杀,这是自取灭亡之道。您还是别说了。”江仲举不听,他部署众将领,约定日期将要起兵。阴谋败露后,萧纶将他们镇压杀死。萧恪不安地前往谢罪,萧纶说:“这是一群小人做的,和兄长没有关系。凶党已经消灭,兄长不用为此担忧。”
王僧辩猛攻长沙,辛巳日,攻破城池,生擒河东王萧誉,将其斩首,把首级送到江陵。湘东王萧绎把首级送回长沙和身体一起下葬。当初,湘东王世子萧方等死的时候,临蒸人周铁虎功劳最大,萧誉对他委以重任。王僧辩擒获周铁虎,命令将他煮死,他大叫说:“侯景还没有消灭,为什么要杀壮士!”王僧辩认为他说的话奇伟就释放了他,让他回到军帐下。萧绎任命王僧辩为左卫将军,加授侍中、镇西长史头衔。
萧绎自去年就听说高祖的死讯,因为当时长沙还没有攻下,所以封锁消息。壬寅日,他才开始发丧,用檀木雕刻高祖像,安置在百福殿,祭拜十分恭谨,凡事都前往请示。萧绎认为天子被贼臣控制,不愿采用大宝的年号,仍然称太清四年。丙午日,萧绎下令大规模讨伐侯景,移送檄文到远近各地。
鄱阳王萧范来到湓城,把晋熙改为晋州,派他的世子萧嗣出任晋州刺史,江州下辖郡县的长官大多改换。寻阳王萧大心,政令所能下达的地区,不超出一个郡。萧大心派兵进攻庄铁,萧嗣和庄铁一向关系很好,就请求发兵救援他。萧范派侯瑱率领精锐士兵五千人去援助庄铁。从此这两个藩镇相互猜疑,再也没有讨伐叛贼的心思了。萧大心派徐嗣徽率领部众二千人,在稽亭修筑壁垒来防备萧范,鄱阳王收购粮食的门路被切断了,萧范的几万大军,没有地方寻找粮食,有很多人饿死了。萧范很生气,背上毒疮发作,在五月乙卯日,去世了。萧范的部众封锁消息不公布死讯,尊奉萧范的弟弟安南侯萧恬为主帅,拥有部众几千人。
丙辰日,侯景任命元思虔为东道大行台,镇守钱唐。丁巳日,他又任命侯子鉴为南兖州刺史。
东魏齐王高洋在设置官署的时候,任命勃海人高德政为管记,从此两人关系很亲密,无话不说。金紫光禄大夫丹杨人徐之才、北平太守广宗人宋景业,都擅长图谶,认为太岁星在午位,将会有改朝换代的事情,就通过高德政禀报高洋,劝他接受禅让。高洋把这事报告给娄太妃,太妃说:“你父亲像龙,你兄长像虎,尚且认为帝位不能妄图窃据,终身面朝北方为人臣。你是什么样的人,想要做舜、禹禅让的事吗?”高洋把这些话告诉徐之才,徐之才说:“正是因为才能比不上父兄,所以就应该早日登上帝位了。”高洋铸铜像进行占卜,于是派开府仪同三司段韶去问肆州刺史斛律金,斛律金来见高洋,坚持认为不可行,因为宋景业是带头宣扬受命之事的人,请求将他处死。高洋和众贵戚一起在娄太妃面前商议,太妃说:“我儿子懦弱直率,一定不会有这种想法,高德政喜欢制造事端,就教唆他这样做了。”高洋因为人心不能统一,就派高德政去邺城察看公卿的意向,还没有返回,高洋就率军队向东进发,抵达平都城,召集众功臣权贵商议,没有人敢回应。长史杜弼说:“关西,是国家的强敌,如果接受魏朝的禅让,恐怕他们会挟持天子,自称义兵而向东进犯,大王将怎样对付他们呢!”徐之才说:“现在和大王争夺天下的人,也是想做大王所做的事情。即使他倔强,不过也紧随我们之后称帝罢了。”杜弼无言以对。高德政来到邺城,婉言劝说公卿,没有回应的。司马子如到辽阳迎接高洋,坚持认为不可行。高洋想要返回晋阳,仓丞李集说:“大王为什么事来这里,现在却要返回?”高洋假装派他到东门办事,在那里把他杀死,同时又下令赏赐他十匹绡,于是返回晋阳,从此日常起居总是不高兴。徐之才、宋景业等人每天陈说阴阳交替和各种占卜的事,说应该早些领受天命。高德政也不断敦促。高洋让术士李密占卜,得到大横卦。李密说:“这是汉文帝受命的吉卦。”高洋又让宋景业用筮草占卜,得到乾卦又变化为鼎卦,宋景业说:“乾是人君之卦。鼎是代表五月的卦。大王应该在仲夏接受禅让。”还有人说:“五月不能入居官位,如果违犯,就会死在官位上。”宋景业说:“大王做天子,没有离职的时候,怎么能不死在自己的位置上呢!”高洋非常高兴,于是从晋阳出发。
高德政把在邺城察访到的每件事都记录下来,呈报给高洋。高洋命令身边的侍从陈山提沿驿道骑马急行,带着高德政记录的事条和一封密信交给杨愔。这个月,陈山提到达邺城,杨愔就召集太常卿邢卲商议制定礼仪制度,秘书监魏收起草九锡、禅让、劝进等文书,带领东魏宗室诸王进入北宫,扣留在东斋。甲寅日,东魏晋升高洋的官位为相国,总领百官,授予九锡。高洋走到前亭时,他所骑的马忽然跌倒,他对此很厌恶。来到平都城后,就不愿再前进了。高德政、徐之才苦苦哀求说:“陈山提先去邺城,恐怕会泄露消息。”高洋立即命令司马子如、杜弼沿驿道紧随进入邺城,观察事态变化。司马子如等人抵达邺城,众人认为大局已定,没有人敢持异议。高洋抵达邺城,召民夫带着建筑工具集中在城南。高隆之问道:“召集这些人干什么?”高洋面露怒色说:“我自然有事,您问这个干什么!想要因此被灭族吗!”高隆之谢罪后退下。于是民夫筑造圜丘,准备用于仪仗和祭祀的器物。
丙辰日,司空潘乐、侍中张亮、黄门郎赵彦深等人请求入宫奏事,东魏孝静帝在昭阳殿召见他们。张亮说:“五行交替运行,天命有始有终。齐王的圣德敬肃严明,天下万国归心景仰,希望陛下效法远古的尧、舜。”孝静帝面露严肃的神情说:“这件事已经推让很久了,我谨当退位让贤。”又说:“如果是这样,必须制作诏书。”中书郎崔劼、裴让之说:“诏书已经准备好了。”他们让侍中杨愔呈递诏书。东魏主签署后,问:“我将住在哪里?”杨愔回答说:“北城另有一处馆舍。”于是东魏主走下御座,步行到东廊,吟咏着范晔《后汉书》的一段赞辞说:“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有关部门请孝静帝出发,孝静帝说:“古人顾念遗落的簪子和破旧的鞋子,我想和六宫妃嫔告别,可以吗?”高隆之说:“现在天下还是陛下的天下,何况是六宫呢!”孝静帝步行进入后宫,和妃嫔及以下女眷告别,整个后宫都哭起来。赵国人李嫔吟诵着陈思王的诗说:“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直长赵道德备好一辆车停在东门,孝静帝登上车,赵道德赶上去抱住他。孝静帝呵斥他说:“我自认为敬畏天命而顺应人心,你是什么东西竟敢这样逼迫我!”赵道德还是不下车。车子出云龙门,王公百官向孝静帝下拜辞别,高隆之流下眼泪。孝静帝于是进入北城,住在司马子如的南宅,派太尉彭城王元韶等人捧着玺绶,把帝位禅让给齐王。
戊午日,齐王在邺城南郊即皇帝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天保。自魏敬宗以来,百官都停发了俸禄,到这时又重新发放了。己未日,北齐封东魏主为中山王,不再用臣下尊上之礼对待他了。北齐主追尊齐献武王为献武皇帝,庙号太祖,后来改为高祖;追尊文襄王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辛酉日,北齐主尊王太后娄氏为皇太后。乙丑日,北齐将东魏朝授予大臣的封爵据不同情况降级,其中为国家的建立而出力的大臣以及从关西、江南前来归降的人,不在降级之列。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