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纪九 翻译 第2节
治书侍御史安定人梁毗觉得苏威一人兼任五项职务,安于繁务,沉溺于显位,并无举荐贤才接替自己的想法,于是就上表对他加以弹劾。隋文帝说:“苏威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并且具有远大的志向和不凡的抱负,你突然提出要他让贤是什么原因?”他因此对群臣说:“苏威如果不是遇到了我,就没有机会施展抱负;我如果没有得到苏威,又如何能够推行安邦定国的策略呢?清河公杨素虽然具有无双的辩才,但在博古通今、协助我宣扬教化方面,就远比不上苏威。苏威若是遭逢乱世,必然会与西汉初年的南山四皓一样隐居起来,怎么能轻易让他屈服出仕呢!”苏威曾经对隋文帝说:“家父经常训诫我说:‘只要把《孝经》读熟,就足够用来安身立命和治理国家了,哪里需要读那么多书!’”隋文帝表示十分赞同。
尚书左仆射高颎希望避开权势,上表奏请辞职,将职位让给苏威,隋文帝打算成全他让贤的美名,同意将他仆射的职务解除。过了数日,隋文帝说:“苏威在前朝时隐居不仕,高颎能够引荐他这样贤能的人才。我听说引荐贤才者应当受到最高嘉奖,怎么可以让他失去官职呢?”于是下令恢复高颎的官职。高颎与苏威同心协力,朝中无论大小政事,文帝都与他们商议,然后才公布实施。因此文帝称帝多年,称得上天下太平。
太子左庶子卢贲看到高颎、苏威掌管朝政,心中感到十分不平。当时柱国刘昉同样被隋文帝疏远和猜疑。于是卢贲就私下鼓动刘昉和上柱国元谐、李询、华州刺史张宾等人密谋将高颎、苏威废黜,由他们五人一起辅政。同时,卢贲又鉴于晋王杨广正得到隋文帝的宠信,于是私下向太子杨勇进言说:“我本希望能常来看望殿下,却担心皇上得知了一定会谴责我,希望您能明察我的诚心。”后来他们的密谋败露,隋文帝下令追查清楚,于是刘昉等三人把所有罪责都推到了张宾和卢贲身上。公卿大臣上奏说应当将张、卢二人处死,隋文帝念及这两人都与他是旧交,不忍心处死他们,而是将他们贬为平民。
庚子日,隋文帝颁布诏令,众臣所有受前代北周所封的官品爵位,都和从前一样,不予降级。
丁未日,后梁国主派其弟弟太宰萧岩来到隋朝庆贺。
夏季四月辛巳日,隋朝实行大赦。戊戌日,将隶属于太常寺演奏散乐的乐户全部放归为平民,禁止演出杂戏。
朝廷派散骑常侍韦鼎与兼通直散骑常侍王瑳前往北周出使。辛丑日,韦鼎等人抵达长安,当时隋已经接受北周禅让,于是隋主就送他们前往北周静帝受封的介国。
隋主将汾州刺史韦冲召入朝中,任命他为兼散骑常侍。当时征发稽胡族的人修筑长城,汾州胡人中的一千余人在征发的路上叛逃。隋文帝召见韦冲询问计策,韦冲回答说:“夷狄的性格容易反复,原因都是州郡长官不称职。我请求前往,用道理对他们加以安抚,可无须劳动军队而平定叛乱。”隋文帝很赞同他的说法,就派他前去运用怀柔政策对叛逃的胡人加以招抚,不出一个月,那些胡人一起前来归附,并前往长城服役。韦冲是韦夐之子。
五月戊午日,隋朝将邘公杨雄封为广平王,将永康公杨弘封为河间王。杨雄是高祖杨坚的族子。
隋主暗中害死北周静帝,为他举行葬礼,在恭陵安葬了他;让静帝的族人宇文洛充当他的后代。
六月癸未日,隋文帝颁布诏令,命令内外百官在郊祀上天和庙祭先祖时,都要按照《礼经》的规定穿戴冠冕服饰。在朝会时所穿的朝服及国家所用的各类旗帜、祭祀时使用的牲畜都崇尚红色,将帅兵士的军服定为黄色,官吏平民的日常服装通用杂色。秋季七月乙卯日,隋主开始穿黄色的衣服,百官都表示祝贺。于是百官的常服和庶民的一样,都穿黄袍。隋主的朝服同样如此,只有系十三环金带这一点有区别。
八月壬午日,隋朝将东京洛阳的六府官署废除。
吐谷浑入侵凉州,隋主命令行军元帅乐安公元谐等率领数万步、骑兵发起反攻。乐谐率军先在丰利山将吐谷浑的军队打败,又在青海湖将吐谷浑太子可博汗打败,俘获、斩杀的人数超过一万。这使吐谷浑全国震骇,共有三十名王、侯率领各自部落前来归降。吐谷浑可汗夸吕统率亲兵向远方逃走。隋主将吐谷浑高宁王移兹裒封为河南王,让他统领归降的吐谷浑部众。又将元谐任命为宁州刺史,将行军总管贺娄子幹留在凉州镇守。
九月庚午日,将军周罗睺领兵进攻隋朝的故墅城,并将其攻占。萧摩诃也领兵向隋江北地区发动进攻。
隋朝奉车都尉于宣敏奉命出使巴、蜀,返回朝廷,上奏说:“蜀地有肥沃的土壤,贤才辈出,物产丰富,由于周朝衰落,使得王谦能够在那里兴兵作乱。因此陛下应当在那里建立藩国,封赐给子孙。”隋文帝很赞同。辛未日,将越王杨秀任命为益州总管,改封蜀王。于宣敏是于谨的孙子。
隋朝任命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同为行军元帅,派军队进攻陈朝;又派尚书左仆射高颎节制协调各路军队。
起初,北周、北齐官府先后共铸造了四种钱币,另有民间私自铸造的钱币,名称和品种非常杂乱,重量也不一样。隋主十分忧虑,于是下令改铸五铢钱,在所铸钱的背面、正面、钱身和钱孔的边缘都铸有凸起的轮廓,每一千枚的重量是四斤二两。绝对不许再使用前代的古钱和民间的私铸钱。把新五铢钱的样品放在各处关口,只要发现与样品不符的钱币,便立即没收入官予以销毁。从此,隋朝的钱币得以统一,民间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隋朝郑译在上柱国任上退休归家,隋文帝给予他的赏赐很丰厚。郑译认为自己受到文帝的疏远,于是请道士来设坛做法事祈福,这件事遭到他家的婢女告发,人们觉得这是巫术诅咒,郑译又因为与母亲分开居住,也被御史台弹劾,因此官爵被削。隋主还颁布诏书说:“若是让郑译留在世上,他就成了违背臣子之道的人;若是处死他,他到阴间后就成了不孝的鬼。不论怎样处置,都会使阴间、阳间两个世界被玷污,实在没有可安置他的地方。应当赐他一本《孝经》,让他去熟读。”仍然让他与母亲一同居住。
当初,北周的法令与北齐比起来,烦琐却不得要领,于是隋文帝命令高颎、郑译和上柱国杨素、率更令裴政等人重新进行修订。裴政对前代典故很熟悉,通晓执政的方法,于是将魏、晋旧律汇集起来,下至南齐、南梁各个朝代的继承变革,轻重宽严,取其中恰当的量刑做法或规定,完成新律编订。当时有十余人参与修订,只要有疑难的地方,全部由裴政裁定。于是将前代斩首后挂在木杆上示众的枭刑、车裂于市的刑和鞭打于朝堂的鞭刑废除,如果没有犯谋叛以上死罪,就不收捕族人连坐治罪。新律中规定的死刑分绞刑和斩刑两种;流刑自两千里至三千里共有三等;徒刑自一年至三年共有五等;杖刑自六十下至一百下共有五等;笞刑自十下至五十下共有五等。另外制订了八议、申请减罪、官品减罪、纳铜赎罪、官职抵罪等条款,以表现对士大夫的优待。新律也将前代审讯囚犯时常见的残酷刑法革除,规定不允许拷打超过二百下;就连刑具、枷杖的大小,也做出了相应规定。同时,还规定平民若有枉屈而得不到县里受理的,可以依次向郡、州申诉;若是郡、州仍然不受理,可以直接向朝廷申诉。
冬季十月戊子日,隋朝开始实施新律。隋文帝颁布诏书说:“绞刑可使人毙命,斩刑能让人身首分离,除掉作恶的形体,这样已是严厉至极。前代的枭首、身,并不符合道义,起不到惩恶肃纪的作用,只是残忍苛刻的表现。使用鞭刑对囚犯的身体肆意摧残,令犯人病彻骨肌,其残酷不在脔割肌体之下。鞭刑虽然是从古时就存在的法律科条,但它并非推行仁政的君主应当采用的刑法。所以,枭刑、
刑和鞭刑,一律废除。同时,在新律中表示对功臣元勋的尊崇,对他们不使用徒刑;对乘轩服冕的高官显贵以及他们的亲属有所优待。前代的六年流放,改为五年;前代的五年徒刑,改为三年。其余以轻的取代重的、将死的变为生的条款,非常多,在文本中都有相当完备的规定。另外,前代的杂格、严科等条目,同样全部削除。”自此,隋朝的法制就得以固定,后世也大多遵用隋律。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