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纪三 翻译 第2节
杨广与安州总管宇文述素来交好,想拉拢宇文述,于是奏请任命宇文述为寿州刺史。杨广格外亲近信任总管司马张衡,张衡为杨广计划夺取宗子的地位。杨广向宇文述询问计谋,宇文述说:“皇太子不得宠爱已经很久了,他的德行天下无人知晓。大王以仁德、孝顺著称,才华能力超过世人,数次被任命为统领军队的将领,频繁地建立大功;皇帝与皇后都对您非常钟爱,四海之内的声望,实际上已经归向大王。但是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而我处于你们父子骨肉之间,实在不容易谋划。但是能够使皇帝改变心意的人,只有杨素一人,而能与杨素商议筹划的人,只有他的弟弟杨约一人。我十分了解杨约,请您派我去京师,与杨约见面,一起谋划此事。”杨广大为喜悦,送给宇文述很多金银珠宝,作为他入关进京的费用。
杨约当时担任大理少卿,杨素凡是要有所作为,都先和杨约商量,然后再做。宇文述邀请杨约,陈列了许多玩物器皿,与他一起畅饮、赌博,每次都假装赌输了,把杨广所送的金银珠宝都输给了杨约。杨约得到了很多,十分感谢宇文述。宇文述就说:“这些金银珠宝是晋王赏赐的,让我与你一同玩乐。”杨约大为惊讶,问:“为什么这么做?”宇文述就转述了杨广的意思,游说杨约说:“守行正道固然是人臣的本分;但是违反常规,而不失义理,也是明智者的期望。自古以来的贤人君子,没有不是随着时机的消长来避免祸患的。你们兄弟的功名超过了世人,执掌大权已经很多年了,朝中大臣受到你们的压制和侮辱的,已经数不清了!同时,皇太子因为想要做的事情总是做不到,经常切齿痛恨执政的大臣;虽然您主动结纳皇上,但是想要危害您的人本来已经很多了!皇上一旦驾崩,舍弃群臣而去,您又依靠谁来庇护呢!如今皇太子不得皇后喜爱,皇上一直有废黜皇太子的意图,这您是知道的。如今请求皇上册立晋王为太子,那就全凭您哥哥的一张嘴了。如果真的能够在这个时候建立大功,晋王一定永远把这件事铭记在心,这样您就可以消除累卵之危,而地位如同泰山一样稳固。”杨约认为很有道理,于是把这话告诉了杨素。杨素大为喜悦,拍着手说:“我的智慧谋虑还没有想到要废立太子,幸亏你启发了我。”杨约知道他的计谋达成了,又对杨素说:“如今皇后提出的建议,皇帝没有不采纳的,应该趁机尽早自动结交依托皇后,就会长久地保持荣华富贵,并且传给子孙后代。哥哥如果迟疑,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令太子执掌朝政,恐怕不久就会大祸临头了!”杨素听从了杨约的意见。
过了几天,杨素进入皇宫侍奉酒宴,不经意地称赞说“晋王孝敬友悌,恭敬节俭,如同他父亲一样”。借此揣摩独孤皇后的心意。独孤皇后流着眼泪说:“您的话说得很对!我儿子阿极为孝敬友爱,每次听说皇上和我派遣宫内的使者去,一定亲自到边境迎接;说到远离双亲,没有一次不流泪的。还有他新娶的妻子也很令人怜爱,我派婢女前去,她常与婢女同寝同食。哪里像
地伐和阿云相对坐着,整日纵情晏饮,亲近小人,猜忌防备至亲骨肉!所以我更加怜爱阿,时常恐惧
地伐将他秘密杀害。”杨素已经得知了皇后的心意,所以就极力述说太子不成器。皇后于是赏给杨素很多财物,让他辅佐文帝废立太子。
杨勇对他们的阴谋有一些了解,十分忧虑恐惧,却想不出办法来,便派新丰人王辅贤制作了很多巫术诅咒之物,来进行厌胜;又在府邸的后园修建了一个平民村,房屋盖得低矮简陋,杨勇常常在里面睡觉休息,穿着粗布衣服,坐着草垫子,希望以此避灾。文帝得知杨勇自感不安,在仁寿宫派杨素去观察杨勇的行为。杨素到了东宫,只坐下休息,却不进入,杨勇整理好衣服等待杨素,杨素故意长久不进门,借此来激怒杨勇;杨勇怨恨杨素,并表现在言行上。杨素于是报告说:“杨勇怀恨在心,恐怕会发生变故,希望陛下多加提防侦察。”文帝听了杨素的污蔑和毁谤之辞,更加怀疑杨勇了。独孤皇后也派人窥探东宫,纤细琐事都上报给文帝,并乘机添油加醋来构陷杨勇的罪状。
文帝于是疏远并猜忌杨勇,竟然在玄武门到至德门之间的道路上,设置窥探的人,来监视杨勇的动静,事无巨细,都随时奏报上闻。同时,还下令在东宫值宿警卫侍官以上的人,姓名簿籍全部归属各个卫府管辖,有勇猛矫健的,都被调走。并且外放左卫率苏孝慈担任淅州刺史,杨勇更加不高兴。太史令袁充对文帝说:“我观察天象,应当废黜皇太子。”文帝说:“天上的气象出现很久了,群臣都不敢说出来罢了。”袁充乃袁君正的儿子。
晋王杨广又命令督王府军事姑臧人段达私下贿赂东宫受宠的臣子姬威,命他窥伺太子的动静,秘密上报给杨素;于是朝廷内外到处都有诽谤杨勇的言论,有关杨勇的罪过,天天都可以听到。段达趁机胁迫姬威说:“太子的过失,皇上都知道了。我已经得到密诏,一定要废黜太子;你倘若能告发杨勇的罪过,就能大富大贵!”姬威同意了,立刻上书告发杨勇。
秋季九月壬子日,文帝从仁寿宫返回,第二天,来到大兴殿,对侍臣说:“我刚刚返回京师,应该开怀畅饮才对;却不知为什么变得抑郁愁苦!”吏部尚书牛弘回答说:“是臣等不能胜任职责,使陛下愁苦劳累。”文帝已经多次听说对杨勇的污蔑诽谤,料想朝臣们都已经知道了,于是向朝臣们发问,希望听到有人能指出太子的过失。牛弘的回答没能迎合文帝的旨意,文帝因此变了脸色,对东宫的官吏僚属说:“仁寿宫与这里相隔不远,然而我每次返回京师都必须严格做好仪仗和保卫,就像进入敌国一样。我因为得了痢疾,不敢脱衣服睡觉。昨天晚上想要上厕所,本来在后边的房间,但是担心有紧急之事,就转移到前殿居住,难道不是你们这些人想要弄垮我的家国吗!”于是把太子左庶子唐令则等几人逮捕交付有关部门审讯;命令杨素把东宫的种种事情告诉近臣。
杨素于是公开地说:“我奉敕令到京师,命令皇太子追查刘居士的余党。太子接到诏令,就变了脸色,非常愤怒,全身肌肉颤动,对我说:‘刘居士的党徒已经全部伏法,让我到哪里去彻查呢!你担任右仆射,被委以重任,应该自己去查核此事,与我有什么关系!’又说:‘从前禅让大事要是不能成功,我先受到诛杀,现在父亲做了天子,竟然使我不如几个弟弟,任何事情都不能自作主张!’因而长叹说道:‘我觉得太不自由了。’”文帝说:“我很早就觉得这个儿子不能继承帝位了,皇后常常劝我废黜他,我因为他是我还是平民的时候生的,又是长子,希望他能够渐渐改正错误,所以克制隐忍到今天。杨勇曾经指着皇后的侍女对人说:‘她们都是我的。’这话说得多么奇怪。他的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深深怀疑她是被毒死的,曾经责备他,他就埋怨说:‘将来要杀掉元孝矩。’这是想要害我,而迁怒他人罢了。长宁王刚刚出生的时候,我和皇后抱过来抚养他,杨勇自己心中有彼此分别的想法,接连派人索要回去。并且云定兴的女儿,是云定兴在外面私自生下的,想想她的出身来历,怎么可以断定是他的子女呢?以前晋朝的太子娶了屠户的女儿,他的儿子就喜好屠宰之事。如今倘若所传非人,就会乱了宗祠。我虽然德行不如尧、舜,但终究不能把天下百姓交付给不肖的儿子!我总是担心他会谋害我,防备他如同防备大敌一样;如今我打算废掉他,来使天下安定。”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