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唐纪 » 唐纪十三 > 唐纪十三 翻译 > 第2节

唐纪十三 翻译 第2节

李世生僻字_古文自编19662号曾经得急病,药方说“用胡须烧成的灰入药可以治疗”,皇上剪下自己的胡须,为他配药。李世生僻字_古文自编19663号叩头直至出血而哭着拜谢。皇上说:“这是为国家,不是为您自己,有什么可感谢的?”李世生僻字_古文自编19664号曾经陪同赴宴,皇上从容地对他说:“我想在群臣中找到一个可以把孤儿托付给他的人,没有人能超过您,过去您不辜负李密,又怎么会辜负我呢?”李世生僻字_古文自编19665号流着眼泪辞谢,把手指头咬出血,于是喝得大醉。皇上解下身上穿的衣服为他披上。

癸巳日,朝廷下诏解除魏王李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等职务,降爵位为东莱郡王。李泰府里的僚属中深受亲近的人,都被流放到岭南。由于杜楚客的哥哥杜如晦有功勋,他得以免于死罪,被废为庶人。给事中崔仁师曾经私下请求立魏王李泰为太子,被降职为鸿胪少卿。

庚子日,朝廷规定太子拜见三师的礼仪。在殿门外迎接,太子先下拜,三师答拜。每一道门都要让三师先走。三师坐下,太子才能坐下。太子写信给三师,前后署名、加“惶恐”二字。

五月癸酉日,太子上表陈述“李承乾、李泰只有几件随身的衣服,饮食也不合口味,幽禁的忧愁值得怜悯,请求敕令有关部门,为他们提供优厚的生活用品”。皇上采纳了。

黄门侍郎刘洎进言陈述“太子应该勤奋学习,亲近师友。现在太子入宫侍奉,动辄超过十天到一个月,太师和太保以下的官员,很少受到太子的接待并与其谈话,希望陛下稍微抑制对子孙的爱心,弘扬远大的规划,就是天下人的大幸事”。皇上于是命令刘洎和岑文本、褚遂良、马周轮流到东宫,和太子来往谈论。

六月己卯朔日,发生了日食。

丁亥日,太常丞邓素出使高句丽返回,请求在怀远镇增派戍边士兵来威逼高句丽。皇上说:“‘远方的人不顺服,就修持文德来招抚他们’,从没听说过增加一二百个戍边士兵就能威镇远方的。”

丁酉日,右仆射高士廉让出职位,朝廷批准,他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爵位和封邑不变,仍然担任同门下中书三品,主持政事。

闰六月辛亥日,皇上对近臣说:“我自从立太子以来,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教诲他,看见他吃饭,就说:‘你知道耕种的艰难,就能永远吃到这些饭了。’我看见他骑马,就说:‘你知道马要有劳有逸,不耗尽它的力量,就能永远骑着它了。’我看见他坐船,就说:‘水能够承载船,也能够倾覆船,人民就像水,君主就像船。’我看见他在树下休息,就说:‘木头遵从绳墨就能正直,君主听从进谏就能圣明。’”

丁巳日,朝廷诏令太子执掌左、右屯营兵马事务,屯营大将军以下官员一并接受他的指挥。

薛延陀真珠可汗派他的侄子突利设来到朝廷送聘礼,进献马五万匹,牛、骆驼一万头,羊十万只。庚申日,突利设进献食物,皇上亲临相思殿,大规模宴请群臣,安排十套乐班,突利设两次下拜祝皇上长寿,朝廷对他的赏赐非常丰厚。

契苾何力进言:“不可以和薛延陀通婚。”皇上说:“我已经答应他们了,身为天子怎么可以食言呢?”契苾何力回答说:“我不是想要陛下突然拒绝他们,而是希望暂且拖延这件事。我听说古时候有迎亲的礼仪,如果敕令夷男让他亲自迎娶新娘,即使不到长安,也应该到灵州。他一定不敢来,那么拒绝他就有理由了。夷男本性刚烈暴戾,既然不能通婚,他的部下又怀有异心,不到一二年一定会病死,他的两个儿子争夺可汗之位,陛下就可以轻易制服他们了。”皇上采纳了,于是征召真珠可汗让他亲自来迎娶新娘,还发布诏书说将要在灵州和他相见。真珠非常高兴,想要去灵州,他的大臣劝谏说:“或许会被对方扣留,到时候就追悔莫及了!”真珠说:“我听说唐朝天子有圣明的德行,我可以亲自前去见他,死也没有遗憾了,况且漠北一定会有人主事。我前去的决心已经定了,不要再多说了!”皇上连续三次派使节,接受薛延陀所进献的各种牲畜。薛延陀先前没有牲畜棚,真珠征调的各部落牲畜,往返上万里,途经沙石地带,没有水源和牧草,死亡将近一半,超过期限也没有到。议论的人认为聘礼没有准备好就和对方通婚,这会使戎狄轻视中原。皇上于是下诏拒绝和薛延陀通婚,停止亲临灵州的计划,追回前几次派出的使者。

褚遂良上疏,认为:“薛延陀可汗本来是突厥的一个俟斤,陛下荡平塞外的沙漠,万里之内一片衰败,残余势力疲于奔命,要有一个首领,朝廷下诏赐给他旗鼓,立他为可汗。近来朝廷再次降下大恩,同意和他们通婚,向西告知吐番,向北通知思摩,连中原的儿童,也没有不知道这件事的。陛下亲临北门,接受他们进献的食物,朝中群臣和四方蛮夷,整天宴饮庆贺。人们都说陛下想要安抚百姓,不吝惜自己的女儿,凡是天下众生,哪个不心怀感激?现在一旦产生变化,有所反悔,我为国家的声誉受损感到惋惜。这样做得到的很少,失去的却很多,矛盾产生以后,一定会因结怨而在边境交战。他们国家怀着受骗的愤怒,我国民众怀着背约的惭愧,恐怕不是慑服远方之人、训诫边关将士的好办法。陛下君临天下已经十七年了,凭借仁德恩惠统治百姓,凭借诚信道义安抚蛮夷,没有人不心悦诚服。背约实在没有道理,为什么就不能使其有始有终呢?龙沙城以北,部落众多,中原想要讨伐他们,终究不能全部消灭,应当用仁德来安抚,使作恶的一方在蛮夷而不在中原,失信的一方在对方而不在我方,这样尧、舜、禹、汤就远不及陛下了!”皇上不听。

这个时候,群臣中有很多人进言:“国家既然答应和薛延陀通婚,并且接受对方的聘礼,不可以失信于戎狄,使边境再生战乱。”皇上说:“各位都只知道古代的事情而不知道今天的形势。从前汉初时匈奴强大,中原衰弱,所以要将子女梳妆打扮、舍弃金银丝帛来引诱对方,这是合乎时宜的。现在中原强大,戎狄衰弱,用我们的步兵一千人,就可以击败胡人的骑兵几万人。薛延陀能够伏在地上叩头下拜,顺从我们的意愿,不敢骄横傲慢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刚立君长,其他部落和他们不属于同一民族,想要借助中原的势力来威慑制服他们罢了。他们中的同罗、仆骨、回纥等十几个部族,兵力各有几万人,如果合力攻打薛延陀,立即就能将其灭掉,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也是由于畏惧中原所立的可汗。现在把宗室女嫁给他,他就会仰仗自己是大国的女婿,其他部落谁敢不服从!蛮夷人面兽心,一旦稍微不满意,一定会反咬一口造成祸害。现在我回绝其婚约,扣压他们的聘礼,其他部落知道我们将其抛弃,很快就会将他们瓜分,各位依次记住这些话。”

臣司马光说:孔子说可以舍弃食物、舍弃军队,不可以舍弃诚信。唐太宗深知不能和薛延陀通婚,那么当初不答应和他通婚就可以了。既然答应了,却又仰仗强势背信弃义而回绝对方,即使灭掉薛延陀,也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帝王发号施令,能不慎重吗?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