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三十 翻译 第2节
唐朝初年,公主的实封食邑只有三百户,到了中宗时期,太平公主的食邑多达五千户,大致上每户以七个成人为限。开元年间以来,皇上的妹妹最多只有一千户,皇上的女儿又减半,每户都以三个成人为限;驸马都被封为三品员外官,而不担任实际职务。这些公主的食邑收入太少,导致不能满足车马服饰的花费,皇上身边的人也说这些公主的收入太少,皇上说:“百姓的租赋,不是我的私人财产。战士在前方出生入死,赏赐不过是一些布帛;这些女子有什么功劳,却能享用那么多的食邑封户呢?再说这么做也可以让她们知道节俭。”秋季七月,咸宜公主即将出嫁,才加食邑实封到一千户。咸宜公主,是武惠妃的女儿。所以其他公主的食邑都加到一千户。
冬季十月戊申日,突骑施入侵北庭以及安西拨换城。
闰十月壬午朔日,发生了日食。
十二月乙亥日,册立前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为寿王李清的妃子。杨玄琰,是杨汪的曾孙。
这一年,契丹王李过折被他的臣子涅礼杀死,他的儿子也全被杀死,只有一个儿子剌乾逃到安东都护府而幸免一死。涅礼上书说李过折刑罚残暴,百姓心中不安,所以才杀了他。皇上赦免了涅礼的罪行,并任命他担任松漠都督,然后赐书指责说:“你们蕃人多对君长不义,并且一向如此,朕也知道。然而李过折是你的君主,如果因为有罪就随便杀掉他,那么做你们国家的国王,不是太危险了吗!恐怕你做了国王,将来也会有人把你杀死。永远都生命难保,谁还愿意当国王呢!也应该为以后着想,怎能只图眼前的畅快!”不久,突厥出兵向东侵扰奚、契丹,涅礼与奚王李归国合力打败了突厥。
二十四年(丙子,公元736年)
春季正月庚寅日,皇上下敕书说:“天下的逃亡户,可以在今年年底前向官府自首,有旧产业的,令他们返回原籍,没有家产的,另外等待安置;超过期限不自首的,就派专使搜寻,分散发配到各地军队中服役。”
北庭都护盖嘉运带兵攻打并大败突骑施。
二月甲寅日,皇上在朝堂上宴请新任命的县令,作了《令长新戒》一篇,颁赐给各地县令。
庚午日,更改皇子的名字:李鸿更名为李瑛,李潭更名为李琮,李浚更名为李玙,李洽更名为李琰,李涓更名为李瑶,李滉更名为李琬,李涺更名为李琚,李潍更名为李璲,李沄更名为李璬,李泽更名为李璘,李清更名为李瑁,李洄更名为李玢,李沭更名为李琦,李溢更名为李环,李沔更名为李理,李泚更名为李玼,李漼更名为李珪,李澄更名为李珙,李潓更名为李瑱,李漎更名为李璿,李滔更名为李璥。
依据旧制,由考功员外郎主持科举考试。有一个名叫李权的进士,欺侮考功员外郎李昂,评议的人都认为员外郎官位太低,不足以服众。三月壬辰日,皇上下敕书,从今以后,委派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派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征讨叛变的奚、契丹,安禄山仗恃勇力,轻率进攻,被敌人打败了。夏季四月辛亥日,张守珪奏请杀了安禄山。安禄山在临刑前大声呼喊说:“张大夫你难道不想消灭奚和契丹吗?怎么能杀掉我安禄山!”张守珪也认为安禄山骁勇善战,爱惜他的才能,因此把他送到京师。张九龄在奏章上批道:“从前齐国的大将穰苴杀了傲慢的监军庄贾,吴国的孙武杀了不服从命令的宫女。倘若张守珪已经下了军令,安禄山便不能免死。”皇上爱惜安禄山的才能,下敕书免除他的官职,以平民的身份为将领兵。张九龄一再争辩说:“安禄山违抗军令败军,按照法律,不能不杀。而且我看他的相貌有造反的特征,不把他杀了一定会成为后患。”皇上说:“你不要像晋朝王夷甫看石勒那样看安禄山,冤枉杀害了忠良之士。”最终仍然赦免了安禄山。
安禄山,本是营州的杂种胡人,原本叫阿荦山。他的母亲是女巫;父亲死后,母亲带着他嫁给了突厥人安延偃。遇到突厥部落败散,就与安延偃哥哥的儿子安思顺一起逃到幽州,所以冒姓安氏,取名禄山。又有个名叫史窣干的杂种胡人,与安禄山是街坊邻居,二人生日相差一天。等到长大后,两人交情笃好,都做了互市牙人,以骁勇闻名。张守珪任用安禄山为捉生将,安禄山每次带领几名骑兵出去,往往能擒获数十名契丹人回来。再加上安禄山为人狡猾,擅长揣摩人心,张守珪因此非常喜爱他,把他收为养子。
史窣干曾经因为欠了官债,逃亡到奚族地区,被奚族巡逻士兵抓到,要杀掉他;史窣干于是欺骗他们说:“我是唐朝的和亲使者。你们如果杀了我,灾祸就将降临到你们的国家。”巡逻士兵相信了他的话,把他送到奚王的牙帐。史窣干见到了奚王,只拱手行礼而不下拜,奚王虽然恼怒,却因为畏惧唐朝,不敢杀掉他,还用待客的礼节招待他,让他住到馆舍里,还派出一百人跟随史窣干入朝。史窣干对奚王说:“大王您虽然派了这么多人入朝,我看他们的才能都不足以见到我们的天子。听说大王有一名名叫琐高的良将,为什么不让他一起入朝!”于是奚王立刻下令琐高与部下的三百人随从史窣干入朝。史窣干快到平卢时,先派人对军使裴休子说:“奚王派琐高带领精锐一同来,扬言要入朝,实际上是想偷袭军城,应该严加防备,先下手为强。”裴休子于是整顿军队来出迎接,到了馆舍,把一同前来的奚兵全部活埋,然后绑了琐高送到幽州。张守珪认为史窣干立下大功,就上奏任命他为果毅,后来逐步被提升为将军。史窣干后来入朝奏事,皇上跟他谈话,非常喜爱他,就赐名为思明。
前任连州司马武攸望的儿子武温昚因为犯了与权贵勾结的罪行,被杖责致死。乙丑日,朔方、河东节度使信安王李祎被降职为衢州刺史,广武王李承宏被降职为房州别驾,泾州刺史薛自劝被降职为澧州别驾;都是因为与温昚结交的缘故。李承宏,是幽王李守礼的儿子。辛未日,蒲州刺史王琚被降职为通州刺史;原因是与李祎通过书信。
五月,醴泉县的妖人刘志诚作乱,驱逐劫掠过路的行人,即将前往咸阳。村民们上报官府,并焚毁坏桥梁封锁交通来阻拦他们,刘志诚的部众于是溃散。几天之后,全被擒获斩杀。
六月,首次按月发给百官薪俸。
当初,皇上因为亲耕藉田而大赦天下,命令有关部门讨论增加祭祀宗庙的笾豆祭品以及服制规定中不合理的地方。太常卿韦奏请祭祀宗庙时为每一神主祭献笾豆十二。
兵部侍郎张均与职方郎中韦述议论说:“圣人不仅知道孝子对父母的深情,而且也深知天下物品众多,因此订立制度来加以节制。人们的嗜好原本就没有标准,宴会表达私恩的酒菜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所以圣人对一切事情都依据古制来办事。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到喜欢吃芰,他死后,屈建并不把芰当作祭品来祭祀他,这是因为不能拿个人的喜好来违背国家的礼制。现在想要用精美丰富的食物来祭祀祖先,如果逾越旧时规定的制度,将会有什么限制呢!《尚书》说:‘祭祀时用的黍稷并不馨香,只有贤明的德行才是馨香的。’如果认为现在祭祀用的珍美的食物是平常所吃的,求神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没有必要拘泥于古代的制度,那么簠、簋都要撤去而用盘、盂、杯、案等来代替,《韶》乐和《濩》乐等可以不奏而用箜、篌、筝、笛来代替。既然不是礼制规定的物品,后代的子孙们靠什么瞻观礼数呢!再说神是用精神灵明来接感于人的,并不要求对他的祭祀铺张丰盛;如果违背了礼法,祭祀物品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怎么可以废弃礼制的正道而随从一般的习俗呢!君子尚且对人都要有礼节,不求随便迎合;何况是祭祀宗庙,怎敢忘记旧有的制度呢?”
太子宾客崔沔议论认为:“祭祀这种制度的兴起发源于远古时代。当人们还茹毛饮血的时候,就用毛血作祭祀物品;没有发明酒时,就用清水祭奠。传到后代的帝王,祭祀用的礼物才逐渐完备起来;然而为了向神明致敬,不敢废弃过去的旧制度。用笾、豆、簠、簋、樽、罍这些器物来盛放的祭祀物品,都是周代人平时吃的食物,与宴飨宾客所用的食物是相同的,而周公制定礼仪时,把这些东西与毛血、清水一同进献给鬼神。国家应该依照礼法来建立准则,依据时代的变迁来制定规范,宗庙四时的祭飨,礼法规定的祭品全部陈列,是采用周朝的制度。向祖先的陵园献上食物,把平常所吃的物品全部陈列,这是遵照汉代的制度办事。把各地进贡的物品用作祭祀,是为了让祖先享用远方的物品。把新出产的物品用作祭祀,是为了顺从时令的变化。皇上在苑囿之内亲自耕种收获的庄稼,打猎时亲自射中的猎物,无不是先用来祭祀祖先,然后才食用,这是为了充分表达诚心孝敬的心意。如果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就是孝敬至极了,何必还要增加祭品呢!只要重申敕命给有关官吏,对祭祀不要有简陋怠慢,那么鲜美肥浓的祭品都献上去了,不必再增加笾、豆的数量。”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