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唐纪 » 唐纪三十七 > 唐纪三十七 翻译 > 第2节

唐纪三十七 翻译 第2节

甲午日,皇上将兵部侍郎吕生僻字_古文自编21832号任命为同平章事。乙未日,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苗晋卿任命为太子太傅,将王玙任命为刑部尚书,将他们全都罢免政事。又将京兆尹李岘任命为吏部尚书,将中书舍人兼礼部侍郎李揆任命为中书侍郎,与户部侍郎第五琦一同担任同平章事。皇上对李岘非常看重,李岘也将经国治邦当成己任,因此军国大事大多都由李岘一人处理。当时京城有很多盗贼,宦官李辅国请求从羽林军中挑选五百骑兵以备巡逻。李揆上疏说:“从前西汉王朝以南北二军互相牵制,因此周勃从南军进入北军,使刘氏得以安定。我朝设置南牙与北牙,文臣和武将有所区分,使其互相监督。如今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在夜间巡视,如果出现突发事件,怎么能加以制止呢!”于是作罢。

丙申日,皇上将郭子仪任命为东畿、山东、河东诸道元帅,暂时代行东京留守职权。又将河西节度使来瑱任命为陕州刺史,兼任陕州、虢州、华州节度使。

夏季四月庚子日,泽潞节度使王思礼在潞城东面将史思明的将领杨旻击溃。

太子詹事宦官李辅国,从皇上在灵武时,就担任元帅府行军司马,侍奉在皇上身边,宣布传达诏敕诰命,皇上把四方进呈的文书奏疏,印玺符契,早晚军队的号令,一概委任他掌管。等到收复京师,李辅国又专管禁军,常常在宫中的署舍居住,颁布制敕一定要由李辅国画押签署,然后才能施行,宰相和百官偶尔有事上奏,都要经李辅国禀告、领旨。李辅国经常来到银台门裁决国家政事,事务无论大小,都由李辅国口头草拟制敕,写好后交付外面执行,等事情办完后才向皇帝上奏。李辅国又设置数十名察事,让他们偷偷地打听民间的秘密事情,然后再进行审讯。如果要对什么案子进行追查,朝廷没有敢于拒绝的部门。在御史台与大理寺内关押的重刑犯人,有的尚未完成审讯,李辅国就追到银台门,一时把这些人全部释放。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三司和府、县在审理案件时,都先向李辅国报告,判罚的轻重都随他的意愿决定,声称是按照皇上的制敕实行,也无人敢不服从。宦官不可以直接称呼李辅国的官名,都将他称为五郎。李揆家在崤山以东是名门大族,见到李辅国还要以子弟身份施礼,称他为五父。

等到李岘担任宰相,在皇上面前叩头,论说皇上的制敕都应当出自中书省,并详细陈述了李辅国专权乱政的行为,皇上因此醒悟,赞赏李岘的正直。李辅国在做事时也有很多改变,将其设置的察事罢除。李辅国因此还要辞去元帅府行军司马一职,请求回归太子詹事的本官,皇上没有答应。皇上下制说:“近来由于军国大事繁多,有时让人宣布口头命令处理政事。从今天起,各种索取以及杖刑发配囚犯之事,一律停止。若不是由中书省宣布的敕命,都不可以施行。朝野内外所有的事务,都分别由主管部门处理。英武军的虞候和禁军六军的各使、各司,近来或许由于争论,便各自追索犯人,从今天开始,案件全部要经御史台和京兆府处理,如果台、府官员的处理和判决不公,可以写状上奏。各种法令除十恶、杀人、奸、盗、伪造罪外,其余过于烦多的条款,一律删除,仍然委托中书省、门下省和法官详细审定后上奏。”李辅国因此对李岘十分忌恨。

甲辰日,朝廷设置陈州、郑州、亳州节度使,将邓州刺史鲁炅任命为节度使,将徐州刺史尚衡任命为青州、密州等七州节度使,让兴平军节度使李奂兼任豫州、许州、汝州三州节度使。每名节度使仍分别于辖区内行使巡守防御的职权。

九节度使在相州兵败时,鲁炅所统士卒劫掠特别厉害,听说郭子仪退至黄河岸边屯驻,李光弼返回太原,鲁炅惭愧忧惧,喝下毒药而死。

史思明以大燕皇帝自称,将年号改为顺天,将妻子辛氏立为皇后,将儿子史朝义立为怀王,将周挚任命为宰相,将李归仁任命为大将,将范阳改为燕京,将各州更名为郡。

戊申日,皇上将鸿胪卿李抱玉任命为郑州、陈州、颍州、亳州节度使。李抱玉是安兴贵的后代,在李光弼手下担任裨将,多次在作战时立下功劳,自己上奏陈述以与安禄山同姓为耻,因此被赐姓李氏。

回纥毗伽阙可汗去世,由于其长子叶护已被刺杀身亡,因此国人将其幼子立为可汗,就是登里可汗。回纥想要让宁国公主为毗伽阙可汗殉葬,公主说:“回纥因为对中国的风俗十分羡慕,所以才将中国女子娶为妻子。如果按照你们本来的风俗执行,有什么必要和相距万里的中国女人结婚呢?”然而公主仍然按照回纥的风俗,为回纥可汗将面颊割破哭泣。

凤翔管押马坊的官员抢劫,被天兴县尉谢夷甫逮捕处决。押官的妻子替丈夫申诉冤情。李辅国从前是飞龙马厩养马小儿,于是就下令让监察御史孙蓥审讯,结果并非冤案。李辅国又指派御史中丞崔伯阳、刑部侍郎李晔、大理卿权献审讯,与孙蓥审讯的结果相同。押官的妻子还是不服,李辅国又指派侍御史太平人毛若虚审讯,毛若虚是个倾斜巧佞的人,迎合李辅国的意图,将罪责归于谢夷甫。崔伯阳非常愤怒,把毛若虚叫来质问,准备上奏弹劾他。毛若虚自己先跑到皇上那里,皇上把他藏在帘子后面。不久崔伯阳来到,说毛若虚迎合宦官,对案件的审理不公平。皇上听后很生气,就把崔伯阳喝斥出来。于是将崔伯阳贬为高要县尉,将大理卿权献贬为桂阳县尉,刑部侍郎李晔和凤翔尹严向也都被贬到岭南担任县尉。监察御史孙蓥的名籍被削除,永远流放播州。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李岘上奏认为崔伯阳并无罪过,处罚太重,皇上认为李岘和崔伯阳等人结党营私,五月辛巳日,将李岘贬为蜀州刺史。右散骑常侍韩择木来到朝中应对,皇上对他说:“李岘意欲专权,如今被贬为蜀州刺史,我仍然觉得用法太宽。”韩择木回答说:“李岘言语直率,并不是专权。陛下如果能对他宽大处理,只会使陛下具有更多的圣德罢了。”毛若虚很快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威势震慑朝廷。

壬午日,皇上将滑、濮节度使许叔冀任命为汴州刺史,代理滑、汴等七州节度使;又将暂时试用为汝州刺史的刘展任命为滑州刺史,代理节度副使。

六月丁巳日,将朔方分割,设置邠州、宁州等九州节度使。

观军容使鱼朝恩对郭子仪极为忌恨,趁其在相州打了败仗,在皇上面前进谗言。秋季七月,皇上将郭子仪召回京师,将李光弼任命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帅。朔方士卒涕泣痛哭,拦住宫中使者,请求让郭子仪留下来。郭子仪欺骗士卒们说:“我先去送别宫中使者,并不是要离开。”于是跳到马上就离开了。

李光弼希望能让一位亲王担任主帅,自己为副帅,辛巳日,皇上将赵王李系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将李光弼任命为副元帅,仍然用李光弼统领各节度使的行营。李光弼率领河东镇的五百名骑兵奔驰赶往东都,在夜间进入朔方军。李光弼治军十分严格,刚刚到达,号令一经发布,朔方军的士卒、营垒、旌旗等军容都立即改变。此时朔方军的将士都喜欢郭子仪的宽缓,而惧怕李光弼的严厉。

朔方军左厢兵马使张用济率领军队在河阳屯驻,李光弼用檄文召他。张用济说:“朔方军并非叛乱的军队,李光弼乘夜色来到军中,为什么对我们如此猜疑呢!”他与各个将领商议派精锐骑兵突入东京,将李光弼赶跑,请回郭子仪。命令手下士兵穿上盔甲上马,衔枚等候。都知兵马使仆固怀恩说:“九节度使在邺城战败,郭公先率兵逃走,朝廷对元帅责罚,因此削夺了他的兵权。现在如果赶走李将军而强行请回郭将军,相当于反叛,怎么能行呢!”右武锋使康元宝也说:“你率兵强行将郭将军请回,朝廷一定会疑心是郭将军暗示你这么做的,会让他家破人亡。郭将军一家百口有哪里对不起你呢!”张用济这才罢休。李光弼率领骑兵数千人东出汜水县,张用济独自骑着马前来拜见李光弼。李光弼责备张用济被召却未及时赶到,将他杀掉,命令部将辛京杲统领他的部众。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