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唐纪 » 唐纪四十 > 唐纪四十 翻译 > 第2节

唐纪四十 翻译 第2节

夏季五月,河西节度使杨休明迁移到沙州镇守。

秋季八月,国子监修建完成;丁亥日,举行释奠礼仪。鱼朝恩手中拿着《易经》坐于高座,讲解《易经》中所说的“鼎有一足折断就会使鼎中美食倾覆”来讽刺宰相。王缙非常气愤,而元载极其坦然。鱼朝恩对人说:“气愤是常情,而微笑却无法揣测。”

杜鸿渐来到蜀地,听说张献诚战败而感到害怕,他派人先到崔旰那里致意,保证他的安全。崔旰用谦卑的言辞和厚重的礼物迎接他,杜鸿渐非常高兴;来到成都,与崔旰相见,仅温和恭谦地对待他,一句对他违反法纪表示责备的话也没有说,将州府事务全都委托崔旰处理。杜鸿渐又多次向朝廷推举崔旰,并向朝廷请求将节度使的职位让给崔旰,由柏茂琳、杨子琳、李昌巎分别担任本州刺史。皇上无奈而接受了他的建议。壬寅日,皇上将崔旰任命为成都尹、西川节度行军司马。

甲辰日,皇上将鱼朝恩任命为内侍监、代理国子监事务。中书舍人京兆人常衮进言说:“国子监的职位应当由名儒担任,不应当由宦官担任。”丁未日,皇上命令宰相以下各级官员送鱼朝恩前往赴任。京兆尹黎干从南山引山涧中的水穿漕渠进入长安,最终未能完成。

冬季十月乙未日,是皇上的生日,各路节度使贡献黄金财帛、器物衣服、珍宝玩物和骏马当作寿礼,价值一共是缗钱二十四万。常衮上言,认为:“节度使不能亲自耕种纺织,一定从百姓身上榨取。敛民招怨使陛下高兴,决不能加以助长。请求陛下拒绝接受这些寿礼。”皇上不听。

京兆尹第五琦推行十分之一的税制,民众因其税重感到痛苦,大多流亡到别处。十一月甲日子,冬至,宣布大赦,将年号改为大历,十分之一的税制一律停止推行。

十二月癸卯日,周智光将陕州监军张志斌杀掉。周智光与陕州刺史皇甫温一向不睦,张志斌到朝中奏报事务,周智光留他住在馆舍中,张志斌责备周智光的部下纪律不严,周智光气愤地说:“仆固怀恩并未造反,正是因为你这样的人激怒了他。我也不想造反,如今却因为你而造反了!”叱令左右把张志斌拉出去去斩首,将他切成肉块吃掉。朝中官员举荐的候选士子,都对周智光的残暴十分畏惧,大多从同州偷偷经过,周智光命令将领率兵在路上拦截,很多人被杀。戊申日,皇上下诏加授周智光检校左仆射,命令中使余元仙携带任命官职的凭证去授予周智光。周智光谩骂说:“我周智光为国家立下大功,不任命我为平章事却任命我为仆射!况且同州、华州地方狭小,不足以让我施展才华,如果增加陕州、虢州、商州、鄜州、坊州等五州,差不多就可以了。”因而一个一个地指出大臣们的过失,并说:“这里与长安相距一百八十里,我晚上睡觉双脚不敢伸展,担心将长安城踏破。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唯独周智光才能做到。”余元仙因害怕而双腿发抖。郭子仪多次请求讨伐周智光,皇上不允许。

郭子仪因为河中的军队经常缺乏食粮,于是亲自耕种一百亩地,将军和校尉耕种的田地各有差等,因此士兵都不需要劝导就耕种田地。这一年,河中的野外没有闲置的土地,军队的粮食也有剩余。

皇上将陇右行军司马陈少游任命为桂管观察使。陈少游是博州人,做小官时机敏强干,又喜欢财物,善于与权贵结交,因此得到提升。陈少游既已得到桂州,但他厌恶桂州路途遥远又多瘴疠等疾病;宦官董秀掌管中枢机密的事务,陈少游请求每年向董秀进献五万缗钱,又向元载之子元仲武送去贿赂。于是董秀和元载都在皇上面前推举陈少游。经过宫廷内外的引荐,几天后,陈少游改任宣歙观察使。

二年(丁未,公元767年)

春季正月丁巳日,皇上下秘诏命令郭子仪征讨周智光。郭子仪派大将浑瑊、李怀光带领军队驻扎于渭水河畔。周智光的部下得知后,都有脱离周智光的打算。己未日,周智光的大将李汉惠从同州率领部下投降郭子仪。壬戌日,皇上将周智光降职为澧州刺史。甲子日,华州牙将姚怀、李延俊将周智光杀掉,带着他的头颅来到朝廷进献。

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来到朝廷,他以收复华州的名义,率领军队大肆劫掠,从潼关到赤水二百里间,财物牲畜几乎劫掠一空,当地众官员有的用纸当衣蔽体,有的好几天没有饭吃。己巳日,朝廷在潼关设置两千名镇守士兵。

壬申日,朝廷分割剑南节度使以设置东川观察使,守卫遂州。

二月丙戌日,郭子仪入朝。皇上命令元载、王缙、鱼朝恩等人各自在宅第安排酒席招待郭子仪,宴席花费多达十万缗钱。皇上对郭子的仪礼遇十分厚重,常常以大臣称呼,而不直呼其名。

郭暧曾经与升平公主争吵,郭暧说:“你倚恃你的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对天子的地位是不屑的!”公主恼怒,乘车飞奔到宫中将此事上奏。皇上说:“这事不是你所知道的。他们真是这样,如果他们想要做天子,天下怎会属于你家呢!”皇上抚慰劝解后让她回家。郭子仪得知此事后,囚禁了郭暧,自己来到朝中等待皇上惩处。皇上对郭子仪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能当一家之主。’儿女闺房所说的话,有什么值得听的呢?”郭子仪回到家中,将郭暧打了数十大棍。

夏季四月庚子日,皇上命令宰相、鱼朝恩在兴唐寺与吐蕃缔结盟约。

杜鸿渐请求回朝奏报事务,使崔旰暂管西川事务。六月甲戌日,杜鸿渐从成都来到朝廷,贡献了很多财物,并竭力讲明利害,对崔旰的才干大加推举,认为可以委以重任。皇上一味姑息,于是留杜鸿渐在朝中并再次让他担任宰相。秋季七月丙寅日,皇上将崔旰任命为西川节度使,将杜济任命为东川节度使。崔旰加重征收赋税,以此向权贵行贿,因此元载提拔崔旰的弟弟崔宽为御史中丞,提拔崔宽的哥哥崔审为给事中。

丁卯日,鱼朝恩上奏请求把先前赏赐给他的庄园改成章敬寺,用来为章敬太后祈求冥福,于是鱼朝恩把它修得十分宏伟壮丽,将都市的木材都用了还不够用,又上奏请求将曲江和华清宫的馆舍拆毁来供给,费用达一万亿以上。卫州人进士高郢上书,大略说:“已故太后有着崇高的德行,无需用一座寺院给她增添光彩。国家如果打算长治久安,不如将百姓的利益当作治国之本。不顾百姓的利益去修建寺院,如何能够祈福!”他又说:“没有寺院还可以,但没有百姓怎么行!”他又说:“陛下应当不看重宫室,以夏禹为榜样。怎么能推崇塔庙,步梁武帝后尘呢?”他又上书,大略说:“古代圣明的君主积存善行以得福,不劳费钱财以求福;修养德行以消灾灭祸,不劳累百姓以求免灾。如今建造寺院很急迫,随意用棍棒殴打体力不支的人,愁叹哀痛的声音充满道路。如此祈福,我担心不是正确的方法。”他又说:“陛下在内心回避正确的方法,而向佛寺这种外物求助,听从身边人错误的计策,使帝王的宏伟谋划受损。我私下为陛下觉得惋惜!”皇上都搁置没有答复。

起初,皇上喜好在祠堂祭祀,对佛教并不重视。元载、王缙、杜鸿渐担任宰相,这三人都推崇佛教,王缙信奉尤其坚定,不吃荤腥食物,和杜鸿渐无休止地修建寺院。皇上曾向他们询问说:“佛教讲究报应,真的有吗?”元载等人上奏说:“国家的福运这样长久,如果不是从前植了福业,又如何能得到呢!福业已得到确定,虽然时常出现一些小的灾难,终究构不成危害。所以安禄山、史思明造反势力正盛的时候都被他们的儿子杀死;仆固怀恩领兵进攻朝廷,刚一出门就生病死了;回纥和吐蕃大举侵入内地,不曾交战就撤退了。这些都并非人力所能及,怎么能说没有报应呢!”皇上因此对佛教十分崇信,常常在宫中请一百多个僧人吃饭,有敌人前来就下令让僧人宣讲《护国仁王经》,以祈祷免除灾难,敌人撤军后就以丰厚的礼物赏赐僧人。胡僧不空,官做到卿监,赐予国公爵位,在宫中出入,有左右权贵的势力,京畿一带的良田和获利大的事业多数属于佛寺。皇上敕令天下禁止对僧尼鞭打欺辱,在五台山修建金阁寺,用铜铸瓦鎏金,耗费的钱财数以亿计。王缙给和尚发中书省文书,命令五台山的数十名和尚到全国各地募捐集资,建造佛寺。元载等人每次侍奉皇上,在闲暇时,往往谈论佛教的事情,从此朝廷内外的官吏和百姓深受影响,都将人事荒废而去尊崇佛教,政务刑法日益紊乱。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