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五十 翻译 第2节
癸酉日,平卢节度使李纳去世,军中将士推举他的儿子李师古主理留后事务。
六月,吐蕃骑兵一千多人入侵泾州,掳掠屯田军一千多人之后离去。
岭南节度使奏称:“近来海上大船运载的奇珍异宝,多数开到安南买卖交易,我想要派遣判官去安南收买,请令中使一人跟判官同去。”皇上准备依其所请,陆贽进言,他说:“远方各国的商贩,唯利是图,对他们宽和他们就前来,对他们有所烦扰他们就会离去。广州一直都是各处船舶汇集的地方,现在忽然改道去安南,若不是广州方面侵害剥夺过于严重,那一定就是他们招引远方各国商人的方法不对,他们不曾自责,却还想动摇陛下的心志。何况岭南与安南,都是陛下的国土,中使与外使也都是陛下的臣属,何必相信岭南而拒绝安南,重视中使而轻视外使。希望陛下废止岭南的奏议千万不要实行。”
秋季七月甲寅朔日,户部尚书、判度支班宏去逝。陆贽奏请任命前湖南观察使李巽兼任判度支,皇上准许。不久之后,皇上又想要起用司农少卿裴延龄,陆贽进言认为:“如今度支使的职任,是平均各种货物的价格,如果苛刻吝啬则会生出麻烦,如果宽容便会姑息邪恶。裴延龄是个荒诞狂妄的小人,任用他会惊骇人们的视听。尸位素餐的罪责,本应当有我这微末小臣的一份。如果说到知人善任的明德,怕是也会有损陛下的圣明。”然而皇上没有听从。己未日,皇上让裴延龄兼管度支事务。
河南、河北、江、淮、荆、襄、陈、许等四十余州发生水灾,淹死两万多人,陆贽请求派遣使者赈济抚恤。皇上说:“听说受的损失不多,如果议行丰厚的抚恤,只怕会引起奸诈欺骗的事情。”陆贽上奏,大概是说:“世俗的弊病,多半是由于阿谀奉承,揣摩到人主喜欢什么便夸大其词,所厌恶的就大事化小。朝廷所采取的措置与防备失去凭依,问题就经常出在这里。”他又说:“赈济灾民消耗的是资财,收获的却是民心。如果不失去民心,还会为缺少用度发愁吗!”皇上答应派遣使者,但又说:“淮西不向朝廷缴纳赋税,可以不派遣使者前往了。”陆贽再次上奏,认为:“陛下停息战事,含垢忍辱,宽宥首领,对于这些处于下层的人们,更应怜悯珍惜。从前在诸侯国里秦国和晋国成了仇敌,秦穆公仍然救济晋国的饥荒,何况帝王招抚万邦,全赖仁德与信义,宁可让有人负于我,而不要让我有负于人。”八月,皇上派遣中书舍人京兆人奚陟等人前去各道宣诏抚慰遭受水灾的百姓。
皇上将前任青州刺史李师古任命为平卢节度使。韦皋攻击维州,俘虏吐蕃大将论赞热。
陆贽进言,认为边疆的储备不足,是由于处理措施不合理,对粮食的储备和征收均不合时宜,大意是说:“所说的措施不合理,指的是戍边的士兵不归守边的将领管辖,守边的将领不归元帅管辖。甚至有时对同一城中的将士,同一军中的官兵,朝廷都分别派遣中使进行监督,是根据不同的诏旨委以职任。各军部队分别镇守一地,绵亘千里,没有办法互相统属。沿着边疆布置了十万大军,并没有设置主持策略的主管。每次有敌寇前来,也恰巧是自己内部倾轧瓦解之时,及至得到朝廷征调的军队前来救援时,敌寇已经得胜而归。吐蕃比之大唐,军队多寡不对等,战略工巧与拙笨不能对比,然而吐蕃发动进攻还有余力,我军处于防守却仍旧是力量不足。其原因也许就在于他们的号令直接发自将领,我军的调度却由朝廷控制;他们的兵力集中在一起,我军之各部却分散在各地。所谓对粮食的储备和征收都不合时宜,指的是不久之前陛下规定由官府前往军屯处收购粮食以便节省运输的办法,命令付给人们加倍的粮食价钱,借以勉励农耕的措施,这一命令刚刚实行之时,大军都欢欣而向往。但是有关部门竞相苟且行事,专门做琐屑悭吝的事情。年景丰收时,有关部门不肯将粮食按时征收并储存起来;五谷歉收时,他们却强行指使有关人员收购粮食。于是导致豪门富室、贪官污吏反而掌握财利的权柄,以贱价向人们收购粮食,待到公家与私人缺粮时再卖出去。加之有一些权贵显要、达官近亲、游食之人委托军镇低价收购粮食,再运去京城,高价出售,并且人们往往支付葛布麻布充当粮食的价值。导致荒远的边疆在严寒季节穿不上衣服,买不到布料。既然上级失信于下级,下级便也以欺诈回报上级,度支规定的物价变得高了,军镇的谷价就变得贵了。度支通过随意出售滞销的货物谋取利益,军镇从粮食的加价中获得额外的收入。虽然设有巡院访查各地,事实上巡院反而成为藏污纳垢之所。以至于有人凭空申报帐目,谎报粮食储存,统计申报的粮食数额虽然多达亿万,但是考核存粮的实际数量还不到百分之十。”
陆贽又说:“根据从前的制度,由于关中费用很大,每年都需要从东部地区运输租米,甚至有一斗钱运一斗米的说法。只知道见闻之谈而不能通达当时需要的人便会说:‘这是有关于国家的大事,不应当计较费用的损耗,虽然知道运粮劳苦烦扰,但是不可废止。’只知道眼前利益而不知道预防长远忧患的人,则会说:‘每到秋收的时候,只让官府在京城周围议价收购粮食,这样既突然把事情办好,又可以勉励农耕。’我认为这两派的议论,各有长处短处,若想控制国家的用度,一定要权衡轻重。假如粮食不足而钱财有余,就应当暂缓积累钱财,而务必充盈仓禀;假如粮食有余而钱财不足,便应当推迟储备粮食慎用钱财。近年以来关中地区连年丰收,公家储备的粮食积聚起来,也可以供应好几年;今年夏天江淮地带雨水过多,粮米价上涨一倍,很多人因此流亡他乡,沦为雇工。关中地区因谷物跌价而伤害到农民的利益,应该提高粮价收购,但是没钱;江淮地区因谷物价格昂贵,百姓穷困窘迫,应该降低粮价出售,但没有米。现在反而将江淮地区所缺少的粮食运送出来,用以增益粮食已经有余的关中地区,这就是我所说的只知道见闻之谈而无法通达当时需要的人。如今江淮地区一斗米价值一百五十钱,运送至东渭桥,雇运的价钱每斗大约又要二百钱,稻米陈腐粗糙,所以在京城的卖价特别低。按照市司公布的本月的价钱,一斗米的售价为三十七钱。消耗米价的十分之九而仅余下十分之一,导致江淮地区的百姓挨饿,却又损害关中地区农民的利益,这样做事可就大错特错了。不久之前,每年由江、湖、淮、浙运米一百一十万斛,运到河阳留下四十万斛,储藏于河阴仓,运送到陕州,再留下三十万斛,储藏于太原仓,剩下的四十万斛运送至东渭桥。如今河阴仓和太原仓现存的米依然有三百二十多万斛,京兆府所属各县每斗米也不过值七十钱,请让江淮地区明年只运送三十万斛到河阴,再让河阴、陕州依次运送至东渭桥,将江淮地区停止运送的八十万斛米,委托转运使,每斗定价八十钱,送去发生水灾的州县出售,以便援助缺少粮食的人,算起来可得钱六十四万缗,减少雇运钱六十九万缗。请让户部缴付京兆府钱二十万缗,让京兆府收购粮米,以便弥补东渭桥仓缺运的数额,可以每斗定价为一百钱,以让农民获利。请再拿出钱一百零二万六千缗,付给边疆军镇,让各军镇买进可供十万人一年所需的粮食。余下的钱十万四千缗,可以用来充当第二年购米的本钱。对江淮地区的米钱和雇运钱,一并委任转运使经折算后购买绫、绢、绸、绵,运去京城,抵偿从前向户部借的钱。”
九月,皇上下诏命令西北边境高价收购粮食以充实储备,边境的储备逐渐充足起来。
冬季十一月壬子朔日,发生了日食。
吐蕃与云南的猜忌日益加深,每次云南的兵马开到边境,吐蕃也出兵,扬言前来接应,实际上是借以防备。辛酉日,韦皋再次写信给云南王,想跟云南共同袭击吐蕃,将他们驱逐至云岭以外,将吐蕃的城关堡垒全部拆毁,只与云南在边境上修建一座大城,设置戍守人员共同保卫,永远如同一家人。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