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五十三 翻译 第2节
东川节度使韦丹抵达汉中,上表称:“高崇文引领外来的军队远道征战,无所依靠。要是把梓州给了他,以此维系将士的心,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夏季四月丁酉日,朝廷任命高崇文为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使事。
潘孟阳到达一个地方,就以玩乐作为要务,随行的仆人有三百人,大都接受贿赂。皇上得知此事后,甲辰日,任命潘孟阳为大理卿,罢黜他度支副使、盐铁转运副使的官职。
丙午日,皇上亲自考核应诏赴试的士子。因此,校书郎元稹、监察御史独孤郁、校书郎下邽人白居易、前进士萧俛、沈传师都脱颖而出。独孤郁,是独孤及的儿子。萧俛,是萧华的孙子。沈传师,是沈既济的儿子。
杜佑请求免去自己负责资财赋税的官职,还举荐兵部侍郎、度支使、盐铁转运副使李巽来接替自己。丁未日,朝廷加封杜佑为司徒,免去了他盐铁转运使一职,任命李巽为度支使、盐铁转运使。自刘晏之后,出任财物赋税管理官职的人都比不上他。李巽接管使职一年,赋税所带来的收入,就如同刘晏时那么多了,第二年便超过了刘晏,又过了一年,与刘晏时相比增加了一百八十万缗。
戊申日,朝廷加封陇右经略使、秦州刺史刘澭为保义军节度使。
辛酉日,朝廷任命元稹为左拾遗,白居易为盩厔县尉、集贤校理,萧俛为右拾遗,沈传师为校书郎。
元稹上疏讨论谏官的职责,认为:“昔日太宗任命王珪、魏徵为谏官,不管是宴饮游玩,还是就寝用餐,无时无刻不在身边,还下令命三品以上官员入朝商议重大朝政的时候,一定要安排一位谏官跟随,以便审验判断各种议论的得失,所以当时天下政治清明。如今的谏官,首先无法获得圣上的召见,其次无法参与当下的政治措施,只是身居朝班的行列之内,按时上朝觐见圣上而已。近些年来,正牙已经停止奏事,百官也不再轮流应答,谏官可以尽职的地方,只是在诏诰命令不利于百姓的时候,进献一本密封奏书而已。君臣际会,就算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可以委婉规劝,进行极为周详的计划,尚且很难让圣上的盛意改变,更何况是诏诰命令已经颁布施行,对官员的任命已经颁布,要想仅凭谏官呈献一纸章奏就让圣上收回诏书,的确是非常困难的了。希望陛下能够经常在延英殿召见谏官应答,让他们将意见全都说出来,怎么可以把他们安排在谏官的位置上,但是却弃置一旁不予理会,而且还疏远轻视呢!”
不久,元稹又一次上疏,认为:“在政治清明或是混乱的初期,一定会有萌芽及迹象的。广开直言进谏的言路,扩大接受建议的范围,这是政治清明的萌芽;喜欢谄媚逢迎,被自己宠幸的人所蒙骗,这是政治混乱的迹象。自古以来,君主即位之初,必定会有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士,要是君主能够接受这些人的建议,进而奖励他们,那么君子就乐于直言进谏,而小人也贪求其中的利益,不会去做奸邪之事了。要是可以做到这些,那么上下的心意相通,幽深辽远的心意上达,就算不想让政治清明,能够做到吗?要是君主阻止直言进谏的人,并且处罚他们,那么君子就会藏身退隐,闭口不言,只求明哲保身了,小人就会阿谀奉迎,进而窃居君子的位置。要是如此的话,就算要办的事情近在十步之内,也极有可能欺上瞒下,希望消除祸乱能够实现吗!之前,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孙伏伽因为一件小事进谏,大宗很高兴,给予他丰厚的赏赐。所以在当时,讨论政事的人们只担心讲得不够诚恳深切,从来不会有人担心冒犯忌讳。难道是太宗喜欢让人违抗自己的想法而讨厌人们顺应自己的愿望吗?这的确由于称心如意的快乐过于渺小,而国家覆灭的灾祸过于重大的缘故。自从陛下即位以来,到现在已满一年,并不曾听过有人得到孙伏伽那样的赏赐。我等身在谏官行列中,浪费时日,不能获得陛下的召见,每当站进谏官的行列位次中,屏住呼吸,躬身行礼,就连抬头看一眼的胆量都没有,又哪里顾得上讨论得失、直言进谏呢!在皇帝身边供职的官员尚且这样,更何况是其他官职与皇上疏远的臣子呢!这是群臣沿袭旧制的罪过呀。”因此他逐条上奏,请求依次召见百官、恢复正殿奏事、严禁不按时进献贡物等十件事情。
元稹又以贞元年间王伾、王叔文依仗技艺方术获得太子的宠幸、到永贞年间几乎祸乱天下这件事,上书劝谏皇上尽早选拔善良正直的人士辅导各位皇子,他认为:“太宗从做藩王起,就和十八位长于文学、操守良好的人相处。后世的太子、诸王,尽管有僚属,但是他们越来越受到轻视,至于太师、少师、太傅、少傅等师傅类的官员,不是一些耳聋眼花、身体残疾、不能出任官职的人担任,就是叫战事结束后被免除将帅职务而又不懂得诗书的人物担任。那些友谕赞议之类的官员,尤为闲散,士大夫都因担任此类官员而感到耻辱。就算有时能够获得一些孤陋、年迈的儒生,也是常常过一个月才能获得一次和太子、诸王相见的机会,又哪里顾得上给他们讲解仁义道德,让他们合乎法度呢!大致说来,就算是地位卑贱的人们,为了疼爱自己的儿女,尚且知道去寻求通达事理的老师来教导自己的儿女,更何况是天子的儿子,关乎到国家的命运呢!”皇上很赞赏他的话并予以采纳,还常常召见他。
壬戌日,邵王李约过世。
五月丙子日,朝廷任命横海留后程执恭为节度使。
庚辰日,尚书左丞、同平章事郑余庆被免去官职,改任为太子宾客。
辛卯日,尊奉太上皇的皇后为皇太后。
刘建造鹿头关,把八座栅垒连在一起,聚集一万多兵力来抵抗高崇文。六月丁酉日,高崇文将刘打败。刘又在鹿头关东侧的万胜堆修建栅垒。戊戌日,高崇文派骁将范阳人高霞寓前去攻克万胜堆,从这里可以俯视鹿头关全城。总共经历八次交战,全都获胜。
朝廷加封卢龙节度使刘济兼任侍中。已亥日,朝廷加封平卢节度使李师古兼任侍中。
庚子日,高崇文在德阳攻破刘的防守。癸卯日,高崇文在汉州又一次将刘打败。严砺派他麾下将领严秦在绵州的石碑谷将刘
一万多兵力打败。
起初,李师古有一个名为李师道的异母兄弟,经常被冷落排斥在外地,难免穷困。李师古私下里对亲信说:“并非我不肯和李师道交好,我十五岁的时候就担任节度使,遗憾自己不知道播种与收获的艰辛。何况李师道小我几岁,我希望他能够知道吃穿用度来自哪里,才暂时将治理州县的事宜交给他,想来各位肯定还没能察觉吧。”等到李师古病情危重的时候,李师道正在暂代密州事务,喜欢画画以及吹奏胡人的乐器。李师古对判官高沐、李公度说:“趁着我神智还清楚的时候,我想问你们一些事情。我死了之后,你们想要拥护谁担任主帅呢?”两人看了对方一眼,没有做声。李师古说:“难道并非李师道?人之常情,谁愿意苛待骨肉兄弟,而厚待他人呢,但是拥戴主帅却不恰当,就不仅仅是败坏军中政务,而且将会毁灭我的家族。李师道是公侯家族的子孙,但是并不致力于操练军队,治理百姓,一门心思学习小人的卑贱行当,还认为是自己的才干呢,他担任主帅真的能够胜任吗?希望各位能够认真地考虑一下吧。”闰六月壬戌朔日,李师古过世。高沐、李公度将此事隐瞒下去,并不发丧,悄悄从密州将李师道接回来,拥护他担任节度副使。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