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五十八 翻译 第2节
癸酉日,皇上命令宰相与大臣共十七人,和吐蕃国礼部尚书论纳罗在京城的西面举行会盟。派遣刘元鼎与论纳罗一起前往吐蕃国,与吐蕃国宰相及其以下的大臣举行会盟。
乙亥日,皇上任命沂州刺史王智兴为武宁节度副使。在这之前,藩镇节度副使全都任用文官,皇上听说智兴有勇气谋略,想要调他到河北前线,所以用这个职务来表示对他的特别恩宠。
丁丑日,裴度亲自率领军队,经由原承天军驻地娘子关到达河北,讨伐王庭凑。
朱克融出兵攻打蔚州。
戊寅日,王庭凑出兵侵犯蔚州。
己卯日,易州刺史柳公济在白石岭打败幽州兵马,杀死一千多人。
庚辰日,横海节度使乌重胤奏报在饶阳击败成德兵马。
辛巳日,魏博节度使田布率领全军三万人讨伐王庭凑,驻扎在南宫县的南面,攻破了王庭凑两个营栅。
翰林学士元稹与知枢密魏弘简深厚结交,想要做宰相,因此得到皇上的宠幸,朝政大事都要向他询问。元稹与裴度虽然没有怨恨,但是因为裴度早在他被重用之前就享有很高的威望了,担心裴度在讨伐幽州、成德时建立功劳,再度受到重用,妨碍自己晋升,所以裴度奏报所有军事谋划,他都和魏弘简从中阻止破坏,使他不能实施。于是裴度上表极力陈述元稹与宦官朋比为奸,危害国家的罪状,认为:“王庭凑、朱克融这些逆臣竖子造反,震惊山东;奸臣朋比为党,阻挠败坏朝政。陛下倘若想要扫平幽州、镇州的叛逆,应当首先肃清朝廷的奸臣。为什么呢?因为祸患有大小,谋划事情也有先后次序。河朔的叛逆,只能扰乱山东;宫中的奸臣,却一定祸乱天下;所以对国家来说,河朔叛逆的祸患小,而宫中奸臣的危害大。对于河朔的叛逆,我与诸位将领一定可以消灭,但是宫中的奸臣,除非陛下觉悟裁断,则必定无法驱除。现在朝廷文武百官,京城与各地众多士民,凡是有心向朝廷尽忠的人,无不对奸臣的作为感到愤怒,能够开口说话的人也无不叹息。只是因为陛下正信任重用他们,所以不敢指责,担心奸臣不能剪除,反而祸及自身。这并不是他们不为国家打算,而是担心自己受到牵连的缘故。自从朝廷出兵讨伐幽州和成德以来,我所上呈的奏疏,都是用兵的方略,非常重要,但是所接到的朝廷诏书,指令却参差不齐。我接受陛下重托,指挥诸军讨伐,责任的确不轻,但是遭受奸臣从中阻挠的事情,也的确不少。我一向与佞幸之人没有怨仇,只是因为不久前我上奏朝廷,请求乘驿马到京城,当面向陛下陈奏用兵方略,是奸臣最为害怕的,害怕我向陛下揭发他们的罪过,所以想方设法地阻挠我进京。我又上奏朝廷,请求准许我领兵与诸军一同进攻,随机应变,讨伐叛逆,但是奸臣担心我成功,于是用各种理由来加以阻挠,导致我军滞留很久,无论是进还是退,都受到牵制,上奏朝廷的意见,都遭到他们从中阻塞。他们的目的,只是使我失去官位,出兵不能成功,对于天下的治乱,山东前线的胜负大局,却一概不顾了。做臣子的侍奉皇上,他们竟然是如此做的!倘若朝中的奸臣可以全部驱除,那么河朔的叛臣贼党就可以不讨自平;但是倘若朝中的奸臣仍然存在,那么纵然讨平了叛臣贼党,对于朝廷也没有益处。陛下如果不相信我的话,请拿出我的奏章,让百官一同讨论,如果奸臣没有遭到百官的谴责,我愿意接受应有的惩罚。”裴度连续三次上奏指斥元稹等人的罪行,皇上虽然很不高兴,但是考虑到裴度是朝廷中颇有威望的大臣,不得不让步,在癸未日,任命魏弘简为弓箭库使,任命元稹为工部侍郎。元稹虽然被解除了翰林学士的职务,但是皇上对他的恩遇还是一如既往。
宿州刺史李直臣贪污犯罪,论罪应当判处死刑,宦官受了他的贿赂,为他请托,御史中丞牛僧孺坚决请求处死他。皇上说:“直臣有才能,杀了太可惜了!”牛僧孺回答说:“那些没有才能的人,考虑的不过是衣食温饱,来养活妻子儿女,对于这些人,国家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制定法令的本意,就是用来控制那些有才能的人。安禄山、朱泚的才智都超过了常人,因为法令没能约束住,所以才胆敢发动叛乱。”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横海节度使乌重胤率领全军救援深州,诸军倚赖乌重胤独自抵挡幽州、镇州的东南方向,乌重胤是富有经验的老将,知道敌人无法攻破,于是按兵不动,观察敌军的间隙,看是否有机可乘。皇上大怒,任命杜叔良为横海节度使,调任乌重胤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灵武节度使李进诚奏报在大石山下打败吐蕃骑兵三千人。
十一月辛酉日,淄青节度使薛平奏报突将马廷崟作乱,已经斩杀。当时幽州与镇州出兵攻打棣州,薛平派大将李叔佐率领军队救援。棣州刺史王稷供给军队的粮食稍微少了一些,军士们怨恨愤怒,乘夜溃散而去,军士们推举马廷崟为首领,一边走一边收集溃散的士兵,共达七千多人,直接逼近青州。青州城中兵少,不能抵挡逃兵,薛平于是把仓库中的钱财和自己的私财全部拿出,招募士卒,得到精兵两千人,出城迎战,把逃兵打得大败,杀了马廷崟,逃兵死亡的有好几千人。
横海节度使杜叔良率领诸道兵马与镇州军队交战,每次战斗都必定失败。镇州人知道他怯弱无能,常常先向他发动攻击。十二月庚午日,监军谢良通奏报杜叔良在博野打了一个大败仗,丧失了七千多人。杜叔良脱身逃回军营,但是丢失了节度使旌节。
丁丑日,义武节度使陈楚奏报在望都与北平两地打败朱克融的兵马,斩首并俘虏了敌军一万多人。
戊寅日,皇上任命凤翔节度使李光颜为忠武节度使兼深州行营节度使,代替杜叔良。
自从宪宗征讨四方叛逆以来,国库已经空虚,皇上即位后,赏赐左右与禁卫诸军没有限度,等到朝廷对幽州、镇州用兵,长久没有立功,府库的储藏已经空虚,看情形不能维持。于是当时的执政大臣议论说:“王庭凑杀害田弘正,而朱克融还能够保全张弘靖的性命,罪行有轻重之别,请求宽赦朱克融,集中力量讨伐王庭凑。”皇上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乙酉日,任命朱克融为平卢节度使。
戊子日,义武奏报攻克了莫州清源等三个营栅,杀死及俘虏了敌军一千多人。
长庆二年(壬寅,公元822年)
春季正月丁酉日,幽州出兵攻陷了弓高县城。在这之前,弓高守备非常严格,有中使出使弓高,半夜到达,守将根据军令,不开门放他入城,等到天亮了,中使才得以进城,因此怒骂守将。敌方的间谍得知后,另一天,派人假装成中使,在夜间来到弓高城下,守将立刻让他入城,幽州兵跟随着入城,因而攻陷了弓高。又围攻下博。中书舍人白居易上奏,认为:“自从幽州、镇州抗命以来,朝廷征发各道的军队讨伐,共计有十七八万人,四面围攻,已经过了半年时间,但是官军到现在还没有立功,而贼军的势力仍然强盛。弓高已经沦陷,通往前线的运粮道路不通,下博、深州的将士,饥饿穷困的情况一天比一天急切。这都是因为前线节度将领太多,大家不能齐心,都不肯率先前进,只是相互观望的缘故。又,朝廷对将士的赏罚,近来没有实行,没有立功的人有的已经拜官,打了败仗折损军队的人却没有听说被朝廷加罪。朝廷既然没有惩恶劝善,所以将士们拖延不进,如果不改弦更张,必定没有得胜的指望了。请求陛下命令李光颜率领各道的精兵三四万人,从东面迅速前进,打通到弓高的运粮通道,来解除敌军对深州、邢州的重重包围,与牛元翼的军队会师。再命令裴度率领太原的全部兵马,仍然兼任招付使的职务,从西面逼压镇州之境,观察敌军动静。如果有机可乘,就令两支兵马合力攻打,一举歼敌;如果官军节节获胜,敌军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也应当许可前线的将领接受敌军投降的诚心。如此一来,就可以各方夹攻,来分散敌人的兵力,并通过招抚晓谕来动摇敌人的军心,必定会使敌人在灭亡之前,内部就发生兵变,不战而降了。同时,再请陛下下诏书命李光颜在前线各道兵士中挑选精兵留下,剩下的老弱病残都送回本道,各自守卫疆土。因为兵多而不精,不仅是徒劳耗费国家的衣物钱粮,恐怕也是削弱军队的士气,导致打败仗的缘故。现在既然只留下李光颜、裴度的两支兵马,请求陛下各设置都监一人,至于其余各道的监军,就全部撤消。如此一来,就会使众人同心,军令统一,最后一定能成功。又,朝廷任命田布为魏博节度使的本意,是让他报杀父之仇,如今他率领全部兵马出境讨敌,由朝廷度支供应衣粮,但是几个月以来,魏博的军队从未进兵讨贼,不是田布的本意想这么做,或者是有其他原因。听说魏博的军队屡次得到朝廷丰厚的赏赐,兵士骄横,将领富足,因此不肯作战。况且魏博的那支军队,一个月耗费的费用,按钱币折算,就有二十八万缗,如果继续拖延时间,朝廷将拿什么来供给呢?这尤其是应该早日下令让他们退军的原因。如果仅李光颜与裴度两道总共留下六万兵力,花费不多,朝廷容易支持,物资自然充足。如今,前线战事日益急迫,中间或许还会发生什么变故,是难以预测的。如果不及时裁减兵力,军费不减,粮食不足,军队如何能安心作战!在军心不安的状况下,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变故!况且度支迫于供应军需,千方百计地盘剥百姓,如果朝廷不批准,军需就会短缺,如果批准,人心就会动摇。自古以来,国家的安危都维系在这里,请求陛下多加了解并予以慎重考虑。”奏折呈上,皇上不加理睬。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