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六十一 翻译 第2节
癸未日,皇上任命史元忠担任卢龙留后。
起初,宋申锡与御史中丞宇文鼎都接到皇上下达的诛杀郑注的密诏,派京兆尹王璠暗中逮捕郑注。王璠秘密把堂帖出示给王守澄看,郑注由此得以逃脱,所以对王璠深怀感激。王璠又和李训友善,于是郑注与李训共同举荐王璠,王璠于是从浙西道观察使被征调为尚书左丞。
九年(乙卯,公元835年)
春季正月乙卯日,皇上任命王元逵担任成德节度使。
巢公李凑去世,追赠为齐王。
郑注上奏说秦地将有灾害,应该大兴劳役来禳解灾害。辛卯日,征发左、右神策军一千五百人疏浚曲江池和昆明池。
三月,冀王李亡故。
丙辰日,皇上任命史元忠为卢龙节度使。
起初,李德裕担任浙西观察使时,漳王李凑的女师杜仲阳受到宋申锡案件的牵连,被遣回金陵,皇上诏令李德裕抚慰安置她。恰逢李德裕已经奉命调离浙西,于是行文给留后李蟾,请他按照皇上的诏令去做。到此时,尚书左丞王璠、户部侍郎李汉奏报李德裕厚重地贿赂杜仲阳,暗中结交漳王,图谋不轨。皇上非常生气,召集宰相以及王璠、李汉、郑注等人当面质问。王璠、李汉等人都极尽口舌之能诬陷李德裕,宰相路隋说:“李德裕不至于到这个地步。果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我也应该获罪!”说话的人这才稍微平息。夏季四月,皇上任命李德裕为宾客分司。
癸巳日,皇上任命郑注担任太仆卿,兼任御史大夫,郑注才肯接受任命,并举荐仓部员外郎李款代替自己,说:“李款过去在我身上加罪,我虽然在法理上是无辜的,对于李款来说却是忠诚的行为,在事奉皇上时竭尽了臣子的节操。”当时的人们都因此讥笑他。
丙申日,皇上任命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路隋担任镇海节度使,并催促他尽快离京赴镇,并不得向皇上当面请辞。这是因为他之前解救李德裕而获罪的缘故。
起初,京兆尹河南人贾性情偏狭,粗暴轻率,与李德裕有嫌隙,而与李宗闵、郑注关系亲密。上巳日,皇上在曲江宴请百官。依照过去的惯例,京兆尹应该在门外下马,向御史台官员作揖行礼,然后进入。贾
仗恃他的地位和权势,骑马直接进入,殿中侍御史杨俭、苏特同他争吵起来,贾
大骂说:“你们这些黄脸小儿胆敢如此!”结果获罪被判罚俸。贾
以此为辱,请求外调,皇上诏令他担任浙西观察使,还没有出发,戊戌日,皇上又任命他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庚子日,朝廷下制书说昔日皇上刚患病时,王涯让李德裕去探望皇上的病情,李德裕竟然没有去。而李德裕在担任西川节度使时曾经征收百姓久欠的租税三十万缗,使得百姓穷困。于是把李德裕贬为袁州长史。
起初,宋申锡获罪贬官之后,宦官更加专横。皇上虽然表面上包容,而内心已经不能容忍。李训、郑注既已得到皇上的宠幸,揣测到了皇上的心思,李训于是借着进宫讲读经典的便利,屡次用试探性的言辞来打动皇上。皇上已经觉得李训很有才能,能言善辩,心想可以和他谋划诛除宦官的大事,因为考虑到李训与郑注都是王守澄引荐的,估计同他们商议不会遭致宦官的猜疑,于是秘密地把自己的心意告诉给他们。李训、郑注于是就以诛除宦官为己任,二人互相扶持,早晚商议对策,凡是给皇上的建议,没有不被接纳的,声势煊赫一时。郑注多数时间都待在宫中,有时休假在家,请求拜见他的人堵塞了门户,送来的礼物堆积如山。外面人只知道李训与郑注倚仗宦官的权势擅自作威作福,却不知道他们正在与皇上密谋诛除宦官。起初皇上即位时,右领军将军兴宁人仇士良曾经立下大功。王守澄却压制他,于是两人就有了嫌隙。这时,李训与郑注向皇上建议,进用仇士良来分化王守澄的权力。五月乙丑日,皇上任命仇士良担任左神策军护军中尉,王守澄听说后很不高兴。
戊辰日,皇上任命尚书左丞王璠担任户部尚书、判度支。
京城有谣言说郑注为皇上炼制金丹,必须用小孩子的心肝入药,民间因此惊恐惶惧,皇上听说后非常恼恨。郑注一向憎恶京兆尹杨虞卿,就与李训共同构陷杨虞卿,说谣言是由杨虞卿的家属传出的。皇上大怒,六月,下令把杨虞卿逮捕,关押在御史台的监狱中。在这之前,郑注曾经请求担任中书、门下两省的官,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闵没有同意,郑注就在皇上面前诽谤李宗闵。此时恰逢李宗闵解救杨虞卿,皇上很生气,呵斥他,把他逐出朝廷。壬寅日,把李宗闵贬为明州刺史。
左神策护军中尉韦元素、枢密使杨承和、王践言在朝中主事,与王守澄争夺权力而彼此不和。李训、郑注乘机游说皇上把杨承和外调到西川,把韦元素外调到淮南,把王践言外调到河东,都担任监军。
秋季七月甲辰朔日,把杨虞卿贬为虔州司马。
庚戌日,皇上下令在曲江营建紫云楼。
辛亥日,皇上任命御史大夫李固言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李训、郑注为皇上谋划天下太平的策略,认为应该首先除掉宦官,其次收复河、湟地区,再次肃清河北三镇,二人对经营方略的叙述,了如指掌。皇上认为他们说得很对,对他们的宠幸日益隆盛。起初,李宗闵担任吏部侍郎,曾经通过驸马都尉沈交结宫中女学士宋若宪与知枢密杨承和,得以担任宰相。等到李宗闵被贬谪明州时,郑注向皇上揭发了这件事。壬子日,皇上又把李宗闵贬为处州长史。著作郎、分司东都舒元舆与李训友善,李训掌权主事后,就征召舒元舆为右司郎中,兼侍御史知杂,负责审讯杨虞卿的狱案。癸丑日,再次提拔舒元舆为御史中丞。舒元舆,是补阙舒元褒的哥哥。皇上把吏部侍郎李汉贬为汾州刺史,把刑部侍郎萧澣贬为遂州刺史,他们都因为是李宗闵的同党而连坐被贬。当时,李训、郑注接连放逐了三个宰相,威势震惊天下,平生凡有细微的恩怨,没有不报复的。
李训上奏认为如今僧尼太多,耗费损害公家与私人的财产。丁巳日,皇上下诏各地测试僧尼背诵佛经,凡有不合格的,一律命令他们还俗。同时禁止再设置寺庙以及私自剃度百姓出家。
起初,人们都认为郑注马上就要做宰相了,侍御史李甘在朝廷公开说:“只要任命郑注为相的白麻诏书一颁布,我一定当庭把它撕毁!”癸亥日,把李甘贬为封州司马。然而李训也猜忌郑注,不想让他做宰相,这件事就被搁置了。
甲子日,皇上任命国子博士李训担任兵部郎中、知制诰,依旧担任翰林侍讲学士。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