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十二年 第2节原文解释
【注释】
〔1〕河:黄河。
〔2〕桓子:荀林父。
〔3〕剿:劳。
〔4〕不后:不为不及。
〔5〕随武子:士会。
〔6〕衅:间隙。观衅,即待机,寻找机会。
〔7〕不易:合乎其道。
〔8〕不为是征:不攻打这样的国家。
〔9〕柔服:以柔安抚。
〔10〕罢:同“疲”。
〔11〕怨讟(dú):怨恨。
〔12〕经:常规。
〔13〕荆尸:楚国的一种阵法。荆尸而举,即列阵出兵。
〔14〕商:行商。贾:坐商。
〔15〕卒乘:步兵曰卒,车兵曰乘。辑:和。
〔16〕奸:犯。
〔17〕令典:好的法典。
〔18〕追蓐:割草以备休息用。
〔19〕茅:茅旌。即旄旌,饰有牛尾的旌旗。古行军,前军探路,以旌为标识通知后军,根据不同情况,出示不同旗旌。
〔20〕中权:中军制谋。
〔21〕后劲:以精兵为殿后。
〔22〕百官:军中诸官。象物而动:物,指旌旗。百官各建旌旗,依旗而动。
〔23〕戒:敕令。
〔24〕举:选拔人才。
〔25〕施舍:赐予。
〔26〕常尊:一定的礼仪以示尊重。
〔27〕贱有等威:卑贱者也分成等级,使有所畏。
〔28〕昧:昏暗。
〔29〕武:用兵。
〔30〕仲虺:汤左相。
〔31〕汋:《诗·周颂》篇名。
〔32〕於:发语词。铄:美。
〔33〕遵:率。养:取。时:此。
〔34〕耆昧:攻昧。
〔35〕武:《诗·周颂》篇名。
〔36〕竞:强。烈:功业。
〔37〕夫:丈夫。
〔38〕济:渡河。
【原文】
知庄子曰〔1〕:“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之《临》〔2〕,曰:‘师出以律,否臧凶〔3〕。’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4〕,川壅为泽〔5〕,有律以如己也〔6〕,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7〕。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8〕。不行之谓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彘子尸之〔9〕。虽免而归,必有大咎。”韩献子谓桓子曰:“彘子以偏师陷,子罪大矣。子为元帅,师不用命,谁之罪也?失属亡师,为罪已重,不如进也。事之不捷,恶有所分,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师遂济。楚子北,师次于郔。沈尹将中军〔10〕,子重将左〔11〕,子反将右〔12〕,将饮马于河而归。闻晋师既济,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13〕。令尹孙叔敖弗欲,曰:“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参曰:“若事之捷,孙叔为无谋矣。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得食乎?”令尹南辕反旆〔14〕,伍参言于王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15〕,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辕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16〕。
【注释】
〔1〕知庄子:即荀首。
〔2〕在师之临:《师》卦坎下坤上,《临》卦兑下坤上。《师》卦初爻由阴变阳,坎变为兑,成《临》卦。下“师出以律”为《师》初六之爻词。律,法。
〔3〕否臧:不善。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