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左传》 » 襄公 > 襄公十四年 > 第2节

襄公十四年 第2节原文解释

〔2〕季札:诸樊弟。寿梦四子,季札最为贤明,寿梦及诸兄皆欲立之,季札不同意。

〔3〕曹宣公卒后,曹人欲立子臧事,见成公十三年及十五、十六年。

〔4〕义嗣:诸樊为適长子,故云义嗣。

〔5〕奸:犯。

【原文】

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1〕,以报栎之役也。晋侯待于竟,使六卿帅诸侯之师以进。及泾〔2〕,不济。叔向见叔孙穆子〔3〕,穆子赋《匏有苦叶》〔4〕。叔向退而具舟。鲁人、莒人先济。郑子蟜见卫北宫懿子曰〔5〕:“与人而不固,取恶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说。二子见诸侯之师而劝之济,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郑司马子蟜帅郑师以进,师皆从之,至于棫林〔6〕,不获成焉〔7〕。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8〕。”乃归。下军从之。左史谓魏庄子曰〔9〕:“不待中行伯乎〔10〕?”庄子曰:“夫子命从帅〔11〕。栾伯,吾帅也,吾将从之。从帅,所以待夫子也。”伯游曰〔12〕:“吾令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乃命大还〔13〕。晋人谓之迁延之役〔14〕

【注释】

〔1〕晋侯:晋悼公。

〔2〕泾:泾水,在今陕西省关中地区。此指泾阳附近的泾水。

〔3〕叔孙穆子:即鲁叔孙豹。

〔4〕匏有苦叶:《诗·邶风》篇名。穆子赋之,取匏可在渡水时作凭依物之意,表示将渡河。

〔5〕北宫懿子:即北宫括。

〔6〕棫林:秦地,在今陕西泾阳县。

〔7〕不获成:指秦不肯屈服。

〔8〕欲东:晋国在东,欲东即回国。

〔9〕左史:官名,犹后代记室。魏庄子:魏绛。

〔10〕中行伯:荀偃。

〔11〕夫子:指荀偃。

〔12〕伯游:即荀偃。

〔13〕大还:全军撤退。

〔14〕迁延:拖拉而无成。

【原文】

栾鍼曰:“此役也,报栎之败也。役又无功,晋之耻也。吾有二位于戎路〔1〕,敢不耻乎?”与士鞅驰秦师〔2〕,死焉。士鞅反,栾黡谓士匄曰:“余弟不欲往,而子召之〔3〕。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弗逐,余亦将杀之。”士鞅奔秦。

于是,齐崔杼、宋华阅、仲江会伐秦〔4〕,不书〔5〕,惰也。向之会亦如之。卫北宫括不书于向,书于伐秦,摄也〔6〕

【注释】

〔1〕二位:指栾黡、栾鍼兄弟。戎路:将帅所乘的兵车。

〔2〕士鞅:士匄之子。

〔3〕而:同“尔”。

〔4〕仲江:公孙师之子。

〔5〕不书:崔杼、华阅等都是卿,依例当书。

〔6〕摄:整顿、佐助。这里与“惰”对比,是勤勉之意。

【原文】

秦伯问于士鞅曰〔1〕:“晋大夫其谁先亡?”对曰:“其栾氏乎!”秦伯曰:“以其汰乎?”对曰:“然。栾黡汰虐已甚〔2〕,犹可以免。其在盈乎〔3〕!”秦伯曰:“何故?”对曰:“武子之德在民〔4〕,如周人之思召公焉,爱其甘棠〔5〕,况其子乎?栾黡死,盈之善未能及人,武子所施没矣,而黡之怨实章〔6〕,将于是乎在。”秦伯以为知言,为之请于晋而复之。

【注释】

〔1〕秦伯:秦景公。

〔2〕已甚:太甚。

〔3〕盈:栾盈。栾黡之子。

〔4〕武子:栾黡之父栾书。

〔5〕爱其甘棠:召公奭曾舍于甘棠之下,周人感念召公德政,对树加以保护,并作《甘棠》诗。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襄公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