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女孝经》 > 诸女曰:“若夫廉贞、孝义、事姑、敬夫,扬名,则闻命…+

诸女曰:“若夫廉贞、孝义、事姑、敬夫,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妇从夫之令,可谓贤乎?”大家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周宣王(名静,厉王之子)晚朝,姜后(宣王后)脱簪珥(耳冠之饰)待罪(谓待王加之罪,姜后本无罪而云云者,欲以谏王之故也)于永巷(宫中狱名,后改为掖庭巷),宣王为之夙兴。汉成帝(名骜,元帝太子)命班婕妤(女官,班姬,左曹越骑班况之女)同辇,婕妤辞曰:‘妾闻三代(夏商周)明王皆有贤臣在侧,不闻与嬖女同乘。’成帝为之改容。楚庄王耽(酷奢也)于游畋(猎也),樊女乃不食野味,庄王感焉,为之罢猎。由是观之,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夫有诤妻,则身不入于非道。是以卫女矫齐桓公不听淫乐,齐姜遣晋文公而成霸业。故夫非道则谏之,从夫之令,又焉得为贤乎!《诗》云:‘猷之未远,是用大谏。’”原文解释

【原文】

诸女曰:“若夫note-name:若夫1若夫:至于。用于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廉贞、孝义、事姑、敬夫,扬名,则闻命note-name:闻命2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矣。敢问妇从夫之令,可谓贤乎?”大家曰:“是何言与note-name:是何言与3是何言与:是:指示代词。何言与:什么话,表示否定语气。!是何言与!昔者周宣王(名静,厉王之子)晚朝,姜后(宣王后)脱簪珥note-name:簪珥4簪珥:簪(zān)珥(ěr),发簪和耳饰。古代多为#guoxue666-com;贵妇女的首饰。(耳冠之饰)待罪(谓待王加之罪,姜后本无罪而云云者,欲以谏王之故也)于永巷(宫中狱名,后改为掖庭巷),宣王为之夙兴note-name:夙兴5夙兴:夙(sù)兴,早起。。汉成帝(名骜,元帝太子)命班婕妤note-name:婕妤6婕妤:婕(jié)妤(yú),宫中女官名。汉武帝时始置,位视上卿,秩比列侯。自魏晋至明多沿设。(女官,班姬,左曹越骑班况之女)同辇note-name:同辇7同辇:指与天子同车。辇,天子之车。,婕妤辞曰:‘妾闻三代(夏商周)明王皆有贤臣在侧,不闻与嬖女note-name:嬖女8嬖女:嬖(bì)女,受宠爱的姬妾。同乘。’成帝为之改容。楚庄王耽(酷奢也)于游畋(猎也),樊女乃不食野味,庄王感焉,为之罢猎。由是观之,天子有诤臣note-name:诤臣9诤臣:谏诤之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夫有诤妻,则身不入于非道。是以卫女note-name:矫10矫:匡正;纠正。齐桓公不听淫乐,齐姜遣晋文公而成霸业。故夫非道则谏之,从夫之令,又焉得为贤乎!《诗》云:‘猷之未远,是用大谏note-name:猷之未远,是用大谏11猷之未远,是用大谏:出自《诗经·大雅·板》。猷:谋划。大谏:竭力规劝。。’”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诸位女子问:“关于清廉贞顺、忠孝节义、侍奉公婆、礼敬丈夫、扬名后世的道理,我们已经听到您的教导了。请问妇女只要听从丈夫的命令,就算贤良了吗?”曹大家说:“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从前周宣王未按时上朝听政,姜后脱下首饰,到永巷狱中等待大王降罪,周宣王因此而早起上朝。汉成帝命令班婕妤与他同车而行,班婕妤推辞说:‘我听说夏、商、周三代明王都有贤臣在旁,没听说和宠爱的姬妾同车的。’汉成帝为此深受感动。楚庄王过#-666dd;沉湎于巡游打猎,樊姬于是不吃野味,楚庄王受到感化,因此停止打猎。从这些事上看,天子有直言谏诤的臣子,即使天子无道,还不至于失去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臣子,即使诸侯无道,还不至于失掉他的诸侯国;卿大夫有直言谏诤的臣子,即使自己无道,还不至于失掉家;士#-666aa;有直言谏诤的朋友,就不会失掉美好的名声;父亲有直言谏诤的儿子,就不会陷自己于不义;丈夫有直言谏诤的妻子,就不会做出不#-666ff;道义的事。所以齐桓公夫#-666aa;卫姬提醒齐桓公,使他不听#-666gg;乱的音乐;齐姜把晋文公灌醉送走,才成就他的霸业。所以丈夫不#-666ff;道义就应该劝谏指正他,盲目顺从丈夫的要求,又怎么能算贤良呢!《诗经》上说:‘我王执政没远见,所以作诗来劝谏。’”

原文翻译

诸女曰:“若夫廉贞、孝义、事姑、敬夫,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妇从夫之令,可谓贤乎?”大家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周宣王(名静,厉王之子)晚朝,姜后(宣王后)脱簪珥(耳冠之饰)待罪(谓待王加之罪,姜后本无罪而云云者,欲以谏王之故也)于永巷(宫中狱名,后改为掖庭巷),宣王为之夙兴。汉成帝(名骜,元帝太子)命班婕妤(女官,班姬,左曹越骑班况之女)同辇,婕妤辞曰:‘妾闻三代(夏商周)明王皆有贤臣在侧,不闻与嬖女同乘。’成帝为之改容。楚庄王耽(酷奢也)于游畋(猎也),樊女乃不食野味,庄王感焉,为之罢猎。由是观之,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夫有诤妻,则身不入于非道。是以卫女矫齐桓公不听淫乐,齐姜遣晋文公而成霸业。故夫非道则谏之,从夫之令,又焉得为贤乎!《诗》云:‘猷之未远,是用大谏。’”

诸位女子问:“关于清廉贞顺、忠孝节义、侍奉公婆、礼敬丈夫、扬名后世的道理,我们已经听到您的教导了。请问妇女只要听从丈夫的命令,就算贤良了吗?”曹大家说:“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从前周宣王未按时上朝听政,姜后脱下首饰,到永巷狱中等待大王降罪,周宣王因此而早起上朝。汉成帝命令班婕妤与他同车而行,班婕妤推辞说:‘我听说夏、商、周三代明王都有贤臣在旁,没听说和宠爱的姬妾同车的。’汉成帝为此深受感动。楚庄王过#-666dd;沉湎于巡游打猎,樊姬于是不吃野味,楚庄王受到感化,因此停止打猎。从这些事上看,天子有直言谏诤的臣子,即使天子无道,还不至于失去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臣子,即使诸侯无道,还不至于失掉他的诸侯国;卿大夫有直言谏诤的臣子,即使自己无道,还不至于失掉家;士#-666aa;有直言谏诤的朋友,就不会失掉美好的名声;父亲有直言谏诤的儿子,就不会陷自己于不义;丈夫有直言谏诤的妻子,就不会做出不#-666ff;道义的事。所以齐桓公夫#-666aa;卫姬提醒齐桓公,使他不听#-666gg;乱的音乐;齐姜把晋文公灌醉送走,才成就他的霸业。所以丈夫不#-666ff;道义就应该劝谏指正他,盲目顺从丈夫的要求,又怎么能算贤良呢!《诗经》上说:‘我王执政没远见,所以作诗来劝谏。’”

【原文注释】

〔1〕若夫:至于。用于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

〔2〕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

〔3〕是何言与:是:指示代词。何言与:什么话,表示否定语气。

〔4〕簪珥:簪(zān)珥(ěr),发簪和耳饰。古代多为#guoxue666-com;贵妇女的首饰。

〔5〕夙兴:夙(sù)兴,早起。»

〔6〕婕妤:婕(jié)妤(yú),宫中女官名。汉武帝时始置,位视上卿,秩比列侯。自魏晋至明多沿设。»

〔7〕同辇:指与天子同车。辇,天子之车。

〔8〕嬖女:嬖(bì)女,受宠爱的姬妾。

〔9〕诤臣:谏诤之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

〔10〕:匡正;纠正。

〔11〕猷之未远,是用大谏:出自《诗经·大雅·板》。猷:谋划。大谏:竭力规劝。

扩展阅读

【解读】

此章讲述真正贤良的妻子,是看到丈夫有过失时,直言规谏,以成就丈夫的德行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