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尚书》 » 夏书 » 禹贡 >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原文解释

原文(一)

五百里甸服note-name:甸服1甸服:即指在天子领地上#-666hh;各种劳役。甸,指王田,天子的领地。本文将大禹时代国都以外第一等为甸服。百里赋纳緫note-name:百里赋纳緫2百里赋纳緫:意指把庄稼连根拔起带着穂壳和禾茎成捆地交给官府。緫,同“总”,把庄稼连茎割下,束成一捆。意谓把庄稼都全部交出去。二百里纳铚note-name:二百里纳铚3二百里纳铚:二百里纳铚(zhí),纳铚,入贡禾穂。铚,农具、短镰。割下的庄稼要用短镰削下穂头,因此用镰来代表穂。三百里纳秸服note-name:三百里纳秸服4三百里纳秸服:秸#-666hh;,即去掉禾茎的尖端芒毛。,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翻译(一)

规定帝王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域称为甸#-666hh;:相距国都一百里范围的缴纳赋税,要把庄稼连根拔起带着穗壳和禾茎成捆地交给官府。二百里范围内的要缴纳穗头,三百里范围内的要缴纳去掉秸芒的穗头,四百里范围内的要缴纳粗米,五百里范围内的要缴纳细米。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五百里侯服note-name:侯服5侯服:在甸#-666hh;之外的五百里范围,是五服之中的第二等,距离国都一千里。侯,即斥侯百里采note-name:百里采6百里采:采,一说担任王事的官为采,一说不得其土地#-666aa;民,取其租税为采,一说指卿大夫的食邑,二百里男邦note-name:男邦7男邦:比卿大夫的等级稍#guoxue666-com;,拥有土地和#-666aa;民的小国。,三百里诸侯note-name:诸侯8诸侯:比男大一点的封国。

翻译(二)

#-666hh;以外五百里范围的地域为侯#-666hh;:相距侯#-666hh;百里范围内的为大夫采地,二百里范围内的为男爵小国,三百里范围的封为诸侯。

原文(三)

五百里绥服note-name:绥服9绥服:侯#-666hh;之外五百里,距离国都一千五百里。绥,安。绥服,绥靖安抚。:三百里揆文教note-name:揆文教10揆文教:指掌管文教事务的官员。揆,官,这里名词作动词,即掌管、管理。,二百里奋武卫note-name:奋武卫11奋武卫:意谓振兴武力,保卫国家。

翻译(三)

#-666hh;以外五百里范围的地域为绥#-666hh;:相距绥#-666hh;三百里范围内的设置官员、推行文教,外二百里的地域要奋扬武威保卫帝王。

原文(四)

五百里要服note-name:要服12要服:绥#-666hh;之外五百里,距王都二千里。要,约束。:三百里note-name:夷13夷:易,更改,改变,指移风易俗。,二百里note-name:蔡14蔡:散,指自由迁徙。

翻译(四)

#-666hh;以外五百里范围的地域为要#-666hh;:相距要#-666hh;三百里范围内的百姓要移风易俗,外二百里的地域可以自由迁徙,减免税赋。

原文(五)

五百里荒服note-name:荒服15荒服:要#-666hh;以外五百里,距离国都二千五百里,是最远的一服。取其地荒远、政教荒忽之义。:三百里note-name:蛮16蛮:即按照蛮夷的习俗对待。意谓尊重其风俗,维系其联系。,二百里note-name:流17流:流动、散乱。即游移不定、迁徙无常,没有固定的居所。

翻译(五)

#-666hh;以外五百里的地域称为荒#-666hh;:相距荒#-666hh;三百里范围内的要因俗治理、减省礼节,外二百里的地域可以流动迁徙,无须纳贡。

原文翻译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规定帝王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域称为甸#-666hh;:相距国都一百里范围的缴纳赋税,要把庄稼连根拔起带着穗壳和禾茎成捆地交给官府。二百里范围内的要缴纳穗头,三百里范围内的要缴纳去掉秸芒的穗头,四百里范围内的要缴纳粗米,五百里范围内的要缴纳细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

#-666hh;以外五百里范围的地域为侯#-666hh;:相距侯#-666hh;百里范围内的为大夫采地,二百里范围内的为男爵小国,三百里范围的封为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666hh;以外五百里范围的地域为绥#-666hh;:相距绥#-666hh;三百里范围内的设置官员、推行文教,外二百里的地域要奋扬武威保卫帝王。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666hh;以外五百里范围的地域为要#-666hh;:相距要#-666hh;三百里范围内的百姓要移风易俗,外二百里的地域可以自由迁徙,减免税赋。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666hh;以外五百里的地域称为荒#-666hh;:相距荒#-666hh;三百里范围内的要因俗治理、减省礼节,外二百里的地域可以流动迁徙,无须纳贡。

【原文注释】

〔1〕甸服:即指在天子领地上#-666hh;各种劳役。甸,指王田,天子的领地。本文将大禹时代国都以外第一等为甸服。»

〔2〕百里赋纳緫:意指把庄稼连根拔起带着穂壳和禾茎成捆地交给官府。緫,同“总”,把庄稼连茎割下,束成一捆。意谓把庄稼都全部交出去。

〔3〕二百里纳铚:二百里纳铚(zhí),纳铚,入贡禾穂。铚,农具、短镰。割下的庄稼要用短镰削下穂头,因此用镰来代表穂。

〔4〕三百里纳秸服:秸#-666hh;,即去掉禾茎的尖端芒毛。

〔5〕侯服:在甸#-666hh;之外的五百里范围,是五服之中的第二等,距离国都一千里。侯,即斥侯»

〔6〕百里采:采,一说担任王事的官为采,一说不得其土地#-666aa;民,取其租税为采,一说指卿大夫的食邑

〔7〕男邦:比卿大夫的等级稍#guoxue666-com;,拥有土地和#-666aa;民的小国。

〔8〕诸侯:比男大一点的封国。»

〔9〕绥服:侯#-666hh;之外五百里,距离国都一千五百里。绥,安。绥服,绥靖安抚。

〔10〕揆文教:指掌管文教事务的官员。揆,官,这里名词作动词,即掌管、管理。

〔11〕奋武卫:意谓振兴武力,保卫国家。

〔12〕要服:绥#-666hh;之外五百里,距王都二千里。要,约束。»

〔13〕:易,更改,改变,指移风易俗。

〔14〕:散,指自由迁徙。

〔15〕荒服:要#-666hh;以外五百里,距离国都二千五百里,是最远的一服。取其地荒远、政教荒忽之义。»

〔16〕:即按照蛮夷的习俗对待。意谓尊重其风俗,维系其联系。

〔17〕:流动、散乱。即游移不定、迁徙无常,没有固定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