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世说新语》 » 言语 第二 >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原文解释

【原文】

3.孔文举note-name:孔文举1孔文举: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666aa;。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建安七子”之一。是汉末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后因多次反对曹操,被借故杀害。年十岁,随父到note-name:洛2洛:洛阳。。时李元礼note-name:元礼3元礼:李膺。东汉名士,《德行》第四篇提到过,不赘述。有盛名,为司隶校尉note-name:司隶校尉4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属各郡百官的职权。;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note-name:府君5府君:太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也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note-name:仆6仆:我的谦称。日本至今在日常用语中依然有沿用这种古汉语自称的。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note-name:仲尼7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与君先人伯阳note-name:伯阳8伯阳:老子。相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note-name:陈韪9陈韪: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太中大夫是朝中掌论议的官员。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note-name:踧踖10踧踖:踧踖(cùjí),坐立不安的样子,含贬义。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膺声誉卓著,任职司隶校尉;只有才子、名流和内外亲戚登门拜访,才可以通报入内。孔融到了他们家门口,对看门的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坐了下来。李膺问他:“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古时候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照此看来,我跟您是累世的交情了。”李膺和宾客们都觉得他很聪明。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有点晚,别#-666aa;告诉了他孔融说的话,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的#-666aa;,长大了未必怎么样。”孔融说:“想来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很是局促不安。

原文翻译

3.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膺声誉卓著,任职司隶校尉;只有才子、名流和内外亲戚登门拜访,才可以通报入内。孔融到了他们家门口,对看门的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坐了下来。李膺问他:“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古时候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照此看来,我跟您是累世的交情了。”李膺和宾客们都觉得他很聪明。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有点晚,别#-666aa;告诉了他孔融说的话,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的#-666aa;,长大了未必怎么样。”孔融说:“想来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很是局促不安。

【原文注释】

〔1〕孔文举: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666aa;。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建安七子”之一。是汉末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后因多次反对曹操,被借故杀害。»

〔2〕:洛阳。

〔3〕元礼:李膺。东汉名士,《德行》第四篇提到过,不赘述。

〔4〕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属各郡百官的职权。»

〔5〕府君:太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也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

〔6〕:我的谦称。日本至今在日常用语中依然有沿用这种古汉语自称的。

〔7〕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8〕伯阳:老子。相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

〔9〕陈韪: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太中大夫是朝中掌论议的官员。

〔10〕踧踖:踧踖(cùjí),坐立不安的样子,含贬义。»

扩展阅读

【点评】

孔融不单单是让梨故事中那个尊老爱幼的形象,还是一个伶牙俐齿的早熟儿童。他喜欢讥讽的性格,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有没有发现,曹操特别喜欢杀这一类#-666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