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蓄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而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原文解释
【原文】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1“入则”二句:《论语·子罕》:“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事,奉事,为……#-666hh;务。;事父尚
2尚:崇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蓄无用之臣
3“故慈父”二句:《墨子·亲士》:“虽有贤君,不爱无#-666ii;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蓄,蓄养。。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
4毕命:尽力效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
5尸禄:形容只受爵禄而不做事。《汉书·鲍宣传》颜师古注:“尸,主也;不忧其职,但主食禄而已。”,《诗》之“素餐”
6《诗》之“素餐”:《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不做事而白吃饭。所由作也。昔二虢
7二虢:二虢(guó),指西周的虢仲、虢叔。王季的儿子,文王的弟弟。#-666dd;别封于东虢、西虢。《春秋左传·僖公五年》(前655)宫之奇说他们“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
8旦、奭:旦、奭(shì),周公姬旦、召公姬奭,他们都是文王的儿子,周初大臣,卓有#-666ii;劳,#-666dd;别封于鲁与燕。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今臣蒙国重恩,三世
9三世:指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而位窃东藩
10位窃东藩:曹植当时被封为雍丘(今河南汜县)王,雍丘在魏国都城洛阳之东,故云。,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
11丝竹:管弦乐器。此指音乐。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
12济:益。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
13终年:指#-666aa;死时的年龄。,无益国朝,将挂风人
14风人:国风的诗#-666aa;。“彼己”之讥:《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诗》曰:“彼己之子,不称其#-666hh;。”意谓讥刺当时在位的大夫的德行不能和他的官服相称。“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
15玄冕:王者的礼冠。,俯愧朱绂
16朱绂:朱绂(fú),红色的绶带,系官印所用。。

【翻译】
臣曹植进言:我听说士子活在世上,在家就应该侍奉父亲,出门就应该为国君效力;侍奉父亲崇尚使父母荣耀,为国君效力贵在使国家兴旺。所以,慈父不能爱对自己无益的儿子,仁君不能蓄养对自己无用的臣下。那论德#guoxue666-com;下而授官的,才是成就大业的国君;根据能力大小接受爵禄的,才是尽力效命的大臣。所以国君没有白白地授#-666aa;官职的,#-666aa;臣也没有白白地接受爵禄的。白白地授#-666aa;官职,称之为“谬举”;白白地接受爵禄,称之为“尸禄”,《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正是为此而作。从前虢仲、虢叔不推辞东虢、西虢二国的封任,是因为他们道德的深厚;周公旦、召公奭不推让给他们鲁地、燕地的封赏,是由于他们#-666ii;劳的盛大。今天臣承蒙国家很大的恩宠,到现在已经历了三世了。正逢天下太平的时候,蒙受陛下恩泽的沐浴,德教的浸润,可以说是很幸运的了。而臣地位已是东方藩国之王,爵位居于上等,身穿质地上好的衣#-666hh;,吃厌了各种味道的食品,看尽了各种华靡的东西,听倦了各种音乐,这是因为爵位俸禄厚重所致。退想古代接受爵禄的人,与此有所不同,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666ii;劳而使国家受益,辅助君王而使百姓得到实惠。今天臣是没有什么德可陈述,没有#-666ii;劳可记载,如果这样活一辈子,无益于国家朝廷,将要受到诗人所谓“彼己之子,不称其#-666hh;”的讥刺。所以对于自己头上戴着玄色的王冠,腰间佩戴朱色的绶带,深感惭愧。
原文 | 翻译 |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蓄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而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 臣曹植进言:我听说士子活在世上,在家就应该侍奉父亲,出门就应该为国君效力;侍奉父亲崇尚使父母荣耀,为国君效力贵在使国家兴旺。所以,慈父不能爱对自己无益的儿子,仁君不能蓄养对自己无用的臣下。那论德#guoxue666-com;下而授官的,才是成就大业的国君;根据能力大小接受爵禄的,才是尽力效命的大臣。所以国君没有白白地授#-666aa;官职的,#-666aa;臣也没有白白地接受爵禄的。白白地授#-666aa;官职,称之为“谬举”;白白地接受爵禄,称之为“尸禄”,《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正是为此而作。从前虢仲、虢叔不推辞东虢、西虢二国的封任,是因为他们道德的深厚;周公旦、召公奭不推让给他们鲁地、燕地的封赏,是由于他们#-666ii;劳的盛大。今天臣承蒙国家很大的恩宠,到现在已经历了三世了。正逢天下太平的时候,蒙受陛下恩泽的沐浴,德教的浸润,可以说是很幸运的了。而臣地位已是东方藩国之王,爵位居于上等,身穿质地上好的衣#-666hh;,吃厌了各种味道的食品,看尽了各种华靡的东西,听倦了各种音乐,这是因为爵位俸禄厚重所致。退想古代接受爵禄的人,与此有所不同,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666ii;劳而使国家受益,辅助君王而使百姓得到实惠。今天臣是没有什么德可陈述,没有#-666ii;劳可记载,如果这样活一辈子,无益于国家朝廷,将要受到诗人所谓“彼己之子,不称其#-666hh;”的讥刺。所以对于自己头上戴着玄色的王冠,腰间佩戴朱色的绶带,深感惭愧。 |
【原文注释】
〔1〕“入则”二句:《论语·子罕》:“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事,奉事,为……#-666hh;务。
〔2〕尚:崇尚。
〔3〕“故慈父”二句:《墨子·亲士》:“虽有贤君,不爱无#-666ii;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蓄,蓄养。
〔4〕毕命:尽力效命。
〔5〕尸禄:形容只受爵禄而不做事。《汉书·鲍宣传》颜师古注:“尸,主也;不忧其职,但主食禄而已。”»
〔6〕《诗》之“素餐”:《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不做事而白吃饭。
〔7〕二虢:二虢(guó),指西周的虢仲、虢叔。王季的儿子,文王的弟弟。#-666dd;别封于东虢、西虢。《春秋左传·僖公五年》(前655)宫之奇说他们“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8〕旦、奭:旦、奭(shì),周公姬旦、召公姬奭,他们都是文王的儿子,周初大臣,卓有#-666ii;劳,#-666dd;别封于鲁与燕。
〔9〕三世:指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
〔10〕位窃东藩:曹植当时被封为雍丘(今河南汜县)王,雍丘在魏国都城洛阳之东,故云。
〔11〕丝竹:管弦乐器。此指音乐。»
〔12〕济:益。
〔13〕终年:指#-666aa;死时的年龄。
〔14〕风人:国风的诗#-666aa;。“彼己”之讥:《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诗》曰:“彼己之子,不称其#-666hh;。”意谓讥刺当时在位的大夫的德行不能和他的官服相称。»
〔15〕玄冕:王者的礼冠。»
〔16〕朱绂:朱绂(fú),红色的绶带,系官印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