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史论上 » 干令升 > 夫天下,大器也;群生,重畜也+爱恶相攻,利害相夺,…+

夫天下,大器也;群生,重畜也。爱恶相攻,利害相夺,其势常也。若积水于防,燎火于原,未尝暂静也。器大者,不可以小道治;势动者,不可以争竞扰。古先哲王知其然也,是以扞其大患而不有其功,御其大灾而不尸其利。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谓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应之,悦而归之,如晨风之郁北林,龙鱼之趣渊泽也。顺乎天而享其运,应乎人而和其义,然后设礼文以治之,断刑罚以威之,谨好恶以示之,审祸福以喻之,求明察以官之,笃慈爱以固之。故众知向方,皆乐其生而哀其死,悦其教而安其俗,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廉耻笃于家闾,邪僻销于胸怀。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之事乎!基广则难倾,根深则难拔,理节则不乱,胶结则不迁。是以昔之有天下者,所以长久也。夫岂无僻主?赖道德典刑以维持之也。故延陵季子听乐,以知诸侯存亡之数、短长之期者,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原文解释

【原文】

夫天下,大器note-name:大器1大器:最大的器具。此以喻天下不可执据。《文子·道德》:“天下,大器也,不可执也。”也;群生,重畜note-name:重畜2重畜:贵重物品。《国语·吴语》:“劝之以#guoxue666-com;位重畜。”也。爱恶相攻note-name:爱恶相攻3爱恶相攻:《周易·系辞》:“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利害相夺,其势常也。若积水于note-name:防4防:堤。,燎火于原,未尝暂静也。器大者,不可以小道治;势note-name:动5动:《晋书》作“重”,据上文“未尝暂静”,则作“动”为是。者,不可以争竞扰。古先哲王知其然也,是以note-name:扞6扞:抵御,抵抗。其大患而不有其功,御其大灾而不note-name:尸7尸:主,专有。其利。百姓皆知note-name:上8上:即上文“古先哲王”。德之生己,而不谓note-name:浚9浚:浚(jùn),取。己以生也。是以感而应之,悦而归之,如晨风之郁北林note-name:晨风之郁北林10晨风之郁北林:《诗经·秦风·晨风》:“[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5157号"]/pic/texts/xwuz0-vwvu.png[/img]彼晨风,郁彼北林。”晨风,鸟名。即鹯。郁,郁积。引申为聚集。龙鱼之趣渊泽note-name:龙鱼之趣渊泽11龙鱼之趣渊泽:《荀子·致士》:“川渊者,龙鱼之居也。”趣,疾往。渊泽,深渊大泽。也。顺乎天而享其运note-name:享其运12享其运:享受帝王之大运。,应乎人而和其义,然后设礼文note-name:礼文13礼文:谓礼节仪式。以治之,note-name:断14断:决。刑罚以威之,谨好恶以示之,审祸福以喻之,求明察以官之,笃慈爱以固之。故众知向方note-name:向方15向方:走向正道。方,道。,皆乐其生而哀其死,悦其教而安其俗,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廉耻note-name:笃16笃:厚。家闾:犹言家家户户。于家闾,邪僻note-name:邪僻17邪僻:邪僻(pì),同义复词,犹言邪门歪道。销:除。销于胸怀。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note-name:授命18授命:献出生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note-name:可19可:能。奋臂:振臂而起。奋臂大呼,聚之以note-name:干20干:犯。纪作乱之事乎!基广则难倾,根深则难拔,理节则不乱,胶结则不迁。是以昔之有天下者,所以长久也。夫岂无僻主note-name:僻主21僻主:邪僻之君。?赖道德典刑note-name:典刑22典刑:常刑,常法。以维持之也。故延陵季子note-name:延陵季子23延陵季子:春秋吴国季札,封邑在延陵,时#-666aa;因称之为延陵季子。听乐:季札聘鲁,观于周乐,听乐工歌各国之风,季札闻而知各国诸侯兴衰存亡之数。详见《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听乐,以知诸侯存亡之数、短长之期者,盖民情风教note-name:风教24风教:风俗教化。,国家安危之本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天下,是最大的器具;民众,是最贵重的物品。由于爱憎不同而互相攻击,由于利害关系而你争我夺,这种情势也是常理。就像把水蓄积在堤内,把火燃烧在原野,没有瞬间的平静。天下这个大器,不能用小道来治理;形势易于动荡,不能用争斗去搅乱。古代的圣贤明君懂得这个道理,因此消除了大的祸患,却不把#-666ii;劳归于自己,抵御了大的灾难,却不专有它的利益。民众都懂得是明君的仁德养育了自己,不会说统治者榨取我们才得以生存。因此感恩戴德#-666hh;从他,欢欣鼓舞归附他,就像鹯鸟聚集到北林,龙鱼都游到深渊。顺应天命享受帝运,顺应#-666aa;心协#-666ff;大义,然后设置礼仪来治理万民,决断刑罚来威慑不轨,谨别善恶来垂示百姓,明察祸福来晓谕民众,访求能者给他们官做,厚行慈爱来稳定民心。所以民众能遵循正确道路,都热爱生活害怕死亡,热爱教化安于习俗,君子勤于修习礼乐,庶民全力投入工作,廉耻之风盛行家家户户,歪门邪道消除于每#-666aa;心中。所以民众能遇见危难不惜献出生命,而不贪生怕死损害大义,又怎能振臂大声呼叫,聚集他们去干犯法造反的事呢!基础广大就难以倾覆,树根深固就难以拔除,治理有节度就不会动乱,胶相粘结就不会#-666dd;开。这就是古代统治天下的君王,所以长治久安的原因。难道古代就没有干坏事的君王?是依赖道德与刑法维持住了他们的基业啊。所以延陵季子在鲁国听乐曲,从中知晓各国诸侯存亡的数运、政权长短的期限,因为民情与风俗教化,是国家安定或危亡的根本。

原文翻译

夫天下,大器也;群生,重畜也。爱恶相攻,利害相夺,其势常也。若积水于防,燎火于原,未尝暂静也。器大者,不可以小道治;势动者,不可以争竞扰。古先哲王知其然也,是以扞其大患而不有其功,御其大灾而不尸其利。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谓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应之,悦而归之,如晨风之郁北林,龙鱼之趣渊泽也。顺乎天而享其运,应乎人而和其义,然后设礼文以治之,断刑罚以威之,谨好恶以示之,审祸福以喻之,求明察以官之,笃慈爱以固之。故众知向方,皆乐其生而哀其死,悦其教而安其俗,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廉耻笃于家闾,邪僻销于胸怀。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之事乎!基广则难倾,根深则难拔,理节则不乱,胶结则不迁。是以昔之有天下者,所以长久也。夫岂无僻主?赖道德典刑以维持之也。故延陵季子听乐,以知诸侯存亡之数、短长之期者,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

天下,是最大的器具;民众,是最贵重的物品。由于爱憎不同而互相攻击,由于利害关系而你争我夺,这种情势也是常理。就像把水蓄积在堤内,把火燃烧在原野,没有瞬间的平静。天下这个大器,不能用小道来治理;形势易于动荡,不能用争斗去搅乱。古代的圣贤明君懂得这个道理,因此消除了大的祸患,却不把#-666ii;劳归于自己,抵御了大的灾难,却不专有它的利益。民众都懂得是明君的仁德养育了自己,不会说统治者榨取我们才得以生存。因此感恩戴德#-666hh;从他,欢欣鼓舞归附他,就像鹯鸟聚集到北林,龙鱼都游到深渊。顺应天命享受帝运,顺应#-666aa;心协#-666ff;大义,然后设置礼仪来治理万民,决断刑罚来威慑不轨,谨别善恶来垂示百姓,明察祸福来晓谕民众,访求能者给他们官做,厚行慈爱来稳定民心。所以民众能遵循正确道路,都热爱生活害怕死亡,热爱教化安于习俗,君子勤于修习礼乐,庶民全力投入工作,廉耻之风盛行家家户户,歪门邪道消除于每#-666aa;心中。所以民众能遇见危难不惜献出生命,而不贪生怕死损害大义,又怎能振臂大声呼叫,聚集他们去干犯法造反的事呢!基础广大就难以倾覆,树根深固就难以拔除,治理有节度就不会动乱,胶相粘结就不会#-666dd;开。这就是古代统治天下的君王,所以长治久安的原因。难道古代就没有干坏事的君王?是依赖道德与刑法维持住了他们的基业啊。所以延陵季子在鲁国听乐曲,从中知晓各国诸侯存亡的数运、政权长短的期限,因为民情与风俗教化,是国家安定或危亡的根本。

【原文注释】

〔1〕大器:最大的器具。此以喻天下不可执据。《文子·道德》:“天下,大器也,不可执也。”

〔2〕重畜:贵重物品。《国语·吴语》:“劝之以#guoxue666-com;位重畜。”

〔3〕爱恶相攻:《周易·系辞》:“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

〔4〕:堤。

〔5〕:《晋书》作“重”,据上文“未尝暂静”,则作“动”为是。

〔6〕:抵御,抵抗。

〔7〕:主,专有。

〔8〕:即上文“古先哲王”。

〔9〕:浚(jùn),取。

〔10〕晨风之郁北林:《诗经·秦风·晨风》:“生僻字_古文自编5157号彼晨风,郁彼北林。”晨风,鸟名。即鹯。郁,郁积。引申为聚集。

〔11〕龙鱼之趣渊泽:《荀子·致士》:“川渊者,龙鱼之居也。”趣,疾往。渊泽,深渊大泽。

〔12〕享其运:享受帝王之大运。

〔13〕礼文:谓礼节仪式。»

〔14〕:决。

〔15〕向方:走向正道。方,道。

〔16〕:厚。家闾:犹言家家户户。

〔17〕邪僻:邪僻(pì),同义复词,犹言邪门歪道。销:除。

〔18〕授命:献出生命。»

〔19〕:能。奋臂:振臂而起。

〔20〕:犯。

〔21〕僻主:邪僻之君。

〔22〕典刑:常刑,常法。»

〔23〕延陵季子:春秋吴国季札,封邑在延陵,时#-666aa;因称之为延陵季子。听乐:季札聘鲁,观于周乐,听乐工歌各国之风,季札闻而知各国诸侯兴衰存亡之数。详见《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24〕风教:风俗教化。»

下一篇:昔周之兴也,后稷生于姜嫄,而天命昭显,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其诗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又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又曰:“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至于公刘,遭狄人之乱,去邰之豳,身服厥劳。故其诗曰:“乃裹糇粮,于橐于囊。”“陟则在 ,复降在原。”以处其民。以至于太王,为戎翟所逼,而不忍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故其诗曰:“来朝走马,帅西水浒,至于岐下。”周民从而思之,曰:“仁人不可失也!”故从之如归市。居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三年五倍其初。每劳来而安集之。故其诗曰:“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以至于王季,能貊其德音。故其诗曰:“克明克类,克长克君”,“载锡之光”。至于文王,备修旧德,而惟新其命。故其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由此观之,周家世积忠厚,仁及草木,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者也。而其妃后,躬行四教,尊敬师傅,服浣濯之衣,修烦辱之事,化天下以妇道。故其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是以汉滨之女,守絜白之志;中林之士,有纯一之德。故曰文武自《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始于忧勤,终于逸乐。于是天下三分有二,犹以服事殷;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犹曰天命未至。以三圣之智,伐独夫之纣,犹正其名教,曰逆取顺守;保大定功,安民和众,犹著《大武》之容,曰未尽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