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论一 » 王子渊 > 于是文绎复集,乃始讲德+文学、夫子曰:“昔成康之世…+

于是文绎复集,乃始讲德。文学、夫子曰:“昔成康之世,君之德与?臣之力也?”先生曰:“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故虎啸而风寥戾,龙起而致云气,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阴。《易》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是以圣主不遍窥望,而视以明;不殚倾耳,而听以聪。何则?淑人君子,人就者众也。故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大厦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也。盖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有君而无臣,《春秋》刺焉。三代以上,皆有师傅;五伯以下,各自取友。齐桓有管、鲍、隰、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晋文公有咎犯、赵衰,取威定霸,以尊天子;秦穆有王、由、五羖,攘却西戎,始开帝绪;楚庄有叔孙、子反,兼定江淮,威震诸夏;勾践有种、蠡、渫庸,克灭强吴,雪会稽之耻;魏文有段干、田、翟,秦人寝兵,折冲万里;燕昭有郭隗、乐毅,夷破强齐,困闵于莒。夫以诸侯之细,功名犹尚若此,而况帝王选于四海,羽翼百姓哉!故有贤圣之君,必有明智之臣。欲以积德,则天下不足平也;欲以立威,则百蛮不足攘也。原文解释

【原文】

于是note-name:文1文:这里指文化,即文治教化。绎:本义指抽丝。引申为寻究事理。集:这里指会#-666ff;。引申为交会。绎复集,乃始讲德。文学、夫子曰:“昔成康之世note-name:成康之世2成康之世:指周成王、周康王时期。这一时期是西周最兴盛的时期。,君之德与?臣之力也note-name:“君之”二句3“君之”二句:《韩非子·难二》:“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与,同“欤”,表疑问语气。也,这里表疑问。?”先生曰:“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故虎啸而风寥戾,龙起而致云气note-name:“故虎啸”二句4“故虎啸”二句:《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寥戾,形容声音凄清。,蟋蟀俟秋吟,蜉蝣note-name:蜉蝣5蜉蝣:也作“蜉蝤”,《汉书·王褒传》颜师古注:“蜉蝤,甲虫也,好丛聚而生也,朝生而夕死。”出以阴。《易》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note-name:“飞龙”二句6“飞龙”二句:《汉书·王褒传》颜师古注:“《乾卦》九五爻辞也。言王者居正阳之位,贤才见之,则利用也。”。’鸣声相应,仇偶相从note-name:“鸣声”二句7“鸣声”二句:《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仇(qiú),匹配,配偶。,人由意合note-name:意合8意合:指意气相投而#-666ff;,物以类同note-name:类同9类同:指类别一致而同。。是note-name:以10以:同“已”。圣主不遍窥望,而视以明;不note-name:殚11殚:殚(dān),竭尽。倾耳:侧耳细心静听。倾耳,而听以聪。何则?淑人君子note-name:淑人君子12淑人君子:《诗经·曹风·鸤鸠》:“淑#-666aa;君子,其仪一兮。”淑,善。,人就者众也。故千金之note-name:裘13裘:皮衣。,非一狐之note-name:腋14腋:腋(yè),胳肢窝。这里指兽腋下的毛皮。;大厦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也。盖君为元首,臣为股肱note-name:“盖君”二句15“盖君”二句:《尚书·皋陶谟》:“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元首,指头部。股肱,指双腿与双臂。,明其一体,相待而成,有君而无臣,《春秋》刺焉note-name:“有君”二句16“有君”二句:《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宋公与楚#-666aa;期,战于泓之阳……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何休注:“有君而无臣,惜其有王德而无王佐也。”。三代以上,皆有师傅;五伯以下,各自取友note-name:“三代”几句17“三代”几句:《说苑·君道》载郭隗曰:“帝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师也。王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友也。霸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宾也。”三代,指夏、商、周。五伯,又称“五霸”。此指下文中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与越王勾践。齐桓note-name:齐桓18齐桓:齐桓公。管、鲍、隰、甯:指辅佐齐桓公的重要大臣管仲、鲍叔牙、隰朋、甯戚。有管、鲍、隰、甯,九合诸侯note-name:九合诸侯19九合诸侯:《论语·宪问》:“子曰:‘桓公九#-666ff;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一匡天下note-name:一匡天下20一匡天下:《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晋文公有咎犯note-name:咎犯21咎犯:晋文公的舅父,字子犯。赵衰(cuī):晋大夫,字子馀。子犯、赵衰,都曾跟随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对晋文公返回晋国,确立君位与称霸诸侯,均曾起过重要的作用。、赵衰,取威定霸note-name:取威定霸22取威定霸:树立威信,确定霸业。《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以尊天子;秦穆有note-name:王23王:王廖。秦穆公的谋臣,穆公用其计,得到了贤臣由余。由:由余。本为西戎之臣,穆公用由余之谋,并国十二,称霸西戎。五羖(gǔ):即百里奚。据说百里奚曾为楚#-666aa;所获,秦穆公闻其贤,用五张黑羊皮将他赎买出来,故百里奚又称五羖大夫。、由、五羖,攘却西戎,始开帝note-name:绪24绪:业。;楚庄有叔孙note-name:叔孙25叔孙:楚国大臣孙叔敖,辅楚庄王称霸。《韩诗外传》:“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霸。”子反:楚国名将,在晋楚邲之战中,曾大败晋#-666kk;、子反,兼定江淮note-name:江淮26江淮:指长江、淮河一带。,威震诸夏note-name:诸夏27诸夏:指周代王室所#-666dd;封的中原诸国。;勾践有种、蠡、渫庸note-name:种、蠡、渫庸28种、蠡、渫庸:种、蠡(lǐ)、渫(xiè)庸,指文种、范蠡、渫庸,都是越王勾践的谋臣。,克灭强吴,note-name:雪29雪:这里指洗刷。会(kuài)稽:这里指浙江绍兴郊外的会稽山。《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666aa;保栖于会稽。”《集解》引杜预曰:“上会稽山也。”会稽之耻;魏文note-name:魏文30魏文:魏文侯,战国前期魏国的君主。段干、田、翟:段干木、田子方、翟璜。段、田是当时的名#-666aa;贤士,魏文侯敬之如师友。翟璜是魏国的宰相。有段干、田、翟,秦人寝兵note-name:秦人寝兵31秦人寝兵:《吕氏春秋·期贤》:“秦兴兵欲攻魏,而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辍不敢攻之。”折冲note-name:折冲32折冲:退兵。万里;燕昭有郭隗、乐毅,夷破强齐,困闵于莒note-name:“燕昭”几句33“燕昭”几句:据《史记·燕召公世家》等记载,燕昭王通过礼敬郭隗而招纳贤才,后得名将乐毅。乐毅率#-666kk;伐齐,占领齐国大部#-666dd;城邑,将齐闵王(《史记》作“湣王”)围困在莒(jǔ)城。莒,齐邑名。在今山东莒县。。夫以诸侯之细,功名犹尚若此,而况帝王note-name:选34选:推举。于四海,羽翼note-name:羽翼35羽翼:这里指辅佐。百姓哉!故有贤圣之君,必有明智之臣。欲以积德,则天下不足平也;欲以立威,则百蛮note-name:百蛮36百蛮:泛指众多的少数民族。攘(rǎng):侵夺,攻伐。不足攘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于是文治教化的寻究探讨再一次交会,才开始讲论王德。文学、夫子说:“以前周成王、周康王的大治时代,是依靠君王的美德呢?还是依靠臣子的力量呢?”先生说:“没有圣明的君王,哪有《甘棠》所咏的贤臣!所以猛虎长啸而寒风凛凛,蛟龙兴起而云气弥漫,蟋蟀须等到秋天才吟唱,蜉蝣须在阴湿之地才出生。《周易》说:“飞龙在天的景象,对贤臣晋见君王有利。”鸟儿鸣叫的声音互相应和,情侣配偶互相依从,#-666aa;由意气相投而#-666ff;,物因类别一致而同。因此圣主不必到处窥视观望,而明察万物;不必竭尽精#-666nn;侧耳细听,而听闻天下。为什么能这样呢?这是因为善#-666aa;君子,#-666aa;们愿意归从他的很多。所以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只靠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guoxue666-com;楼大厦的材料,不是只靠一座山的木料;太平盛世的#-666ii;劳,不只是靠一个人的谋略。君王是人体的首脑,臣子是人体的四肢,明白君臣是一个总体,只有互相依靠才能相辅相成,因而君王有德而臣子无#-666ii;,《春秋》对此加以讥刺。夏、商、周三代以上,帝王都有师傅;五霸以下,君王各自求取朋友。齐桓公有管仲、鲍叔牙、隰朋、甯戚,多次会#-666ff;诸侯,统一匡正天下;晋文公有咎犯、赵衰,取得威望确定霸主的地位,并因而尊奉周天子;秦穆公有王廖、由余、五羖大夫,攻伐打退西戎,开始创立帝业;楚庄王有孙叔敖、子反,兼并平定长江、淮河一带,威力震动周王室#-666dd;封的中原诸国;越王勾践有文种、范蠡、渫庸,攻克消灭强大的吴国,洗刷了退居会稽山的耻辱;魏文侯有段干木、田子方、翟璜,秦人为之停止进兵,其尚德礼贤的威力可以折冲万里;燕昭王有郭隗、乐毅,削平攻破强大的齐国,使齐闵王被围困在莒城。以诸侯地位的细微,尚且有这样的#-666ii;名,更何况是被四海之众推举的帝王,有百姓万民的爱戴辅助呢!所以有贤能圣明的君主,一定会有贤明机智的臣子。如果想以积久的德行来治理天下,那么天下不难治理安定;如果要以建立的威势来征#-666hh;天下,那么百蛮不难征#-666hh;

原文翻译

于是文绎复集,乃始讲德。文学、夫子曰:“昔成康之世,君之德与?臣之力也?”先生曰:“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故虎啸而风寥戾,龙起而致云气,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阴。《易》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是以圣主不遍窥望,而视以明;不殚倾耳,而听以聪。何则?淑人君子,人就者众也。故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大厦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也。盖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有君而无臣,《春秋》刺焉。三代以上,皆有师傅;五伯以下,各自取友。齐桓有管、鲍、隰、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晋文公有咎犯、赵衰,取威定霸,以尊天子;秦穆有王、由、五羖,攘却西戎,始开帝绪;楚庄有叔孙、子反,兼定江淮,威震诸夏;勾践有种、蠡、渫庸,克灭强吴,雪会稽之耻;魏文有段干、田、翟,秦人寝兵,折冲万里;燕昭有郭隗、乐毅,夷破强齐,困闵于莒。夫以诸侯之细,功名犹尚若此,而况帝王选于四海,羽翼百姓哉!故有贤圣之君,必有明智之臣。欲以积德,则天下不足平也;欲以立威,则百蛮不足攘也。

于是文治教化的寻究探讨再一次交会,才开始讲论王德。文学、夫子说:“以前周成王、周康王的大治时代,是依靠君王的美德呢?还是依靠臣子的力量呢?”先生说:“没有圣明的君王,哪有《甘棠》所咏的贤臣!所以猛虎长啸而寒风凛凛,蛟龙兴起而云气弥漫,蟋蟀须等到秋天才吟唱,蜉蝣须在阴湿之地才出生。《周易》说:“飞龙在天的景象,对贤臣晋见君王有利。”鸟儿鸣叫的声音互相应和,情侣配偶互相依从,#-666aa;由意气相投而#-666ff;,物因类别一致而同。因此圣主不必到处窥视观望,而明察万物;不必竭尽精#-666nn;侧耳细听,而听闻天下。为什么能这样呢?这是因为善#-666aa;君子,#-666aa;们愿意归从他的很多。所以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只靠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guoxue666-com;楼大厦的材料,不是只靠一座山的木料;太平盛世的#-666ii;劳,不只是靠一个人的谋略。君王是人体的首脑,臣子是人体的四肢,明白君臣是一个总体,只有互相依靠才能相辅相成,因而君王有德而臣子无#-666ii;,《春秋》对此加以讥刺。夏、商、周三代以上,帝王都有师傅;五霸以下,君王各自求取朋友。齐桓公有管仲、鲍叔牙、隰朋、甯戚,多次会#-666ff;诸侯,统一匡正天下;晋文公有咎犯、赵衰,取得威望确定霸主的地位,并因而尊奉周天子;秦穆公有王廖、由余、五羖大夫,攻伐打退西戎,开始创立帝业;楚庄王有孙叔敖、子反,兼并平定长江、淮河一带,威力震动周王室#-666dd;封的中原诸国;越王勾践有文种、范蠡、渫庸,攻克消灭强大的吴国,洗刷了退居会稽山的耻辱;魏文侯有段干木、田子方、翟璜,秦人为之停止进兵,其尚德礼贤的威力可以折冲万里;燕昭王有郭隗、乐毅,削平攻破强大的齐国,使齐闵王被围困在莒城。以诸侯地位的细微,尚且有这样的#-666ii;名,更何况是被四海之众推举的帝王,有百姓万民的爱戴辅助呢!所以有贤能圣明的君主,一定会有贤明机智的臣子。如果想以积久的德行来治理天下,那么天下不难治理安定;如果要以建立的威势来征#-666hh;天下,那么百蛮不难征#-666hh;

【原文注释】

〔1〕:这里指文化,即文治教化。绎:本义指抽丝。引申为寻究事理。集:这里指会#-666ff;。引申为交会。

〔2〕成康之世:指周成王、周康王时期。这一时期是西周最兴盛的时期。

〔3〕“君之”二句:《韩非子·难二》:“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与,同“欤”,表疑问语气。也,这里表疑问。

〔4〕“故虎啸”二句:《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寥戾,形容声音凄清。

〔5〕蜉蝣:也作“蜉蝤”,《汉书·王褒传》颜师古注:“蜉蝤,甲虫也,好丛聚而生也,朝生而夕死。”»

〔6〕“飞龙”二句:《汉书·王褒传》颜师古注:“《乾卦》九五爻辞也。言王者居正阳之位,贤才见之,则利用也。”

〔7〕“鸣声”二句:《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仇(qiú),匹配,配偶。

〔8〕意合:指意气相投而#-666ff;

〔9〕类同:指类别一致而同。

〔10〕:同“已”。

〔11〕:殚(dān),竭尽。倾耳:侧耳细心静听。

〔12〕淑人君子:《诗经·曹风·鸤鸠》:“淑#-666aa;君子,其仪一兮。”淑,善。

〔13〕:皮衣。

〔14〕:腋(yè),胳肢窝。这里指兽腋下的毛皮。

〔15〕“盖君”二句:《尚书·皋陶谟》:“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元首,指头部。股肱,指双腿与双臂。

〔16〕“有君”二句:《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宋公与楚#-666aa;期,战于泓之阳……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何休注:“有君而无臣,惜其有王德而无王佐也。”

〔17〕“三代”几句:《说苑·君道》载郭隗曰:“帝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师也。王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友也。霸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宾也。”三代,指夏、商、周。五伯,又称“五霸”。此指下文中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与越王勾践。

〔18〕齐桓:齐桓公。管、鲍、隰、甯:指辅佐齐桓公的重要大臣管仲、鲍叔牙、隰朋、甯戚。»

〔19〕九合诸侯:《论语·宪问》:“子曰:‘桓公九#-666ff;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20〕一匡天下:《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21〕咎犯:晋文公的舅父,字子犯。赵衰(cuī):晋大夫,字子馀。子犯、赵衰,都曾跟随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对晋文公返回晋国,确立君位与称霸诸侯,均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22〕取威定霸:树立威信,确定霸业。《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23〕:王廖。秦穆公的谋臣,穆公用其计,得到了贤臣由余。由:由余。本为西戎之臣,穆公用由余之谋,并国十二,称霸西戎。五羖(gǔ):即百里奚。据说百里奚曾为楚#-666aa;所获,秦穆公闻其贤,用五张黑羊皮将他赎买出来,故百里奚又称五羖大夫。

〔24〕:业。

〔25〕叔孙:楚国大臣孙叔敖,辅楚庄王称霸。《韩诗外传》:“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霸。”子反:楚国名将,在晋楚邲之战中,曾大败晋#-666kk;

〔26〕江淮:指长江、淮河一带。

〔27〕诸夏:指周代王室所#-666dd;封的中原诸国。»

〔28〕种、蠡、渫庸:种、蠡(lǐ)、渫(xiè)庸,指文种、范蠡、渫庸,都是越王勾践的谋臣。

〔29〕:这里指洗刷。会(kuài)稽:这里指浙江绍兴郊外的会稽山。《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666aa;保栖于会稽。”《集解》引杜预曰:“上会稽山也。”

〔30〕魏文:魏文侯,战国前期魏国的君主。段干、田、翟:段干木、田子方、翟璜。段、田是当时的名#-666aa;贤士,魏文侯敬之如师友。翟璜是魏国的宰相。

〔31〕秦人寝兵:《吕氏春秋·期贤》:“秦兴兵欲攻魏,而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辍不敢攻之。”

〔32〕折冲:退兵。»

〔33〕“燕昭”几句:据《史记·燕召公世家》等记载,燕昭王通过礼敬郭隗而招纳贤才,后得名将乐毅。乐毅率#-666kk;伐齐,占领齐国大部#-666dd;城邑,将齐闵王(《史记》作“湣王”)围困在莒(jǔ)城。莒,齐邑名。在今山东莒县。

〔34〕:推举。

〔35〕羽翼:这里指辅佐。

〔36〕百蛮:泛指众多的少数民族。攘(rǎng):侵夺,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