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夏、殷、周之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夫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先王知独治之不能久也,故与人共治之;知独守之不能固也,故与人共守之。兼亲疏而两用,参同异而并进。是以轻重足以相镇,亲疏足以相卫,并兼路塞,逆节不生。及其衰也,桓、文帅礼。苞茅不贡,齐师伐楚;宋不城周,晋戮其宰。王纲弛而复张,诸侯傲而复肃。二霸之后,寖以陵迟。吴、楚凭江,负固方城,虽心希九鼎,而畏迫宗姬,奸情散于胸怀,逆谋消于唇吻。斯岂非信重亲戚,任用贤能,枝叶硕茂,本根赖之与?原文解释
【原文】
昔夏、殷、周之历世数十1历世数十:李善注:“《纪年》曰:‘凡夏自禹以至于桀,十七王。殷自成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大戴礼》曰:‘殷为天子二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何?殷、周有道而长,秦无道而暴也。’”世,一代帝王为一世。,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
2三代:即夏、商、周。之君,与天下共其民
3与天下共其民:吕延济注:“谓建立诸侯与之#-666cc;理,同有其利也,故天下有难,则诸侯同忧。”天下,古籍以家、国、天下连称,指积家成国,积国成天下,故三代有诸国,称有天下。,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
4制:治理。其民,故倾危而莫救
5莫救:李周翰注:“秦不封诸侯,故莫有救者。”。夫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先王
6先王:古代的贤王。知独治之不能久也,故与人共治之;知独守之不能固也,故与人共守之
7与人共守之:李善注:“班固《汉书》赞曰:‘昔周盛,则周召相,其治致刑措。衰,则五伯扶其弱,与#-666cc;守之。’”。兼亲
8亲:指天子之宗属。疏:指宗族以外之异族。两用:指并封为诸侯兼而用之。疏而两用,参
9参:#-666ff;。同异而并进。是以轻重
10轻重:李周翰注:“轻重,谓大小之国也。”镇:重,压。足以相镇,亲疏足以相卫,并兼
11并兼:兼并。李周翰注:“并兼路塞,谓不相侵劫也。”路塞,逆节
12逆节:李周翰注:“谓不遵王命也。”不生。及其衰
13衰:指周室衰微。也,桓、文帅礼
14桓、文帅礼:指齐桓公、晋文公帅礼伐不义。。苞茅不贡,齐师伐楚
15“苞茅”二句:《春秋左传·僖公四年》载齐侯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666cc;,无以缩酒,寡#-666aa;是征。”苞茅,亦作“包茅”。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去滓的束成捆的茅草。不贡,指楚国不贡苞茅。;宋不城周,晋戮其宰
16“宋不”二句:张铣注:“定王时,晋帅诸侯筑王城,宋宰仲几不受命,晋文公戮之也。”城周,筑周城。。王纲
17王纲:指朝廷纲纪。扬雄《剧秦美新》曰:“是以帝典阙而不补,王纲弛而未张。”弛:废。张:兴。弛而复张,诸侯傲
18傲:傲慢。肃:敬。而复肃。二霸
19二霸:又称二伯。此指齐桓公、晋文公。之后,寖以陵迟
20陵迟:衰落。。吴、楚凭江,负
21负:依靠。李周翰注:“负,恃也。”方城:李周翰注:“方城,山名。”春秋时为楚地。在今河南叶县南。《春秋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固方城,虽心希九鼎
22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史记·孝武本纪》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求鼎之事。,而畏迫宗姬
23宗姬:姬姓诸侯,与周同姓,故称宗姬。,奸情
24奸情:邪恶不正之心。散于胸怀,逆谋
25逆谋:篡逆的谋画。吕向注:“散,消也,惧同姓之国,不敢为奸逆也。”消于唇吻。斯岂非信重
26信重:信任重用。亲戚:内外亲属,指同姓之亲。《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国。”即指叔伯子弟。亲戚,任用贤能,枝叶硕
27硕:大。茂,本根赖
28赖:张铣注:“言枝叶大茂,能荫本根,故云赖。”与:通“欤”。之与?

【翻译】
从前夏、商、周三代都经历过数十代帝王,而秦只经过两代帝王就灭亡了。什么原因呢?因为夏、商、周三代的君王,封建诸侯,与诸侯#-666cc;同管理百姓,所以天下有难,则诸侯#-666cc;同烦忧;秦朝的君王#-666ll;自管理天下百姓,所以天下有难,没有#-666aa;前来帮助拯救。与别#-666aa;#-666cc;同#-666dd;享快乐者,别#-666aa;必然#-666dd;担他的烦忧;与别人共享安逸的,别人必然拯救他的危难。古代贤王都知道一个人治理天下不能长久,所以与别人共同治理天下;知道#-666ll;自守卫国家不能使国家坚固,所以与别人共同守卫国家。他们亲疏相兼皆封诸侯而任用,同姓异姓掺#-666ff;一起行进。这样,大小诸侯国就可以互相镇#-666hh;,亲疏异姓也可以互相防卫,彼此侵犯吞并的路子被阻塞,违抗王命之事就不会发生。到周室衰微之时,就有齐桓公、晋文公率礼义之师以伐不义之国。楚不向周王贡献苞茅,齐桓公率师讨伐楚国;宋国不奉王命修筑周城,晋文公就将宋国宰相仲几杀戮。自此周王朝纲纪由松弛而又加强,诸侯由傲慢而恢复敬重。齐桓公、晋文公二伯以后,周室才逐渐衰落。吴国、楚国凭借大江之险,依仗方城山之牢固,虽然欲得九鼎,怀有篡夺周室之心,而惧怕并迫于周室同姓诸侯的威力,邪恶之念只得从心里消散,篡逆谋画的言辞只得从口中消失。这岂不是重视同姓亲属,任用贤能之人,如同大树枝叶繁茂,树阴能遮蔽树干树根吗?
原文 | 翻译 |
昔夏、殷、周之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夫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先王知独治之不能久也,故与人共治之;知独守之不能固也,故与人共守之。兼亲疏而两用,参同异而并进。是以轻重足以相镇,亲疏足以相卫,并兼路塞,逆节不生。及其衰也,桓、文帅礼。苞茅不贡,齐师伐楚;宋不城周,晋戮其宰。王纲弛而复张,诸侯傲而复肃。二霸之后,寖以陵迟。吴、楚凭江,负固方城,虽心希九鼎,而畏迫宗姬,奸情散于胸怀,逆谋消于唇吻。斯岂非信重亲戚,任用贤能,枝叶硕茂,本根赖之与? | 从前夏、商、周三代都经历过数十代帝王,而秦只经过两代帝王就灭亡了。什么原因呢?因为夏、商、周三代的君王,封建诸侯,与诸侯#-666cc;同管理百姓,所以天下有难,则诸侯#-666cc;同烦忧;秦朝的君王#-666ll;自管理天下百姓,所以天下有难,没有#-666aa;前来帮助拯救。与别#-666aa;#-666cc;同#-666dd;享快乐者,别#-666aa;必然#-666dd;担他的烦忧;与别人共享安逸的,别人必然拯救他的危难。古代贤王都知道一个人治理天下不能长久,所以与别人共同治理天下;知道#-666ll;自守卫国家不能使国家坚固,所以与别人共同守卫国家。他们亲疏相兼皆封诸侯而任用,同姓异姓掺#-666ff;一起行进。这样,大小诸侯国就可以互相镇#-666hh;,亲疏异姓也可以互相防卫,彼此侵犯吞并的路子被阻塞,违抗王命之事就不会发生。到周室衰微之时,就有齐桓公、晋文公率礼义之师以伐不义之国。楚不向周王贡献苞茅,齐桓公率师讨伐楚国;宋国不奉王命修筑周城,晋文公就将宋国宰相仲几杀戮。自此周王朝纲纪由松弛而又加强,诸侯由傲慢而恢复敬重。齐桓公、晋文公二伯以后,周室才逐渐衰落。吴国、楚国凭借大江之险,依仗方城山之牢固,虽然欲得九鼎,怀有篡夺周室之心,而惧怕并迫于周室同姓诸侯的威力,邪恶之念只得从心里消散,篡逆谋画的言辞只得从口中消失。这岂不是重视同姓亲属,任用贤能之人,如同大树枝叶繁茂,树阴能遮蔽树干树根吗? |
【原文注释】
〔1〕历世数十:李善注:“《纪年》曰:‘凡夏自禹以至于桀,十七王。殷自成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大戴礼》曰:‘殷为天子二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何?殷、周有道而长,秦无道而暴也。’”世,一代帝王为一世。
〔2〕三代:即夏、商、周。»
〔3〕与天下共其民:吕延济注:“谓建立诸侯与之#-666cc;理,同有其利也,故天下有难,则诸侯同忧。”天下,古籍以家、国、天下连称,指积家成国,积国成天下,故三代有诸国,称有天下。
〔4〕制:治理。
〔5〕莫救:李周翰注:“秦不封诸侯,故莫有救者。”
〔6〕先王:古代的贤王。»
〔7〕与人共守之:李善注:“班固《汉书》赞曰:‘昔周盛,则周召相,其治致刑措。衰,则五伯扶其弱,与#-666cc;守之。’”
〔8〕亲:指天子之宗属。疏:指宗族以外之异族。两用:指并封为诸侯兼而用之。
〔9〕参:#-666ff;。
〔10〕轻重:李周翰注:“轻重,谓大小之国也。”镇:重,压。
〔11〕并兼:兼并。李周翰注:“并兼路塞,谓不相侵劫也。”
〔12〕逆节:李周翰注:“谓不遵王命也。”»
〔13〕衰:指周室衰微。
〔14〕桓、文帅礼:指齐桓公、晋文公帅礼伐不义。
〔15〕“苞茅”二句:《春秋左传·僖公四年》载齐侯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666cc;,无以缩酒,寡#-666aa;是征。”苞茅,亦作“包茅”。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去滓的束成捆的茅草。不贡,指楚国不贡苞茅。
〔16〕“宋不”二句:张铣注:“定王时,晋帅诸侯筑王城,宋宰仲几不受命,晋文公戮之也。”城周,筑周城。
〔17〕王纲:指朝廷纲纪。扬雄《剧秦美新》曰:“是以帝典阙而不补,王纲弛而未张。”弛:废。张:兴。»
〔18〕傲:傲慢。肃:敬。
〔19〕二霸:又称二伯。此指齐桓公、晋文公。
〔20〕陵迟:衰落。»
〔21〕负:依靠。李周翰注:“负,恃也。”方城:李周翰注:“方城,山名。”春秋时为楚地。在今河南叶县南。《春秋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
〔22〕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史记·孝武本纪》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求鼎之事。»
〔23〕宗姬:姬姓诸侯,与周同姓,故称宗姬。
〔24〕奸情:邪恶不正之心。
〔25〕逆谋:篡逆的谋画。吕向注:“散,消也,惧同姓之国,不敢为奸逆也。”
〔26〕信重:信任重用。亲戚:内外亲属,指同姓之亲。《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国。”即指叔伯子弟。
〔27〕硕:大。
〔28〕赖:张铣注:“言枝叶大茂,能荫本根,故云赖。”与:通“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