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论三 » 嵇叔夜 > 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

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愿,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于内,物诱于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途,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原文解释

【原文】

驰骋note-name:驰骋1驰骋:吕延济注:“犹历观也。”即遍观之意。常人之域,故有一切note-name:一切2一切:吕延济注:“犹一时也。言历观常#-666aa;之间,故有一时苟且之寿,皆不晓养生长年之理。”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note-name:证3证:验证。刘良注:“有疾不先医者,皆以为疾状多同,递相证验,以自宽慰,轻于摄养,谓言天地之理,皆如此也。”,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note-name:所见4所见:指自己所见的并不完全或并不正确的所谓养生之理。吕向注:“中智之#-666aa;纵知养生之事,则自断于所见,苟随其欲,谓养生之理不如此也。”,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note-name:庶几5庶几:相近,差不多。谓大体知道一些养生之理。,莫知所由。其次自力note-name:自力6自力:自己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note-name:益7益:增,进。畎浍(quǎn kuài):田间的水沟。这里指畎浍中的细流。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note-name:尾闾8尾闾:传说中排泄海水的地方。因动物排泄处多在尾部,故拟称“尾闾”。《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欲坐望显报note-name:显报9显报:谓收长生之效。李周翰注:“言#-666aa;#-666hh;药所益如细流之进,而乃多泄其精如尾闾之泄,其必难及。而服药不慎,难求长年之如是矣。”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愿note-name:荣愿10荣愿:指安乐。,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note-name:所希11所希:所希望达到的长生的药效。李善注引《春秋穀梁传》:“荀息曰: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note-name:两失12两失:谓目前放弃了嗜欲,而数十年之后又得不到长生的药效。,内怀犹豫,心note-name:战13战:争。谓内心矛盾斗争。于内,物诱于外,交赊相倾note-name:交赊相倾14交赊相倾:交赊(shē)相倾,实指“交”倾“赊”。吕向注:“以情欲为交乐,以#-666hh;食为赊应,二者相倾,复有败摄生之事者。”交,交接,指与嗜好交接。赊,久远,指服食养生之事。相倾,彼此倾覆。,如此复败者。夫至物note-name:至物15至物:不同于寻常的事物。指养生之理。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note-name:“譬犹”二句16“譬犹”二句:吕向注:“豫章……初生与林木同类,至七年,柯条乃觉殊也。养生之理初与众#-666aa;同道,道成然后可觉殊矣。”豫章,木名。樟类。《淮南子·修务训》:“豫章之生也,七年而后知,故可以为棺舟。”。今以躁竞note-name:躁竞17躁竞:浮躁争进,急于求成。之心,涉希静note-name:希静18希静:虚寂微妙。《老子》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之途,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夫悠悠者note-name:悠悠者19悠悠者:谓众#-666aa;。《史记·孔子世家》:“悠悠者天下皆是也。”效:效验。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note-name:求者20求者:求养生者。指上述“自力#-666hh;药”者。丧业:失业,谓中途放弃养生之事。以不专丧业;偏恃者note-name:偏恃者21偏恃者:有所偏执的#-666aa;。指上述“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欲坐望显报者”。不兼:谓不能全而兼顾养生之事。以不兼无功,追术者note-name:追术者22追术者:李周翰注:“追法术苟从名誉者。”指上述“心战于内,物诱于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小道:小技艺,是对“苟从名誉”的“法术”的贬称。自溺:谓自溺其心而不能成就养生之道。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遍观一般#-666aa;中间,之所以都只能有短暂的寿命,上下观察,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于是大家都以情况与我相同的#-666aa;很多为由而自我验证,自我慰藉,以为天地之间的理数,全都如此罢了。即使知道一些养生事理的#-666aa;,也以自己所见到的一些情况妄下断言,认为养生的道理不应该是这样的。其次还有心怀狐疑的人,虽然多少知道一些养生之理,但完全不了解它的来由。其次也还有自己勉力#-666hh;药,过了半年一年,费了#-666ii;夫而得不到效验,意志因产生厌倦而逐渐衰退,于是又半途停止#-666hh;药的。还有从#-666hh;药得到的好处就像从水沟中流进的细流,而身心的消耗却像从尾闾中排泄的海水,却还在那里妄想取得明显效验的人。还有抑制隐忍情欲,割舍抛弃安乐,而声色美味等嗜好却常在耳目之前,所希望达到的长生的效验又要在数十年之后才能看到,既害怕失去眼前的嗜好,又害怕失去长远的效验,内心怀着犹豫,矛盾相争于心内,嗜好之物引诱于心外,两种考虑互相倾覆,就这样养生之事终归失败的。不同寻常的事物是十#-666dd;微妙的,其道理可以弄明白,却难以亲眼看到,就像豫章树要长到七年之后,然后才能加以#-666dd;辨一样。现在以浮躁争进、急于求成的心理,步入虚静无为之途,心中想快点而事情进展迟缓,希望近期达到目的而效应却很遥远,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够坚持到底。众多的人既因一时未见到效果而不再去追求,而追求养生之道的人又因不能专心致志而中途将养生之事放弃;有所偏执的人因不能全面兼顾养生之事而毫无#-666ii;效,追求物欲法术的人则因执着于小小的技艺而自我沉溺。凡是像上面所提到的这些人,所以想要得到长生的一万人中也是不可能有一人获得成#-666ii;的。

原文翻译

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愿,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于内,物诱于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途,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

遍观一般#-666aa;中间,之所以都只能有短暂的寿命,上下观察,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于是大家都以情况与我相同的#-666aa;很多为由而自我验证,自我慰藉,以为天地之间的理数,全都如此罢了。即使知道一些养生事理的#-666aa;,也以自己所见到的一些情况妄下断言,认为养生的道理不应该是这样的。其次还有心怀狐疑的人,虽然多少知道一些养生之理,但完全不了解它的来由。其次也还有自己勉力#-666hh;药,过了半年一年,费了#-666ii;夫而得不到效验,意志因产生厌倦而逐渐衰退,于是又半途停止#-666hh;药的。还有从#-666hh;药得到的好处就像从水沟中流进的细流,而身心的消耗却像从尾闾中排泄的海水,却还在那里妄想取得明显效验的人。还有抑制隐忍情欲,割舍抛弃安乐,而声色美味等嗜好却常在耳目之前,所希望达到的长生的效验又要在数十年之后才能看到,既害怕失去眼前的嗜好,又害怕失去长远的效验,内心怀着犹豫,矛盾相争于心内,嗜好之物引诱于心外,两种考虑互相倾覆,就这样养生之事终归失败的。不同寻常的事物是十#-666dd;微妙的,其道理可以弄明白,却难以亲眼看到,就像豫章树要长到七年之后,然后才能加以#-666dd;辨一样。现在以浮躁争进、急于求成的心理,步入虚静无为之途,心中想快点而事情进展迟缓,希望近期达到目的而效应却很遥远,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够坚持到底。众多的人既因一时未见到效果而不再去追求,而追求养生之道的人又因不能专心致志而中途将养生之事放弃;有所偏执的人因不能全面兼顾养生之事而毫无#-666ii;效,追求物欲法术的人则因执着于小小的技艺而自我沉溺。凡是像上面所提到的这些人,所以想要得到长生的一万人中也是不可能有一人获得成#-666ii;的。

【原文注释】

〔1〕驰骋:吕延济注:“犹历观也。”即遍观之意。

〔2〕一切:吕延济注:“犹一时也。言历观常#-666aa;之间,故有一时苟且之寿,皆不晓养生长年之理。”»

〔3〕:验证。刘良注:“有疾不先医者,皆以为疾状多同,递相证验,以自宽慰,轻于摄养,谓言天地之理,皆如此也。”

〔4〕所见:指自己所见的并不完全或并不正确的所谓养生之理。吕向注:“中智之#-666aa;纵知养生之事,则自断于所见,苟随其欲,谓养生之理不如此也。”

〔5〕庶几:相近,差不多。谓大体知道一些养生之理。»

〔6〕自力:自己努力。

〔7〕:增,进。畎浍(quǎn kuài):田间的水沟。这里指畎浍中的细流。

〔8〕尾闾:传说中排泄海水的地方。因动物排泄处多在尾部,故拟称“尾闾”。《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9〕显报:谓收长生之效。李周翰注:“言#-666aa;#-666hh;药所益如细流之进,而乃多泄其精如尾闾之泄,其必难及。而服药不慎,难求长年之如是矣。”

〔10〕荣愿:指安乐。

〔11〕所希:所希望达到的长生的药效。李善注引《春秋穀梁传》:“荀息曰: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

〔12〕两失:谓目前放弃了嗜欲,而数十年之后又得不到长生的药效。

〔13〕:争。谓内心矛盾斗争。

〔14〕交赊相倾:交赊(shē)相倾,实指“交”倾“赊”。吕向注:“以情欲为交乐,以#-666hh;食为赊应,二者相倾,复有败摄生之事者。”交,交接,指与嗜好交接。赊,久远,指服食养生之事。相倾,彼此倾覆。

〔15〕至物:不同于寻常的事物。指养生之理。

〔16〕“譬犹”二句:吕向注:“豫章……初生与林木同类,至七年,柯条乃觉殊也。养生之理初与众#-666aa;同道,道成然后可觉殊矣。”豫章,木名。樟类。《淮南子·修务训》:“豫章之生也,七年而后知,故可以为棺舟。”

〔17〕躁竞:浮躁争进,急于求成。

〔18〕希静:虚寂微妙。《老子》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19〕悠悠者:谓众#-666aa;。《史记·孔子世家》:“悠悠者天下皆是也。”效:效验。

〔20〕求者:求养生者。指上述“自力#-666hh;药”者。丧业:失业,谓中途放弃养生之事。

〔21〕偏恃者:有所偏执的#-666aa;。指上述“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欲坐望显报者”。不兼:谓不能全而兼顾养生之事。

〔22〕追术者:李周翰注:“追法术苟从名誉者。”指上述“心战于内,物诱于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小道:小技艺,是对“苟从名誉”的“法术”的贬称。自溺:谓自溺其心而不能成就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