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墨子》 » 所染 >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穀。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原文解释

原文(一)

子墨子 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翻译(一)

墨子看到染丝而感叹说:“洁白的丝放进青色的染料中,就会变成青色,放入黄色的染料中,就变成黄色。放进去的染料不同,染出的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放进去五种不同的染料,就一定会出现五种不同的颜色了。所以对于染这件事不能不谨慎啊!”

原文(二)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note-name:许由2许由:传说中唐尧时代的隐士。伯阳note-name:伯阳3伯阳:传说舜七友之一。,禹染于皋陶note-name:皋陶4皋陶:传说中东夷族首领,虞舜时任掌管刑法的官。伯益note-name:伯益5伯益:传说中畜物和狩猎行家,曾助禹治水。,汤染于伊尹note-name:伊尹6伊尹:商汤大臣,助汤灭夏建国。仲虺note-name:仲虺7仲虺: 仲虺(huǐ),汤时大臣。武王note-name:武王8武王:周之子。染于太公note-name:太公9太公:姜尚,佐武王伐纣而封于齐。、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立为,功名蔽。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翻译(二)

不单单染丝是这样,国君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舜受到许由、伯阳的影响,禹受到皋陶、伯益的影响,汤受到伊尹、仲虺的影响,武王受到太公、周公的影响,这四位君王受到的影响正确得当,因此能称王于天下,被立为天子,#-666ii;盖四方,名扬天下。要列举天下仁义、显达的#-666aa;,一定会举出这四个帝王。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三)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穀。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note-name:僇10僇:同“戮”,杀戮。。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翻译(三)

夏桀受到干辛、推哆的熏染,殷纣受到崇侯、恶来的熏染,周厉王受到厉公长父、荣夷终的熏染,周幽王受到傅公夷、蔡公穀的熏染。这四个帝王所受到的熏染不当,因此国破身亡,被天下#-666aa;羞辱。要列举天下不义、蒙受耻辱的#-666aa;,一定会举出这四个帝王。

原文翻译

子墨子 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看到染丝而感叹说:“洁白的丝放进青色的染料中,就会变成青色,放入黄色的染料中,就变成黄色。放进去的染料不同,染出的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放进去五种不同的染料,就一定会出现五种不同的颜色了。所以对于染这件事不能不谨慎啊!”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立为,功名蔽。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不单单染丝是这样,国君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舜受到许由、伯阳的影响,禹受到皋陶、伯益的影响,汤受到伊尹、仲虺的影响,武王受到太公、周公的影响,这四位君王受到的影响正确得当,因此能称王于天下,被立为天子,#-666ii;盖四方,名扬天下。要列举天下仁义、显达的#-666aa;,一定会举出这四个帝王。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穀。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受到干辛、推哆的熏染,殷纣受到崇侯、恶来的熏染,周厉王受到厉公长父、荣夷终的熏染,周幽王受到傅公夷、蔡公穀的熏染。这四个帝王所受到的熏染不当,因此国破身亡,被天下#-666aa;羞辱。要列举天下不义、蒙受耻辱的#-666aa;,一定会举出这四个帝王。

【原文注释】

〔1〕所染:本篇以染丝比喻君王择亲取士必须慎重。

〔2〕许由:传说中唐尧时代的隐士。»

〔3〕伯阳:传说舜七友之一。»

〔4〕皋陶:传说中东夷族首领,虞舜时任掌管刑法的官。»

〔5〕伯益:传说中畜物和狩猎行家,曾助禹治水。

〔6〕伊尹:商汤大臣,助汤灭夏建国。»

〔7〕仲虺: 仲虺(huǐ),汤时大臣。

〔8〕武王:周之子。»

〔9〕太公:姜尚,佐武王伐纣而封于齐。»

〔10〕:同“戮”,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