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山海经》 » 第二卷 西山经 > 西次四经

《山海经》西次四经

《西次四经》记载了从阴山到崦嵫山共计十九座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风貌。这些山大致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境内。

这列山系中多怪兽,如独手独脚的神[光鬼(左右)],形态似虎、背生双翼的穷奇,人脸蛇尾、背生翅膀的孰湖。

西次四经插图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上多穀,无石,其草多茆蕃。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原文与解释 »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原文与解释 »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原文与解释 »

北百七十里,曰申山,其上多穀、柞,其下多杻、橿,其阳多金、玉。区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原文与解释 »

北二百里,曰鸟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楮,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原文与解释 »

又北百二十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原文与解释 »

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原文与解释 »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药、虈、芎?。多汵石。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原文与解释 »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原文与解释 »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于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牛、羬羊,其鸟多鸮。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原文与解释 »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原文与解释 »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原文与解释 »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多?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多?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光鬼(左右)]?,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原文与解释 »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原文与解释 »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原文与解释 »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櫰木,食之多力。原文与解释 »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原文与解释 »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鳣鱼,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如鱼(上下)]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鱼尾,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原文与解释 »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穀,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原文与解释 »

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原文与解释 »

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原文与解释 »